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濟南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研究
2016年濟南市出臺了《濟南市智能制造五年發展規劃》,規劃表明打造“濟南智造”品牌,盡快完成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和重要性。2018年濟南市建立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以加快推進制造業的轉型發展。
國內近幾年的研究主要從不同的區域范圍進行。沈坤榮 、石喜愛等人結合政策戰略研究國家層面的制造業轉型升級;黃昶生、范秋芳等人從經濟、生態、管理等方面研究山東省制造業,并提出對策建議;葉茂林則分析出蘇州、無錫兩市制造業受制于R&D投入、科研人員及新興行業發展等因素。
從以往文獻來看,濟南市關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研究不多,因此,基于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背景,本文需要構建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對濟南市制造業近十年的轉型發展進行分析,并根據結果提出相對應的建議。
1 濟南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現狀分析
隨著一系列升級措施的不斷調整推進,2017年濟南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效果逐步顯現。
1.1 綠色發展
目前已有中國重汽集團公司等56家老工業企業進行了搬遷改造以增加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以浪潮、九陽為主的多個龍頭企業,積極自主研發綠色化關鍵工藝,構建綠色制造供應鏈。
1.2 結構優化
2017年濟南市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處于領先位置,其中汽車制造業、金屬制品業等重點裝備領域累計增長較快。除此之外,其他行業發展相對落后,產業鏈優化和整合不足。
1.3 創新能力
2017年,濟南市新型智能化產品增勢較好,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數量比上年分別增長23.5%、 28.1%。但企業間技術交流合作較少,創新服務體系成效不夠明顯,復合型人才不足。
2 濟南市制造業轉型升級效果評價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過結合濟南市制造業發展現狀,對濟南市轉型升級效果進行評價分析。
2.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通過對現有研究文獻的分析,結合《中國制造2025》中的評價指標,考慮到濟南市制造業特點與數據采集的完整性,構建了一套包含1個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5個三級指標的濟南市制造業評價體系,從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創新能力、規模效益四方面著手分析,具體見表1。
2.2 樣本的選擇和數據的來源
本文以濟南市2007年至2016年制造業發展相關數據為研究樣本,評價其制造業發展水平。根據科學、合理的原則,所用數據來源于《濟南市統計年鑒》(2008-2017)、《山東省統計年鑒》(2008-2017)、濟南市統計公報(2007-2016)。
3 結果分析
3.1 三級指標輸出結果分析
本文運用SPSS統計軟件分別將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創新能力、規模效益四方面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并進行計算第一次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四項指標KOM檢驗值均大于0.5,且顯著性概率P均小于0.05,滿足主成分分析要求,可以進行后續分析。通過最大方差法進行旋轉后,得出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創新能力主成分各1個,規模效益主成分2個,見表2。
在規模效益方面,從表3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與工業增加值率、規模以上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以及規模以上制造業利潤總額密切相關,與財務收入有較大聯系,主要反映制造業經濟效益水平;第二主成分主要與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占比、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密切相關,主要反映制造業規模發展提升速度。
3.2 濟南市制造業轉型升級整體分析
為了進一步分析濟南市制造業發展的總趨勢,需對各二級指標得分進行第二次主成分分析,得出綜合發展得分。重復以上步驟,SPSS系統輸出的KMO值為0.834,顯著性概率是0,得到一個主成分,貢獻率為88.9%,說明其足以解釋原始指標所表達的內容。
表1 濟南市制造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單位
濟南市制造業發展
綠色發展 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 噸標準煤/萬元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單位工業產值用水量 立方米/元
結構優化 裝備制造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 %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 %
高耗能行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 %
創新能力 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 %
規模以上制造業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 件
規模以上制造業R&D人員全時當量 人年
規模效益 工業增加值率 %
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占比 %
制造業增加值增速 %
