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精髓與現代生態管理構建
現代生態管理作為一種較為先進的管理方式,它通過運用生態知識,達到人文環境的和諧及與自然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實際上,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的文化中,早就蘊含這樣一種管理方式,僅僅就儒家的思想精華來說,涉及有關治國、修身、人性論、文化以及安邦之道等等的解釋與挖掘,其豐富的哲學智慧,就足以成為現代生態管理理論最堅實的基礎。當然,提煉國學精髓,構建現代生態管理模式,需要我們深入挖掘、學習借鑒。
1 國學精髓的提煉
國學的精髓體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又是國學之根,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之魂,而且是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1.1 從儒家思想中提煉國學精髓
儒家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實行“德治”和“仁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強調“仁”,體現在以人為本,人本主義是其思想的出發點,它強調對他人尊重,從感化人心、追求人格完善去尋求與他人的終極溝通。“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人本主義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探究儒家思想的精髓,我們不難發現人性本善的論點,“忠”、“恕”之道的宣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張,從這點而言,修身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儒家絕不允許個人利益凌駕于團體之上,所以儒家十分強調自身的管理,也就是說要不斷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君子坦蕩蕩”“君子不器”“君子務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經典句子都一一體現了管理者、修身者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逐步培養和提升自己德行的思想。
1.2 從道家思想中提煉國學精髓
老子認為,“道”是宇宙之間運行的法則,是一種客觀規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希望人們按自然的規律去辦事,強調“道法自然”,要求人們順其自然,尊“道”而行,以求達到天人合一,相互融會,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道家管理哲學中的“無為而治”“弱者道之用”“天地相合”“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等等思想無一不是對“道”這一內涵的延伸。除了“無為而治”的思想外,道家思想還包括“善用人者為之下”、“治大國若烹小鮮”等主要思想。
1.3 從釋家思想中提煉國學精髓
以釋子為代表的釋家思想廣博精深并且極具影響力,其本質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思想實踐。釋家以人的現世之苦出發,通過一系列解決方法,使人達到理想的彼岸。釋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向世人描述了人的佛性,通過精細分析,我們深刻理解了人的佛性之后,又明白了人是可以改命的。一個人如何成佛以及能不能成佛,這跟外界關系不大,最終取決于每個人自身,取決于這個人的自我努力程度以及內心自我凈化的力度。
2 現代生態管理基本理論初探
生態學原本是“討論生物與環境及共同生活的各個體間種種關系的科學”,它是生物學的分支之一,到最后逐漸發展為一種方法、智慧和理念,成為認識、處理人與自然還有人和人之間關系的一門科學。
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的一些管理部門和學者開始關注和研究生態管理,一直到90年代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研究的熱門話題。管理強調實踐,當生態學與管理學一結合便催生了今天的“生態管理”一詞,人們對其最初的理解是把人看作企業最大的資源,企業圍繞人這個中心開展工作,這就要求管理者要以人為中心進行管理,并充分調動企業乃至組織中每個人員的積極性,能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從而發揮人的創造性和能動性。當然,因為生態管理綜合了諸多內容,跨越了諸多領域,比如生物學、生態學、管理學、經濟學、環境科學、系統論、資源科學和社會學等,為此,至今生態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仍然處于發展中。生態管理雖然還不成熟,但其思想的科學性可謂管理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引起了許多科學家和管理者的共鳴。
3 國學精髓在現代生態管理構建中的積極作用
