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知識:“核心期刊采編系統形同虛設,電話沒人接,稿件基本石沉大海……”為什么沒有人給期刊加考核任務呢
“系統無動靜,社里電話打不通,打過去就秒掛,發郵件也沒回復。”
某學報主編說——社里的編輯都是矜矜業業、勤勤懇懇在審稿,都很認真,盡量給作者一些正向的反饋。但是來稿很多,社里都忙,采編系統一時來不及更新也是常態。作者應該理解雜志社,別動不動就去網上發一些關于期刊的負面信息,不然就是否定社里的工作,寒了編輯的心。
不知道你們是什么感受。
“編輯認認真真審稿,盡量給正向反饋。”這不就是編輯應有的工作態度嗎?有啥值得拿出來說呢?既然接了這份工作,肯定要做好,而且學術期刊更應該保持住做學術的韌勁和耐性,維護好學術凈土。
“社里忙,采編系統一時來不及更新也是常態。”我也是用過采編系統的,作者投稿后系統里會收到來稿提醒,如果真的看了稿子,到底是退還是錄,肯定有一個結果,鼠標就點一下審稿回復,甚至都不強制輸入意見的。平均下來,一篇稿子2min時間都用不了。我覺得“來不及更新”這個說法,我不能認同。
“別動不動就評論期刊的負面信息。”現在學術環境這么惡劣,學術新人當然要抱團取暖,互相給一些有用信息,避免踩雷。如果期刊覺得負面信息對自己影響不好,為什么不借機采納學友的意見調整一番呢?另外,現在是大眾傳媒時代,任何人都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期刊也不要太玻璃心了。
誰都能說難,作者能說,外審專家能說,但是雜志社能難到哪里去呢?論文發表的過程中,最難的是寫文章,又要創新又要符合刊物定位,最難的部分無疑是在作者那里。對雜志而言,稿子又不是自己寫的,文章審稿也是轉給外審的,還不用自己審……
期刊注定是沒有辦法加考核的。
作者經常反饋的,大都是——投稿無回復;審稿不及時;拒稿不通知……雜志社能有一千零一種理由來反駁。社里的雜事比較多,除了日常審稿工作,還有雜七雜八的任務需要完成,審稿也是外審的鍋,外審不回復,催了也沒用,社里編輯也只能等,大佬一個都得罪不起。怎么加考核呢?誰能加考核呢?
期刊歸國家管。
期刊是屬于意識形態領域的,歸于新聞出版總署麾下,地方各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負責自己行政區域內的期刊出版活動的監管。但是管也只能是在大方向上的管理,比如期刊發行方式(周期、頁碼、篇幅、出版增刊、排版規則等)、人員工作(采編與經營分開等)、質量規定(內容質量、編校質量、出版形式質量、印制質量)……照顧不了很細節的方面。
在紙媒占主導地位的時候,期刊的發行是有基本保障的,所以各行業的期刊一直在繁榮發展,不愁吃穿。1986年,人事部職稱制度的改革帶來了全民學術的熱潮,學者們為了職稱、頭銜、待遇開始在刊物上發表。隨著高校擴招,大批碩士博士的進入,讓期刊發表成為社會剛需,此為后話。這些年新媒體疆域的不斷擴大,嚴重沖擊紙媒的影響力,學術期刊也同樣不例外。但是這個時候,學術圈內卷,各大高校都需要在學術期刊發表文章,甚至一個人要發幾十篇。我們可以看到,紙媒唱衰的時候,學術期刊依然挺住了,這其中高校給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后面轉自主經營后,很多刊物1版起發,毫無質量可言。甚至2019年前后一度出現“熟雞蛋孵小雞”這樣的反科學論文。出版總署開始著手對期刊進行整改,后面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期刊局面——3版起發,篇幅擴充,單期文章數量下降,普刊也開始有質量要求。
總歸,國家只能管大層面,無法解決投稿人的實際需求。
期刊有評價體系做規范。
現在我國有五大核心體系,分別是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CD、科技核心和人文核心,大多數核心評價會集中在數據指標的考量上,比如影響因子、被引量、特征因子、web下載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規范期刊辦刊的作用,但是多年下來,很多期刊開始鉆空子,為了核心而做數據,為了數據而辦刊,久而久之,發刊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甚至有的刊物能有90%的約稿率。
這些原本對期刊的規范,卻變成了對作者的桎梏。作者的實際需求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增加了新的困擾。
如果核心體系在評價時,可以把自然投稿率列為一個維度……
可能對于作者投稿,會更友好一些。這樣產生出來的核心目錄結果,也可能會減少很多質疑的聲音吧。
期刊更應該接受作者的監督。
期刊投稿回復不及時,投稿體驗差,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未來很多年里,甚至會愈演愈烈。有的人可能覺得,你說的這個問題是學術期刊普遍存在的問題,討論多少年都不會有結果的,沒必要占用公眾號群發名額。
現在我們公眾號擁有相當數量的編輯群體,他們也在默默關注轉發我們的內容。既然有可以發聲的渠道,所有的學術問題我們都可以拿來交流。
當然,除卻期刊編輯部要做出更多工作,來改變“投稿無回復”的現狀外。作者方也不能坐以待斃。
我們理當生產更多有價值的論文,不能為了發表而寫作。我們應該看到,現在的期刊投稿無回復的結果,也有作者的因素在里面。低質量、不切實際、抄襲的假冒偽劣之作太多了,甚至可以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比例,編輯實難!
欄目分類
- 期刊被核心剔除后,為了重回核心,能有多拼?
- 能獨立發C刊的人并不希望C刊被取消......或者說應該取消的不是C刊,而是不合理的審稿、約稿、發文制度,相反應該增加c刊才是!
- 第一次見這種審稿流程——論文收稿后直接到退稿??!為什么沒有中間的流程啊,是告訴我不用等了,后面會直接退稿嗎?
- 年中,我總結了2025年論文發表的三大誤區,唯期刊、唯時間、唯價格。針對新時期論文發表,我會給出全新的發表策略,進來看~
- 警惕!新型評職稱論文發表騙局產生,已有萬人入局!
- 第一次知道省級期刊下面還有市級期刊,長見識!但是評職稱發論文時,到底能不能發市級期刊呢?求問……
- 法學博士、法學教師,想發核心期刊論文,你就看這幾個刊物啊!比著仿寫,雖然要求高一些,但是相對好發,聽我的,準能錄!
- 學校對導一作博二作的論文不認定為畢業條件!這屆碩博生,更難了!如今發文難度恐怖如斯!
- 剛剛!最新版2024 JCR更新!經常發的(好發SSCI)期刊影響因子有不同程度漲幅!
- 大學教授退而不休,活躍一線,持續擠占C資源,到底是生命不息,發文不止,還是應該適時讓賢?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