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克思人學革命的再思考-前沿
摘要:在西方理論哲學家看來,人只是一個思想性、觀念性的存在,整個西方理論人學的阿基米德點都建立在思想、觀念之中。馬克思在對傳統人學理論批判反思的基礎上,通過對實踐的唯物辯證的分析,抓住了“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從而真正發現人的本質是人的自我創造活動的產物,真正發現了人的存在方式,將人學的阿基米德點轉移到了實踐。
關鍵詞:馬克思;理論人學;實踐人學
人的本質和存在方式問題是一個巨大的引力場,吸引著哲學家的無窮探索和思考。西方哲學自其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對人的思考,在所有的思考中都存在一個基本的共識:人是一個二重性的存在,即肉體和精神的統一;在把握人的本質時,幾乎所有的理論哲學家都選擇了人的精神性存在。在西方理論哲學家看來,人只是一個思想性、觀念性的存在,整個西方理論人學的阿基米德點都建立在思想、觀念之中。馬克思在對傳統人學理論批判反思的基礎上,通過對實踐的唯物辯證的分析,抓住了“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從而真正發現人的本質是人的自我創造活動的產物,真正發現了人的存在方式,將人學的阿基米德點轉移到了實踐。
一、西方理論人學的傳統
西方哲學自其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對人的思考,“人是理性的動物”成為西方理論哲學的核心命題,對理性的不同理解構成了西方理論人學的發展歷程。蘇格拉底認為,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于,人的行為不是受欲望支配,而是受理智支配,理智是靈魂的一種基本屬性,表現為一種智慧。柏拉圖把人的存在分為靈魂和肉體兩部分,其中肉體是變幻無常的偶然存在,靈魂是永恒的完美存在,是人之為人的根本。人的靈魂由情欲、意志、理性組成,當一個人的理性成功地控制意志和情欲時,這時的人才是最完美最理想化的人。亞里士多德更進一步,提出人是理性的動物,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根據理性原理而具有的理性生活”??梢钥吹剑诠诺淙藢W中,理性是人的一種屬性,一種可以將人與動物最終區別開來的本質屬性,但理性本身是什么,古典人學沒有進一步進行追問。
笛卡爾以“我思故我在”開啟了近代人學的帷幕,他說:“嚴格說來我只是一個在思維的東西,也就是說,一個精神,一個理智,或者一個理性,這些名稱的意義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钡芽枌硇员旧磉M行了反思,并將其界定為“思維”,“我的思維”。在這里,“我思”是一個不同于“物質實體”的“心靈實體”,這個實體的全部本質或本性只是思想。康德在笛卡爾的基礎上,將“我思”之中的一切感性經驗因素抽象掉,得到一個純粹的、不含任何感性經驗的“先驗自我”,“先驗自我”是人之為人的根據。在康德那里,主宰人的思想、行為的先驗自我、自由意志、絕對律令都是先驗意義上的純粹的思維形式、邏輯范疇,所以,康德的“先驗自我”只是一個在思想上、觀念上存在的先驗觀念,它不具有任何經驗的“實存性”。行走在康德所開辟的先驗人學的道路上,費希特將“先驗自我”發展為“絕對自我”,這個“絕對自我”是一個思想性、觀念性的“純粹意識活動”。黑格爾進一步將費希特的“絕對自我”發展為“絕對理念”。黑格爾認為,一切存在都根源于“絕對理念”,都是從“絕對理念”中“生長”出來的,人是“絕對理念”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種表現方式,也即人是“絕對理念”的化身。
費爾巴哈對黑格爾為代表的整個理論人學傳統進行了系統的批判,他認為人的本質不在“純粹理性”和“絕對精神”那里,人的本質是人有別于動物的各種屬性的總和,包括三個層次:自然本質、社會本質和精神本質,三者統一構成人的完整本質。其中,自然本質處于最底層,屬基礎部分,社會本質處于中介地位,居于最高層次的則是精神本質。這三個層次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較低層次本質是較高層次本質的基礎和前提,較高層次本質將較低層次本質包含于自身之中。所以,費爾巴哈認為,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于人有思維,“理性、意志、心”是人的“絕對本質”。因此,費爾巴哈在轉了一圈之后,最終又回到了黑格爾的理論人學之中。費爾巴哈的人依然是一種思想性、觀念性的存在。馬克思指出:“他(指費爾巴哈)把人只看著是‘感性對象’,而不是‘感性活動’,因為他在這里也仍然停留在理論的領域內,沒有從人們現有的社會聯系,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生活條件來觀察人們……他還從來沒有看到現實存在著的、活動的人,而是停留于抽象的‘人’?!?/p>
二、從理論人學轉向實踐人學,馬克思人學革命的轉換
馬克思的人學觀是在揚棄費爾巴哈人本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在“新世界觀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第六條,馬克思第一次集中闡述了自己的新人學觀:“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費爾巴哈沒有對這種現實的本質進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開歷史的進程,把宗教感情固定為獨立的東西,并假定有一種抽象的—孤立的—人的個體;(2)因此,他只能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純粹自然地聯系起來的普遍性。”