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及對策研究
近期,民營經濟的市場地位和重要性不斷被認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0月給民營企業家的回信中明確表示“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我國中小企業絕大部分均是民營經濟,撐起中國經濟“半壁江山”,已成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必須在國內外市場中持續保持發展活力,但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不斷深化,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同樣巨大。只有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才可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是保證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基本。本文擬在簡要闡述內部控制基礎理論后,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1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分析
1.1 內部控制理論
美國COSO委員會于1992年提出了內部控制的定義,我國于2008年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結合我國實情對內部控制進行定義,其中對內部控制的定義均涵蓋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目標首先保證企業經營和管理的合法合規,企業資產的安全性、企業信息的真實性,在此基礎上,提高經營效率,控制經營風險,促進企業的發展。規范中強調企業應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估,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并出具第三方審計報告。2010年,我國為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頒布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指引相關條例,對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細節指導。
1.2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為大企業提供配套獲得發展的中小企業;第二類是遵循市場需求的中小企業,以傳統制造業、勞動密集型和外向型企業為主。第三類是科技型中小企業,以技術創新、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為宗旨的企業。據調查,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的創始人曾從事專業技術研發,小部分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和外向型企業的創始人曾從事市場銷售。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大部分中小企業的創始人并不具備專業素質。企業發展初期,創始人和管理層對企業評估的認知停留在是否有業績,是否有成熟的技術,技術是否向生產力轉化,從結果去評估企業,而不是從經營全過程去評估企業。創始人和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僅停留在公司簡易的規章制度,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未建立和執行適合企業實情的內部控制。
2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內部控制環境惡劣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惡劣,首先,管理層忽視長遠規劃,僅注重短期利益,公司內部過于依賴創始人或管理層的決策和判斷,導致公司經營風險意識較弱。其次,管理層對公司的戰略發展和重大決策事宜僅在內部討論和決斷,大多依靠個人主觀判斷。最后,員工培訓不到位,員工辦事只按上級意志忽略公司基本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要求。員工對公司認同感低,人員流動性較大,勞資關系極不穩定。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極度惡劣,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難以正常開展。
2.2 內部控制未建立或執行程度低
中小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小,組織結構不健全,常見公司一名員工不得不身兼多個職位,崗位設置形同虛設。組織結構不健全、不完善導致內部控制未建立或建立后執行程度低。某些企業建立基本的組織結構后,對內部控制僅停留在財務控制,對相關財務人員設定控制目標,忽略其他業務領域和操作環節,導致公司內部控制執行程度總體偏低。勞動密集型和外向型企業建立內部控制之后,企業為迎合市場需求仍然會“靈活”處理各類業務,將規章制度束之高閣,始終以銷售業務和市場需求為重要導向和準則。
2.3 企業內部風險管理不足
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管理層需高度警惕經營的風險,擴張的風險,資產的風險等問題。管理層對風險的認識和把握不足,未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當市場需求突然增大,或產業突然爆發時,企業為求發展急于擴張,立馬新增若干生產線跟進市場需求。面對新增擴能決策時,是否通過嚴謹的風險管理分析,比如市場需求會不會轉向,產業會不會被取代等行業風險。企業在進行大決策時,是否有風險管理機制指導其對風險進行辨認、評估和管理,對風險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進行評判。如提前未對風險進行預估,在風險發生之后,已來不及設想如何處理風險,風險是否可承受,企業既面臨更加嚴峻的現狀。
3 針對內部控制問題的對策研究
3.1 企業內部樹立良好的控制環境
企業應基于自身的規模、經營目標和戰略發展方向制定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環境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其好壞指標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管理層必須重視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將內部控制的制度融入企業的行政管理、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企業的所有員工都須按照內部控制制度行事。內部控制制度最需要管理層帶頭貫徹執行,才能在企業內部樹立良好的控制環境氛圍,感染員工參照制度執行公司業務,防范徇私舞弊,推動企業健康發展。以此增強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加強勞資關系的穩定。
3.2 企業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首先建立基本的組織結構,劃分公司業務、行政、人事和財務的執行權責,保證各項事務有詳細的信息記錄和內部監督。然后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涵蓋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大要素,目的是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合理授權、規范監督、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等措施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最后,再固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后,定期對員工進行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培訓,強化員工對制度的意識和主動實施。培訓中,公司管理層還可邀請員工加入內控制度的探討,制度是否需要繼續優化,業務流程是否有潛在風險。
3.3 完善風險評估制度
企業內部控制中較為重要的是企業風險評估制度,完善風險評估制度可幫助企業盡量減小或避免風險損失。首先,管理層或創始人針對企業的大決策或大事件必須進行風險識別,確認可能承擔的風險以及風險是否可承受,是否有預防措施可以避免風險。其次,企業在設置標準業務流程和目標之后,制定風險識別計劃,需對業務的風險事件進行預判。業務部門還應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檔案,對內部控制風險進行自查自糾。最后,制定針對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識別計劃,定期運用SWOT模型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風險識別,包括財務風險、業務風險、人事風險等。根據風險識別提前設置預防措施。
4 結語
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不斷深化,中小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同時,市場機遇也在不斷涌現。中小企業在不斷向外部尋求發展,經營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發展成功與否。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又取決于其內部控制水平。本文重點分析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及主要問題,根據內部控制五要素,主要有三大問題,一是內部控制環境惡劣;二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健全;三是風險管理不足。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期望中小企業可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本文來源:《企業科技與發展》:http://www.007hgw.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