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應對策略研究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高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課程,是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引導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課程,肩負著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使命。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思潮的快速變化,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與機遇。本文針對當前高校思政教學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以期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再上新臺階。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重點問題
(一)理論知識體系的深入講解。深入講解系統理論知識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點之一。高校思政課涵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內容,其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核心,能夠為學生提供系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教師在講解該理論時,需深入分析其內涵,并結合時政熱點和典型歷史事件,幫助學生理解原理背后的指導意義。在講解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把握知識脈絡,梳理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促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學生思想引領與價值觀塑造。學生思想引領與價值觀塑造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點之一。當代大學生處于多元文化交織和信息爆炸的時代,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從而在價值觀層面出現偏差。思政課作為高校教育的關鍵環節,能夠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善惡,讓學生感受到思政教育在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學階段是學生從校園邁向社會的過渡時期,正確的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能夠為學生提供精神動力和基本的行為準則,幫助學生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堅定信念,避免陷入自私自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泥潭。
(三)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推動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緊密結合是高校思政教學的重點之一。思政教育不是抽象的理論說教,而是具有強烈思想引領的學科。思政教學的基本概念指出,理論源于社會實踐,又反過來指導社會實踐。這要求我們在思政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具體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隨著當今社會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豐富,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也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而是要求當代大學生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更要評社會事。在這種大環境下,思政教育如果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說教,就會導致學生難以產生知識共鳴。因此,必須將社會熱點事件融入課程理論知識的講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刻理解理論知識的內涵,從而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
二、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且存在被動學習情況,已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學的一大難點。在當今社會環境的沖擊下,部分學生受到功利化學習觀念的影響,認為思政課程作為公共課,對個人未來發展幫助不大,因而對其重視程度和學習時間投入不足。此外,傳統的思政教學理論性較強,以教師講授為主,使得學生覺得課程內容晦澀難懂且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參與度低,甚至產生抵觸情緒。長此以往,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也會受到影響。
(二)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難點之一。許多教師習慣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僅按書本知識講解知識點。這種機械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此外,單一的教學模式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思政課程內容本身較為晦澀難懂,單一的講授模式難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知識傳授停留在表面,無法體現高校開設思政課的意義,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重點難點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是當前高校教師突破重難點問題、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舉措。教師可以引入案例教學法,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緊扣時代熱點的案例,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也可借助現代化新媒體技術手段,利用在線教育課程、AR虛擬仿真技術等,打造沉浸式課堂,增強教學吸引力。在教學內容上,適度融入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和時事政治熱點,讓教學內容緊跟時代步伐,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感和親近感。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校應為思政教師搭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定期組織專題培訓,邀請學界權威人士解讀最新理論成果,幫助教師緊跟時代思想步伐;設立專項科研基金,支持教師圍繞教學難點開展研究,通過科研活動提升教學水平;定期組織教學競賽活動,通過同行間的交流學習,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定期開展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活動,樹立師德典范,以榜樣力量激勵教師改進教學。
(三)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在課堂傳授理論知識時,可引入現實案例以促使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講解。通過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置身于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課堂之外,教師應聯合各院系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促使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可組織主題班會、小組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并對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同時,將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表現納入思政教學考核體系,激勵學生主動將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為知行合一的新時代青年。
四、結語
高校思政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有效解決是促進高校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必經之路。雖然目前高校思政教學中存在重點難點問題,但是有挑戰就會有機遇,我們應該以問題為導向,從創新教育教學內容、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等方面出發,讓思政課堂迸發活力,讓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的相互結合中提升自身理想信念和個人綜合能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
文章來源: 《重慶科技報》 http://www.007hgw.com/w/qt/3527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