這段話首先揭示了舊人學觀的核心—“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并予以明確否定;同時端出馬克思自己的新人學觀—“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緊接其后,馬克思揭示舊人學觀的基本方法就是抽象,這一方法的實質在于“撇開歷史的進程,把宗教感情固定為獨立的東西,并假定有一種抽象的—孤立的—人的個體”。即是說舊人學觀通過抽象,將“實存”的事物從實在的時間、歷史之中抽取出來,使之成為一個非時間、非歷史的存在,這樣的存在只能是思想世界中的“觀念性”存在。接下來,馬克思進一步說明舊人學觀的結論,作為抽象的結果,是也只能是一種“虛幻的”思想性、觀念性的存在,是一種“普遍的,抽象的,適合任何內容的,從而既超脫任何內容同時又正是對任何內容都通用的,脫離現實的精神和現實的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維形式、邏輯范疇?!痹谂械幕A上建立的新人學觀必然是舊人學觀的反面,即“思想性”、“觀念性”的反面—“現實性”、“實存性”。所以馬克思強調,“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強調從實存的層面上正確理解“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在“新世界觀的第一次系統而具體的闡發”—《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人學思想。“可以根據意識、宗教或隨便別的什么來區別人和動物。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的時候,這一步是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人們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同時間接地生產著自己的物質生活本身?!边@段話是馬克思《提綱》中人學思想的展開和深化,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予以理解。在馬克思看來,“意識、宗教或者別的隨便什么”都是《提綱》中所談到的虛幻的思想性、觀念性存在。根據這些思想性、觀念性的存在,也可以把人與動物區分開來,但此時得到的還不是“人本身”,而仍然是一種動物,一種特殊動物。只有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的時候,人才成為人本身。所以,是“實存”意義上的實實在在的“生產”構成人的本質。生產是實踐的根本形式和原初形式,因此,可以進一步說人的本質在于實踐。歷史的、現實的、具體的實踐活動成為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構成人之為人的根本之所在,構成馬克思新人學觀的阿基米德點。
三、馬克思人學思想的內涵
馬克思的整個人學思想都是圍繞著“實踐”這一阿基米德點展開的。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因此,應該從“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本身出發”,在人的生命活動及其特殊性質中去探究人的本質。也就是說,判斷一個物種的存在方式就是看其生命活動的形式。動物的存在方式是由其生理結構決定的本能活動,而人是在利用工具積極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正是“生產物質生活本身”這種實踐不斷地創造著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條件,因此,實踐構成人類的特殊生命形式,即人類的存在方式。實踐不僅是人所具有的各種共同屬性中的根本屬性,而且是能夠說明人之為人,人所以具有其他那些屬性的內在根據,正是它構成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構成了人的絕對本質。
在馬克思的人學觀里,實踐是一個流動的、歷史的范疇,是自在自為運動著的人類改造自然界、實際創造對象世界的實踐,它聯系著現實的人和客觀的自然界,包含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其精神的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屬性。所以,人的秘密就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人通過實踐使自己成為一種自我創造的主體性存在?!皞€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活,他們自己就是怎樣。因此,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p>
理論人學對人的本質的探討不乏真知灼見,但是他們都高傲地撇開人的實踐這一巨大部分來談論人的本質,這個錯誤不可避免地導致理論人學只能得到抽象的人或片面的人。馬克思新人學觀的高明之處在于,發現了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抓住了”現實的、活生生的人“,真正發現了人的完整本質。這樣,人學才能真正成為內容確實豐富的和真正的科學。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孫伯鍨、張一兵主編:《走進馬克思》,江蘇人民出版2001年版
3.楊耕:《為馬克思辯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趙義亮、崔唯航:《如何理解馬克思的人學革命》,《人文雜志》2005年第3期
5.林劍:《論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人學理論的深刻革命》,《哲學研究》2006年第9期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