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輿論監督在反腐敗問題中的效應
腐敗問題由來已久,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腐敗問題頻頻可見。隨著2016年兩會的落下帷幕,反腐倡廉是其中的一大熱點話題。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在人民大會堂說,今年將更加重視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加大監督力度。2015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281.3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53.4萬件,給予黨紀處分33.6萬人……201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取得了重大成效。
但是,反腐問題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如何推進今后反腐敗的問題成為每個公民的熱議焦點,如何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作用的融合時代,把握好輿論監督工作,促進社會和諧,值得我們新聞傳播學者深思。
一、輿論監督的釋義
輿論監督是社會公眾運用新聞媒介,對偏離或違背社會正常運行規則的行為依法實施的新聞批評。“最初,輿論監督只是在新聞界使用,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輿論監督”一詞,之后該概念連續五次出現在黨的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輿論監督可以看成是人民群眾借助新聞媒體形成輿論力量對黨政機關及其成員,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實施的與公共利益有關的事務及行為所進行的監督,形成對黨的決策及其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等方面具有監察督促的作用?!?/p>
社會輿論猶如億萬雙眼睛眾目睽睽等等注視:她代表著民意;體現的是民心;她是老百姓心中的一桿秤,美丑黑白,是非曲直全在其中,這對我們的黨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渡袝氛f:“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輿論代表社會表層的公意和利益的基本指向,自古而今都受到重視。
在西方,輿論被稱為獨立于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之外的“第四權力”,能夠依賴喧騰的公意生成對權力巨大的制約力量,因而在此基礎上產生的輿論監督便成了對政治經濟權力的巨大制約因素。1972年美國著名的“水門事件”就表明輿論監督的威力,公眾對總統竊聽丑聞的質疑和憤怒轉化為投票行為這一切實的舉動時,輿論監督的威力就所向披靡了。
我國古代很多朝代,腐敗常常進入到病入膏肓,王朝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會用“掩耳盜鈴”的方式粉飾太平盛世的假象。唯獨南北兩宋統治者在對腐敗上有所區別。很多高官文人對社會腐敗現象抨擊的厲害。朱熹曾說過:“當是之時,天下之人惟利是求,而不復知有仁義……如取解后又要得官,得官后又要改官,自少至老,自頂至踵,無非有利。朱熹的這段話意思很直白,說天下之官都是”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之輩。
二、傳統媒體新聞輿論監督在反腐中的效力及存在的問題
歷史上黨和國家領導人就高度重視傳統媒體輿論監督。毛澤東說,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鄧小平說,七嘴八舌不可怕,最怕鴉雀無聲。在我國的輿論監督格局中,以廣播、電視、雜志、報紙等構成了輿論監督的主陣地。在我國輿論監督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這就意味著輿論監督的權威性必須是在黨的領導下才能生成?;靵y的公意往往帶有破壞性,唯有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方向,輿論監督才能發揮建設性的作用,不斷推進國家政治民主化。
其一,公開揭露是新聞輿論監督最具個性魅力而又不可替代的功能所在?!拜浾摫O督通過新聞媒體將監督內容直接地、客觀地暴露在公眾面前,任憑民意公斷,既有極高的透明度,也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乃至震懾作用,使一個人在做出違背這種觀念的行為時有所顧忌,因而自覺去遵循社會的規范法則?!苯陙?,一些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因在《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節目上曝光,將社會熱點放大為全民討論的議程,這就為事件的解決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礎。
其二,警告和教育是新聞輿論監督強大的工具。輿論監督通過媒體曝光違法違紀領導干部的行為,“對被監督者造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和心理壓力,從而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防范作用?!毙侣劽襟w所提供的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指導制約著公眾的社會行為,也對公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三,傳統媒體輿論監督仍然存在相關的問題。一些新聞記者因堅持正義、曝光腐惡而遭受指責、打擊報復乃至暴力干預,妨礙了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和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輿論監督缺乏力度深度,為了搶得新聞報道的先機,一些記者對新聞的報道并未從新聞事實出發,卻忽略了具體真實和本質真實。
三、網絡輿論監督在反腐中的效力及存在的問題
與傳統的輿論監督相比,興起的網絡輿論監督的匿名性大大降低了外界干擾的風險,開放性拓展了公民的參與空間,寬松性降低了準入門檻,海量性激活了觀眾訴求。網絡在輿論監督中發揮了它獨有的巨大作用。
其一,廣泛性。網絡輿論監督的廣泛性體現為三個方面。首先輿論監督主體的廣泛性,胡亮網賦予公眾平等的輿論表達權利,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見和基本價值判斷發表關于社會議題的意見。其二,輿論監督客體的廣泛性,網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來參與輿論監督,這樣更多的監督對象便被接納為輿論監督網絡中。其三,輿論監督工具的廣泛性?;ヂ摼W能夠整合視頻、文字、圖片,監督手段多種多樣。
其二,公開性。網絡輿論監督的過程是公開透明的,受到社會的監督,因此在監督與被監督的公開過程中,網絡輿論監督的公信力、權威性會加強。網絡監督的公開性首先在于輿論的公性。其次在于輿論形成過程的博弈公開性。其三是作為輿論客體社會公共議程公開性。
但是網絡輿論監督也有它自己自身的不足,造成監督失實。主要是虛假消息的傳播和網絡把關人的缺失以及網民素質的良莠不齊造成的。
四、如何協調好傳統輿論監督與網絡監督,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傳統媒體的新聞輿論監督與網絡輿論監督更應相互配合相互協調,能對反腐敗問題產生更強有效的實質性的作用。他們須根據自己本身的特點和優勢,發揮對輿論監督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對于傳統媒體新聞媒體來說:
第一,營造良好的輿論監督環境。正確的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新聞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傳播輿論正能量。
第二,建立健全輿論監督工作制度。輿論監督必須堅持在法律的框架之下進行,這就意味著法律成為輿論監督的重要指引。實際上在我國媒體與輿論的關系頗深,明確新聞記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成為健全輿論監督制度的重要方面。
第三,正確把握新聞輿論監督導向。進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宣傳力度,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監督合力。對普通輿論監督主體,要積極引導,實事求是,維護社會穩定。
對網絡媒體來說:
第一,網民自律與網絡他律相結合。應盡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最大限度地規范網絡輿論環境。
第二,建設網絡平臺監督機制。應著力培育網絡輿論監督主流媒體平臺,打造整合各方優勢和資源的主流網絡輿論監督平臺。“大量輿論監督信息轉瞬即逝,只有進行分類管理。在形式上和內容上滿足網絡輿論監督健康發展的需要。”
所以通過以上論述,筆者認為有效的反腐不僅需要網絡媒體之間的協作與創新,更離不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協作與創新。
五、結語
反腐倡廉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需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多管齊下。而作為一個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學生,我站在傳媒角度思考反腐與輿論監督的關系。當前的反腐敗問題給我們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留下很多可以提升自己的地方。反腐問題只是和諧社會問題中的一個小小的方面,但做好反腐問題,卻可以對我們和諧社會有莫大的好處。
本文來源:《視聽》:http://www.007hgw.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