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頭!這所高校評職稱不認普刊,你怎么看?
華北某高校人事變動,新官上任第一劍,先斬普刊論文發表量。該單位新規,評職稱只能認可核心和四種非核心報、刊,對于目錄外的其他刊物不予認定職稱材料。
在該單位前三年的論文發表中,核心期刊數量不超過5。核心期刊對于作者一向要求比較高,北核要求公辦二本碩講以上,南核要求副高或者博士學歷,其他身份職稱也有能發核心的,但是相對要付出更大的精力。
盲目要求老師必須發核心,你怎么看?
聲音A:強行拔高≠開啟內卷=強迫躺平
職稱圈、學術圈從來都是外行指導內行,制定政策的人很少去思考實際情況。本身單位可能就夠不上發核心的資質,領導還規定不能發非核心,表面上看新領導是要帶著走“科研強校”的路線,實際上已經脫離實際,強行拔高。政策下放到個人,老師也只能叫苦不迭。發不了核心干脆就不發吧,直接躺平。
聲音B:普刊論文本來就沒有什么價值,就不應該鼓勵發,支持改制!
職稱制度早就該改了,認可CN期刊就等于鼓勵發普刊,老師都在普刊上打轉,整個單位都無法獲得提升。而且現在的普通期刊論文多是口水文,同質化嚴重,簡直沒眼看。不管評職稱還是結項,就不應該鼓勵發普刊,生產“學術垃圾”。有時間不如沉下心打磨好文章質量,發更高級別的刊物,也算是“得其所哉”。
聲音C:職稱文件修改要小處調整,不可大躍進。
職稱文件可以修改,但是改動不宜過大,要能夠讓老師普遍適應,有拔高,就是比較合理了。如果文件制定太高,老師們都夠不上,就會大大降低評職稱的積極心,不利于本單位的成果產出。
對于評職稱不認可普刊,你怎么看?
普刊值不值得發?
關于要不要發普刊,我們不能很武斷的說,能or不能。凡事都講究場合,普刊是否值得發,也要具體區分使用場景。
1.文件上寫普刊管用的,可以發。普刊發表比核心省事太多,沒必要跟自己過不去,該發普刊的時候也不要猶豫,盡早送審,以免耽誤使用;
2.似似乎乎,不知道是否管用的,可以發。比如說保研、申博,在自己沒有能力發核心的情況下,學報、普刊先投著,只要有成果不見得不可行。
3.結項等要求不高的,可以發。發論文有的是為評職稱,有的是為完成科研分,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普刊可以做為第一選擇,讓自己的時間、精力花費在更有用的地方。
4.區分水刊和高質量普刊。有的單位會設置有期刊負面清單,或者自己如對刊物有質量要求,就需要慎重選刊。
在當下,普刊依然有相當大的用途,我們不用視其為洪水猛獸,該發還要發。但是注意,普刊整改說不定什么時間還會卷土從來,我們發普刊也要未雨綢繆,注意刊物載體的質量,打磨好自己的文章質量……
欄目分類
- 期刊被核心剔除后,為了重回核心,能有多拼?
- 能獨立發C刊的人并不希望C刊被取消......或者說應該取消的不是C刊,而是不合理的審稿、約稿、發文制度,相反應該增加c刊才是!
- 第一次見這種審稿流程——論文收稿后直接到退稿??!為什么沒有中間的流程啊,是告訴我不用等了,后面會直接退稿嗎?
- 年中,我總結了2025年論文發表的三大誤區,唯期刊、唯時間、唯價格。針對新時期論文發表,我會給出全新的發表策略,進來看~
- 警惕!新型評職稱論文發表騙局產生,已有萬人入局!
- 第一次知道省級期刊下面還有市級期刊,長見識!但是評職稱發論文時,到底能不能發市級期刊呢?求問……
- 法學博士、法學教師,想發核心期刊論文,你就看這幾個刊物啊!比著仿寫,雖然要求高一些,但是相對好發,聽我的,準能錄!
- 學校對導一作博二作的論文不認定為畢業條件!這屆碩博生,更難了!如今發文難度恐怖如斯!
- 剛剛!最新版2024 JCR更新!經常發的(好發SSCI)期刊影響因子有不同程度漲幅!
- 大學教授退而不休,活躍一線,持續擠占C資源,到底是生命不息,發文不止,還是應該適時讓賢?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