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突破與創新
我國現代化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社會經濟達到一個轉型期,各種思潮也競相出現并互相沖擊,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網絡已經變成民眾了解新事物接收新訊息的主要手段,電視臺的收視率一年比一年下降。而其中最為艱難的地方電視臺,客觀上無法獲得政府扶持和大眾關注,主觀上自身的新聞節目缺乏趣味性而流失觀眾。故而地方臺必須改良傳統的新聞節目編輯模式和播報風格,打破瓶頸,才能獲得更富有生命力的未來。
一、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發展概況
1、盲目跟風,政治化嚴重
通過一些資料總結,可以看出地方臺新聞節目90%以上都是宣傳黨政廉政與干部會議等內容,幾乎是盲目效仿央視或地方市級電視臺的新聞要點和主持風格,體現出濃重的政治化傾向。這固然是緊跟國家政策,宣揚正能量思想,但失去了趣味性和自身特點,不僅很難達到傳播效果,更不利于自身的發展。[1]之前有電視臺推出“方言新聞節目”吸引了不少民眾觀看,其他地方臺見狀也紛紛效仿,使得方言節目在市場上泛濫而行。這樣高同質化的現象正體現了地方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2、新聞深度較淺
許多地方新聞撰稿者為了績效和履歷好看,經常過分注重數量而忽略新聞的品質,最終弄使得一大半新聞只簡單地妙處了時間地點和大致情況等,缺乏了新聞最重要的引人深思功能,無法令觀眾達到共鳴,從而也斷送了新聞本身的前途。
3、新聞資源分布不均
同一線城市相比較,其余城市顯然不具備豐富的新聞資源。特別是反映社會發展的經濟類新聞和緊跟領導風向的政治類新聞,數量和話題性都天然欠缺。地方臺的新聞報道受到地域面積和本地經濟發展狀況的雙重限制,偶爾獲得的新聞既不具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魄力,也很少出現吸引全社會目光的魅力,因而在與更高級的大電視臺的新聞資源競爭中處于劣勢。
二、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突破與創新的具體措施
1、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
新聞節目的本質在于電視臺的采編人員,因此需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招收過程嚴格把控,保證新聞編輯的質量;對于已經就職的員工,則需要采取措施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2]第一,電視臺應積極對地方采編人員進行培訓,令他們系統的理解中央、省、市及地方的工作路線、政策與方針,以便跟隨動向要求及時調整工作安排;第二,對采編工作人員自身而言,應加強新聞編輯和傳播方面的專業技能;第三,采編人員需對新聞工作保有敬畏與道德底線,要對自己的工作容負責;第四,領導要帶動單位內部團結協作的風氣,鼓勵采編人員樂觀向上,昂揚奮斗,營造一個積極的工作氛圍。
2、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如今的社會已經全面進化到了“信息時代”。網絡的普及使得報紙訂閱率降低,電視收視率也逐年下降,傳統媒體急需尋求新的出路。以電視臺為例,可以同視頻網站、新聞網站、手機軟件等合作,通過開微博、開頭條的方式發布新聞,網友互動,并從中篩選出有益的反饋進行自我反思。[3]事實證明,以往單向的新聞傳播方式已經不能引起時代共鳴了,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溝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智能手機的發展是緊跟網絡進步的重要設備,現在人們幾乎已經無法脫離手機獲取新鮮資訊了,不止年輕人,連守著電視的中老年人也開始用網絡追劇聽新聞了,所以地地方臺必須率先沖破困境,積極商談同商業網站的合作事項,或與社交軟件簽約進行自媒體傳播,將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以多種方式推廣出去,攫取更多的收視群,進而反哺電視臺本身的事業。
3、改變傳統的發展理念
地方電視臺介于工作規模和采訪經費有限,若要實現新聞資源的利用最大化,就需要格外注重新聞內容的編排。例如日常向新聞,可以把這些細碎小新聞整合成一段新聞集錦,再利用合適的編排將這些訊息串聯起來。[4]如今是快節奏、高更新的互聯網社會,網民的興趣點也很容易轉移,地方臺很難得到第一手爆炸性新聞,不如多將重點放在節目編排上,讓新聞節目靈活生動起來。
4、建立起系統化的激勵機制
計劃健全的用人體系。古人云“謀事在人”,地方臺應建立公平公開的錄用規則,不要錯過真正有才能的新聞專業人士。此外還應當強調評論效應,新聞工作者應當銘記,新聞報道的真實意義在于關注其所代表的社會問題,能夠為大眾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新聞報道的初衷,而不是為了轉述某個發生的事情。故而地方臺可以邀請電視評論員、時評嘉賓等,讓其在電視新聞評論中引導觀眾探究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5、立足于對實際情況的研究
對新聞欄目的設置一定要落實到本質,聯系地方特色,打造真正適合地方臺的新聞節目。過去盲目模仿央視的失敗案例給應該讓地方臺清醒過來,無論是懶惰求快的簡單復制還是迷茫求穩的貿然跟隨都是不可取的心態。[5]地方臺當以本地新聞資源為基石,盡力還原地域真實性,鉚足精力打造品牌欄目,使之變成當地最具話語權的權威新聞平臺,繼而拔高電視臺本身的地位。
結束語
雖然當下很多地方電視臺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但若及時進行革新,仍可以在時代洪流中保障自身的存續。因此,地方電視臺新聞自我變更的探索中,要著重總結反應地方特色的經驗;同時也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來為自己做更大范圍的推廣,吸收更廣泛的觀看群體,才能真正拯救搖搖欲墜的電視產業。地方臺若能掌握對當地新聞的話語權,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本文來源:《記者搖籃》:http://www.007hgw.com/w/qk/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