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焊接質量無損檢測存在的問題與措施
摘要:目前,無損檢測技術在評估船舶焊接質量方面得到了普遍應用,它是保障船舶質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在實際操作中,船舶焊接質量的無損檢測工作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檢測人員專業能力存在較大差異、管理體系不夠健全以及檢測方法的選擇與應用不夠合理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削弱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深入探討船舶焊接質量無損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船舶焊接;無損檢測;質量問題
船舶作為大型水上交通工具,其焊接質量直接關系到船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在船舶建造過程中,由于焊接工藝、材料、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船舶可能會產生各種焊接缺陷,如氣孔、夾渣、裂紋等。無損檢測技術作為一種非破壞性的檢測手段,能夠在不損害焊接結構完整性的前提下,對焊接質量進行檢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并修復焊接缺陷,對于確保船舶焊接質量至關重要。
一、無損檢測技術在船舶焊接質量檢測中的重要作用
(一)減少船舶維護費用
無損檢測技術能全方位地檢查船舶的各個部分,揭示潛在的問題,使維護團隊能夠提前介入處理。這種做法能夠減少額外的維護成本,延長船舶的使用壽命,從而提高整體的經濟效益。另外,無損檢測技術能夠替代大部分人工檢測工作,實現高效快速的檢測。這既避免了工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的風險,保障了他們的安全,又節省了人工維護的成本。
(二)提高焊接技術水平
以往船舶焊接質量的檢測主要依賴人工方式,這種方式容易出錯,工作效率也相對較低。更重要的是,部分檢測方法可能會對產品結構造成損傷,不僅增加了工作量,還導致了資源的浪費。相比之下,無損檢測技術能夠在不損害構件完整性的基礎上,對其結構特性進行檢測,其檢測結果具備高度的準確性,降低檢測工作量的同時,提升了工作效率。因此,將無損檢測技術應用于船舶焊接質量檢測中,大大提升了焊接檢測的技術層次[1]。
二、船舶焊接質量無損檢測存在的問題
(一)檢測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在實際檢測過程中,部分檢測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對無損檢測理論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對檢測設備的操作不夠熟練。一些檢測人員在檢測過程中未能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如探頭的選擇與使用、檢測靈敏度的調節等方面存在隨意性,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此外,檢測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也對檢測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少數檢測人員可能為了追求檢測速度而忽視檢測質量,甚至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
(二)管理體系不健全
盡管當前的無損檢測技術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在實際的檢測流程中,檢測人員可能會遭遇多種挑戰,這些挑戰會對最終檢測結果的精確性構成威脅。這在某種程度上源于管理體系的不足,使得一些缺乏責任心的檢測人員可能采取投機行為,檢測時態度輕率,甚至不惜偽造檢測數據。另外,部分船舶制造廠商會選擇讓第三方機構來執行無損檢測任務。但在監管缺失的情形下,一些第三方機構可能未切實遵循國家制定的無損檢測標準,這導致檢測結果的公正性與準確性受到了影響[2]。
(三)應用不恰當的檢測方法
船舶焊接質量的無損檢測涵蓋了多種方法,如超聲波檢測、射線檢測及滲透檢測等,每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局限性和適用場景。在實際操作中,部分檢測人員未能充分考慮焊接結構的具體特性科學選擇檢測方法。比如,在處理形狀復雜、厚度較大的焊接結構時,若僅依賴單一的超聲波檢測,可能難以全面、精確地捕捉到所有缺陷,這時需要結合其他檢測手段進行綜合評估,避免檢測結果出現遺漏或錯誤判斷。
三、船舶焊接質量無損檢測的解決措施
(一)加強檢測人員培訓與管理
無損檢測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認知水平的提高,是保障無損檢測技術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獲得精準檢測結果的關鍵因素。在日常教育培訓活動中,需要清晰闡述無損檢測的標準要求,結合船舶無損檢測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并且引入最新的焊接無損檢測技術知識,強化技術人員對無損檢測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同時,鑒于無損檢測工作對技術人員的高標準要求,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與招聘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應積極面向社會招募具備專業檢測技能的優秀人才,利用他們的專業技能深入完善無損檢測的操作細節,改進船舶焊接質量的檢測策略,并加大對日常檢測與監督工作的投入力度。這樣的專業團隊構成將為船舶制造企業提供一個穩固的人力資源保障,確保無損檢測工作能夠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3]。
(二)完善檢測標準體系
相關部門應當召集業內專家,對船舶焊接質量無損檢測的相關標準進行系統性地審查與修訂,保證標準內容的時效性與完整性,特別是要納入針對新型焊接材料及先進焊接工藝的檢測標準。無損檢測團隊全員到位后,需為每艘船舶分配專屬的底片識別碼作為無損檢測工作的唯一標識。檢測過程中,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重點檢查區域,對經過返修的焊縫實施24小時的靜置期,之后再行檢測。原則上應盡量避免在夜間開展拍片作業,但若遇到特殊情況,檢測人員需及時向上級申請并獲得批準。為了切實保證無損檢測結果的準確無誤,拍片作業結束后,應立即在船廠的暗室內對照片進行沖洗,認真仔細地填寫檢測報告,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檢測報告及照片提交上去。
在監管層面上,船舶制造企業無論選擇內部檢測團隊或外部第三方檢測機構,都需確保其檢測結果經過企業檢驗部門的嚴格審查與監督,保障檢測工作的合規性。對于首次發現無損檢測機構所檢測產品質量存在不實情況的,應給予正式警告;若第二次發現問題且相關機構拒不整改,應對無損檢測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進行處罰,剝奪其在船舶市場開展無損檢測業務的資格。
(三)合理選擇與運用檢測方法
檢測人員需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全面理解各種船舶焊接質量無損檢測技術的核心原理、各自的優勢與局限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針對焊接結構的特定條件,比如材料構成、形狀特征、焊接技術等,檢測人員應遵循檢測方法的標準規程,精確設置檢測參數,形成互補的檢測組合。此外,船舶制造企業應主動引入信息技術,打造焊接質量數據管理平臺,大幅提升無損檢測的精準度與效率。該平臺能即時接收并保存檢測結果,簡化數據挖掘與報告編制流程,并在適當條件下,實現焊接質量的回溯分析。同時,企業應著力開發自動化無損檢測系統,加快檢測速度,降低人為錯誤率;引入遠程監控技術,對焊接全程實施即時監控,快速反饋檢測結果,一旦檢測到異常立即報警,這對于大型船舶的焊接作業而言,實用價值極高[4]。
四、結語
船舶焊接質量無損檢測對于保障船舶建造質量和航行安全至關重要。當前船舶焊接質量無損檢測存在檢測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管理體系不健全以及檢測方法選擇與應用不恰當等問題。通過加強檢測人員培訓與管理、完善檢測標準體系、合理選擇與運用檢測方法等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提升船舶焊接質量無損檢測水平,及時發現并處理焊接缺陷,為船舶工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質量保障。
文章來源:《產品可靠性報告》 http://www.007hgw.com/w/kj/32519.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