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用唯物辯證法指導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是一項政治性與政策性極強的工作。黨和人民賦予新聞工作者的這項使命不只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廣大新聞工作者圍繞黨的工作中心,認真履行輿論監督權利與責任,協助黨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體察民情、抨擊時弊、抑惡揚善、穩定社會局勢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一條重要的經驗是,加強輿論監督需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一、從事物的相互聯系中去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要從事物相互聯系中把握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黨報新聞工作者,對一起起來訪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鑒別,目的在于從相互聯系的問題中去把握特殊與普遍的關系。我國幅員遼闊,情況千差萬別,在理解與執行政策、法令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面對大量的來信來訪和反映的問題,不能只局限在個別到個別的境界,更不能報道群眾企盼解決的每個問題,而是要選擇那些帶有普遍意義的焦點問題。既便是需要新聞媒體參與批評的,也不能雞零狗碎碰到什么就抓什么,東一椰頭西一棒子,而應把它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操作。例如,2012年2月,四川某市學生楊莉給報社和省領導寫信,要求解決其戶ロ農轉非"問題并將此事見報。省信訪局將省領導“如情況屬實,應解決農轉非指標問題”的指示連同上訪信件轉到市上。市信訪辦和報社經查明情況屬實,但這是一個遺留問題,受政策限制市上無法解決。因為該市屬移民城市,當年全國各地大批農村青社年支援三線建設來這里,這類問題不少單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假如將此事見報,只解決一家,必然引起連鎖反應。對此,市信仿辦和報社在結案報告中說明此事不能見報和暫不解決的原因,并通過內參信息,懇請省里撥專項指標解決這一遺留問題,得到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達了專項指標250戶(305人)。結果這拖延了多年想解決而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安定了民心。
事實告訴我們,黨報新聞工作者在新聞輿論監督中,注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能從事物的相互聯系中把握那些具有普遍意義的信息,使我們在執行政策和宣傳政策上更加符合實際。否則,就會弄得拖泥帶水或好心辦錯事,在黨群關系上造成不良影響。
二、用偶然性與必然性的原理去把握輿論監督主動權
輿論監督是我們黨報一貫的辦報方針,是黨領導人民大眾的報紙的根本特征。正確理解和把握輿論監督,是新聞工作中一個重大課題。不僅有理論意義,而且有實踐意義。
2014年8月,某市一工業企業向報社反映,企業流動資金緊缺,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報社通過調查,發現這個企業資金缺少,雖然是偶然現象,但它反映了全市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困難問題。于是,報社黨委高度重視,在民生社會版開辭了“小微企業融資環境觀察”欄目,派出精干記者跟蹤調查,撰寫出《民間借貨緣何火熱》《“痛點”真的存在嗎?》《破解”銀企失聯"的尷尬》等系列報道,全方位反映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困難問題。系列報道見報后,引起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相應出臺了八項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政策措施,全市各大商業銀行還專門成立了小微企業貨款事業部。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從某市銀監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三年小微企業貨款余額分別是143億元、176億元、192億元,年年遞增。而向報社反映的這家企業,通過協調,從銀行貨到了款,救活了這個企業。由于報社重視從偶然現象中發現存在的必然性問題,用恰當的方式開展與論監督,提高了黨報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崇高威信。
實踐證明,黨報新聞工作者善于從個別來信來訪中把握偶然現象中帶有必然性的問題,進而采取正確的解決方式,就可能在與論監督工作中化被動為主動。因此,黨報新聞工作者就要及時從來自千家萬戶的信訪信息中認真直思考、分析,從無數偶然的現象中清醒地預見和把握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用質量互變規律原理對防止問題質變的指導意義
某一事件或問題的出現,是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諸多因素緊密相連的。社會客觀存在作用于問題反映者,使他們產生某種要求和愿望,這種要求和愿望總是有個發展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就是量變的過程。假如我們新聞與論監督網絡健全,渠道暢通,就能將問題解決在量變的狀態之中,防止問題向質變突破。若工作不得力,缺乏敏感性,那么量的積累超過度的界限,就會發生質變。新聞工作者應該知曉某事件或問題可能發生,思想工作做到點子上,疏導得力,就可能控制事態發展,從而杜絕質變。十幾年前,某市焦化廠管道破裂,致使金沙江發生水質嚴重污染。市區10多萬居民恐慌,無人敢食用自來水,造成全市礦泉水脫銷,有不少群眾來信來訪要求報社坡露,還有不少人給省、市政府和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打電話。報社不少記者也要求坡露,要抓“活魚”,并要求采訪報道披露事情真象,當時又正值一年度的“兩會”。為了穩定社會,安定人心,報社配合當地市委市政府從正面宣傳入手,不是報道水質嚴重污染的危害,而是派出精干人員,用消息、通訊、連續報道和言論等方式,報道自來水公司如何采取措施迅速排除污染,讓人民群眾放心用水。一些市民罵報社不敢為市民做主,是市委、市政府的“傳聲筒”。假如我們只從搶新的角度出發,披露金沙江嚴重水質污染,整個城市就會躁動。
有人認為,與論監督會影響正面宣傳,這是錯誤的。一切事物都在變化,在一定條件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一些落后的、錯誤的現象,通過新聞媒體曝光、批評、引導而變為先進的、正面的事例已不鮮見。2016年8月,某市一輛微型車不慎起火,公路上來往20多輛車卻無一相助。報社知情后,抓住這一事例,開辟了《精神文明大家談》欄目。從市委書記、公安局長、到群眾紛紛參與:他們通過談感受、寫體會等形式,批評了當時路上來往20多輛車主不伸手相助的錯誤行為,闡明了社會需要精神文明,需要學習雷鋒好榜樣,表明了自已的觀點,營造了呼喚精神文明的良好氛圍。這充分說明,與論監督與正面宣傳同樣具有積極引導的作用。有位資深的新聞工作者,把新聞宣傳的正面宣傳和與論監督比做越野汽車的“前加力”和“后加力”,是非常形象和切合實際的。
總之,新聞與論監督就是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和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堅持從全局出發,從黨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出發,做到幫忙不添亂、疏導不點火、鼓勁不泄
氣,促進問題的解決。假如我們黨報新聞工作者,能以唯物辯證來武裝自己,指導自己的工作,就能把黨報新聞輿論監督做得更好。
習近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因此,黨報新聞工作者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自覺地運用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新聞輿論監督工作。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今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這對宣傳思想戰線來說,既是神圣職責,又是根本要求;既是動員鼓舞,又是激勵鞭策。黨報新聞工作者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必須始終堅持“黨報姓黨”,立足新方位、找準新坐標。尤其是當前,地方城市黨報的媒體融合發展,已步入“主流媒體新型化”與“新型媒體主流化”并重的新時期,一體化發展、優勢互補成為媒體融合重要內容。黨報新聞工作者應積極適應媒體融合發展面臨的新要求,堅持“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媒體融合方法論,堅持用唯物辯證法指導新聞輿論,認真考量把媒體融合發展推向縱深的具體路徑,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努力探索一條媒體融合發展新路。
南宋詩人范仲淹《江上漁者》有詩云:“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應該說,新時期、新時代的輿論監督,要求新聞工作者不應是守在岸上的魚販,也不是端坐望江樓上的食客,應該成為能事重任、不負眾望、勇立濤頭的漁者。
本文來源:《視聽》:http://www.007hgw.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