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到尾“常見病”——你“中槍”了嗎?
一、篇名
1.太大;太長。
2.濫用“視閾(域)下”;濫加副題(包括“以……為例”)、冒號。
3.濫說“我國 ”、“淺(試、芻)談(論、議)”。
二、署名
1.一級大單位(如大學)下不署二級部門(如院系)。
2.省會(首府)前不省略省(自治區)名 ;郵政編碼不精確。
三、摘要(實際上摘要應是一篇短文,讓人從中能夠窺見全文精要及脈絡)
1.太短。
2.自我介評,說:“本文(作者)……”“通過……”“提出了對策。”
3.寫成引言(最嚴重者正文里完全找不到摘要中的內容) 。
四、關鍵詞
1.不重視,太少,或太隨便(包括個別關鍵詞太長)。
2.拘泥于在篇名里找詞兒。
3.抓不住“關鍵”。
五、引言
1.沒有引言(沒有“節下序”者與此同病)。
2.太長;短引言編成第一節或冠以“引言”字樣。
3.寫成摘要。
六、正文
1.不分節,或只標節號、不提煉節標題。
2.節下不分小節。
3.末段進行總結時看不清是全文的總結還是末節的總結。
七、基金項目
1.濫掛課題,恨不得把自己前半生做過的課題和朋友的課題全掛上。
2.不寫課題名稱和編號(有時正是為了濫掛“題不對文”的課題)。
3.多余說“本人承擔的”、“的資助”、“(階段性、主要、部分)成果(之一)” 。
4.課題名稱用書名號;前面加冒號。
八、作者簡介
1.不提供出生年份、性別、籍貫,少數民族作者不主動提供民族。
2.毫無必要地重復署名處已有的單位信息 。
3.有意顯示行政職務。
4.已經取得碩士(博士)學位者自稱“碩士(博士)研究生”。
5.(在讀)博士研究生自稱“博士”、“在讀博士”。
6.把“通訊作者”理解為“聯系人”。
九、參考文獻
1.不區分參考文獻與注釋。
2.把參考文獻理解為“讀過、見過、聽說過的這方面的書籍和文章”。
3.文中不標號;同一文獻編多個號,甚至列為多條 。
十、投稿
1.不提供聯系電話、電子郵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
2.聯系信息與文稿分離(盡管有的是為了方便匿名審稿)。
3.電郵附件(文稿)文件名隨意,不認真體現作者和篇名。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