作為一種現代的管理理念,生態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尊重發展主體的內在特性與內在規律,特征之二是尊重發展主體的特殊性,基于這兩個特征,生態管理就十分強調和諧在管理中的作用了,可持續發展性也自然而然成為其主要特征之一。實際上,這種理論和觀點,其實早就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中展露無遺。借鑒和應用國學精髓,可以說在現代生態管理構建中必將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于還超越現代生態管理本身。儒家的入世、道家的無為而為、佛家的出世再到入世的思想等等,通過一些國家乃至企業的成功實踐也充分論證了這一點。
3.1 吸收儒家思想精髓構建現代生態管理
儒家思想重道、明德、信義、崇禮,與現代生態管理理論十分相近。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不僅可以從儒家文化中尋找到高明的為人處世之道,還可以找到無懈可擊的經營與管理之道。通過構建科學的管理方法,把“德治”和“仁政”融入其中,并將“忠”、“恕”之道融會貫通,合理加以運用,使儒家思想的精髓滲透并納入現代企業管理中,是真正指導企業高層乃至與企業上下共同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既然儒家強調修身的重要性,那么管理者在現代生態管理中就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以“仁”為本,友愛互助。不難想象,當一家企業或者員工得到另一家企業或人員的幫助后,就會銘記不忘,時常尋找機會予以報答。這種因為對他人尊重而得到的“人心”,正是所謂的“得道者得天下”,如此一來,“上下同欲者勝”,企業何愁不能立足與市場。
3.2 吸收道家思想精髓構建現代生態管理
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與現代生態管理可以說殊途同歸,它在提高領導者素質、提升企業競爭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道家認為,管理者要讓自身的企業能夠游刃有余、靈活自如地在市場中運作,就必須站在企業管理的角度,構建其一種適合本企業特點、道法自然而與時俱進的管理機制,當管理者遵循自然規律,按照企業管理的客觀規律辦事,自然而然就輕松實現了組織的自然和諧與個人自由的協調發展。這種道家管理智慧的基本原則以企業能否達到“無為而治”來評判。
3.3 吸收釋家思想精髓構建現代生態管理
釋家管理學與現代生態管理不謀而合,除了具有現代生態管理的本質外,還具有自己的特質。發揚釋家思想,構建現代生態管理大廈指日可待。一是可以借鑒釋家的修行理論和研修方法。釋家的管理十分高明,它教會人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如何將釋家的價值觀融入其中,以此教會人們身心修習的具體方法,提高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最后達到開發自身潛能,獲得身心解放的目的。二是可以借鑒釋家的倫理規約以及戒律清規,因為這樣的理論為人們提供了行為指南的與規范。釋家以信仰、實修、理解為主,釋家可以分為佛學、佛法和佛教,佛學是依據的理論,佛法是實行的方法,佛教是傳播的組織,三者缺一不可。
4 創新國學精髓與生態管理的融入機制
立足當代中國社會現實,國學精髓融入現代生態管理不僅契合了后者創新的要求,還具備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條件。今天的現代人有必要按照“人性化”的生態管理原則,學習借鑒國學中儒釋道三家的精髓,構建以人、自然和諧發展為中心的管理制度、以及構筑生態化的和諧管理層關系等生態管理創新路徑。其融入具體機制包括兩方面:一方面超越傳統的社會管理,通過拓展管理領域,從而建構起一個現代社會生態管理場域;另一方面以國學精髓為思想主線,以社會政策體系的協調為主要方式,實現社會政策制定與執行的雙重生態化,建構和諧的社會管理體系,通過具體機制達到治標和治本,使之融入現代社會管理。
管理哲學的真正核心是人。管理組織是人的組織,管理行為也是人的行為;企業的最大資源是人才資源,管理活動也就是人心的管理。企業內,人既是執行管理的主體,又是被管理的客體。任何有效管理,都要通過“人”才能實現。國學中儒釋道三家的精髓在今天的實踐應用,簡而言之就是重建以經學為主的道統,構建新的國學話語體系,傳承以經學傳統為主體的學統,確立獨特的開導性思維,吸收多元文明,讓人如實地認識現實并超越從前。
國學管理的精髓其實不是管別人,而是管自己;管自己實際上是管心,只有修己,才能安人;人心正了,人心齊了,企業就管好了。國學管理就是在協調各種關系的基礎上,理清諸子百家的關系,更加注重人與人的和諧與平等。生態管理中全面滲透著整體關聯、多元共生、動態平衡、自我生長、平等參與和開放等思想,恰恰是國學思想運用展示后的效果圖解。國學與生態管理的高度融合正好把一切存在物斗都提升到了與人相等的地步,強調萬物一體,以期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協調發展與和諧平衡。總之,我們今天面對的是一個與孔子時代十分相似的諸國爭霸、禮崩樂壞的世界圖景,我們應該以國學文化為主體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通過國學與現代生態管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達到構建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生態管理目標。
本文來源:《企業科技與發展》:http://www.007hgw.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