規模以上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 億元
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 元/人
續表1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單位
濟南市制造業發展 規模效益 規模以上制造業利潤總額 億元
表2 二級指標主成分個數及總方差
二級指標 主成分個數 提取平方和載入
合計 方差的 % 累積 %
綠色發展 1 2.586 86.184 86.184
結構優化 1 2.905 96.822 96.822
創新能力 1 2.728 90.940 90.940
規模效益 2 3.594 59.906 59.906
1.319 21.989 81.895
表3 規模效益旋轉成分矩陣
指標 成份
1 2
工業增加值率(%) 0.717 -0.125
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占比(%) 0.141 0.942
制造業增加值增速(%) -0.602 0.643
規模以上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億元) 0.968 0.047
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元/人) 0.971 -0.006
規模以上制造業利潤總額(億元) 0.905 -0.016
根據主成分得分矩陣和方差貢獻率,通過公式計算可得到濟南市制造業發展水平綜合得分,具體如表4示。濟南市制造業在這10年中綠色發展提升較為穩定,但成效緩慢。結構優化和規模效益在2007-2011年波動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巨大沖擊,制造業發展下滑,2009-2010年,在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推進下,濟南市積極淘汰落后產能,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進而讓工業發展態勢得以回升,產業結構有效調整,規模效益穩步增長。但2011年受煉油、重汽等行業利潤大幅下降影響,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降低,浪潮、齊魯制藥等大型企業低位運行,此外高能耗制造業產值占比提高,導致經濟效益、產業結構效果減弱。
濟南市制造業在2007-2016年總體是不斷提升的,但是依然存在著劣勢和不足。2016年規模效益下降到第三,綠色發展依舊排名最后,結構優化升級和創新能力較其他工業強市仍需加強。
年份 綠色發展 結構優化 創新能力 規模效益 綜合得分
2007 -2.00605 -1.63085 -1.10423 -1.05117 -1.60972
2008 -0.96341 -1.38657 -1.21869 -0.33426 -1.0593
2009 -0.96632 -0.19265 -0.83867 -0.65924 -0.75599
2010 -0.11007 0.55978 -0.65308 -0.40384 -0.19775
2011 0.33592 -0.62988 -0.12883 -0.64510 -0.33188
2012 0.49387 -0.14852 -0.13468 0.07512 0.07955
2013 0.48492 0.40192 0.38653 0.22997 0.41535
2014 0.78792 0.63955 0.69522 0.33270 0.6756
2015 0.94938 0.8556 1.43189 1.07084 1.22631
2016 0.99382 1.53163 1.56454 1.38499 1.55782
表4 濟南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各自得分和綜合得分
4 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濟南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議
4.1 優化傳統制造業,推進兩化融合,發展新興產業
一是濟南市需繼續圍繞“1+454”體系、十大千億級產業發展等重點戰略目標,根據當地制造業發展特點制定具體化的制造業轉型發展指導規劃,多渠道加大新舊動能轉換、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資金支持力度,指導未轉型企業制定合理可行的戰略目標,順利找到轉型突破口。二是政府出臺支持兩化融合的相關政策,加強與發達城市在兩化融合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將制造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相融合,提高管理效率、關鍵工序制造設備數控化率,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庫存轉化率、主營業收入、利潤等經濟收益。
4.2 注重節能減排,推進綠色制造
政府應參考前沿的發展模式總結出適合濟南市的綠色制造模式,開展建設更多高品質的綠色制造項目。針對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制造業,積極采取綠色改造措施,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努力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此外,政府應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力度,建設綠色數據監控中心,對于違規操作的企業或項目,進行懲治,確保綠色制造的順利發展。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在政府要求的基礎上,制定更詳細的綠色體系標準,早日實現全過程的綠色生產,節能減排,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競爭力。
4.3 引進培養人才,增強創新能力
現如今各市人才引進留存競爭激烈,濟南市一方面需加強制造業人才需求預測,結合當地特色和發展機會,出臺一系列人才引進待遇政策。另一方面應結合未來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依托各類技術研究院和高校,培養骨干企業和高專業素質員工。積極組織開展多種科技成果交流分享論壇活動,擴大活動參與度和影響力,培養企業通過科技創新解決發展瓶頸問題的意識,進一步擴大企業的領軍力量,提升濟南市制造業整體競爭力和知名度。
本文來源:《企業科技與發展》:http://www.007hgw.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