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另類災難片《生存家族》的創作手法
人類的歷史實際上是一部伴隨著遭遇災難與化解災難的歷史。災難作為一種不可避免的形式,時刻出現在人類視線范圍內。早在默片時期就己出現以災難為主題的紀實片和故事片。如1897年古巴的新聞片《撲滅火災》。1902年英國人威廉遜的故事片《火災》,1903年美國著名電影導演埃德溫·鮑特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等。此后,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描寫災難的電影越來越多,從第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災難片《大火災》熊熊烈火開始,到《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從《大白鱉》中對鯊魚襲擊游客場面的直觀呈現,到風靡全球由艾默里奇執導的影片《2012》,我們都會發現,電影藝術家抓住了災難這一古老而神秘的主題,創作出近幾十年來輝煌不休的一個重要電影類型一一災難電影。縱觀世界電影史上出現過的災難片,無一例外的采用了直觀的、赤裸裸的方式展現災難,給人以恐怖、驚慌的感受。而2017年的日本電影《生存家族》卻利用了喜劇手法展現了大停電對現代社會的災難性影響,其獨特性開創了先河,引發的思考比直觀表現更加深刻。
一、影片概述
日本影片《生存家族》是由導演矢口史靖指導的電影,講述了日本東京突然停電,所有的電器都無法使用,鈴木一家四口為了生存決定逃離東京,去投靠住在鹿兒島的外公。在這個過程中遭遇了缺水少糧、暴雨狂風、死亡威脅等等困難,最終到達目的地的故事。矢口史靖作為日本新生代導演,從《秘密花園》開始確立喜劇風格,相繼指導了《五個撲水的少年》(2001)、《搖擺少女》(2004)、《愉快的飛行》(2008)和《哪啊哪啊神去村》(2014)等一系列電影。其影片中通過喜劇手法表現人類的生活與情感,以及關注科技與人類關系的創作手法廣受好評。
二、《生存家族》的創作手法
(一)視角全球化
《生存家族》在劇作上與其他災難片有很大不同,它以全景展現現代文明的高度發展與繁榮,一個個小格子似的窗戶象征了數以億計的家庭與個人。繁忙的寫字樓里,人們在充斥著電器的辦公室里忙碌著。這種開場方式很像是小說似的開場,抑或是全景式紀錄片的開場,這與其他災難片從個人生活開場完全不同。隨后在停電時人們對停電區域的猜想從一個家庭、一棟樓、一個區、一個城市蔓延到一個國家、整個世界,這使人感受到這是一場人類共同面對的災難性問題。在當今這個人類必須依靠電器生活的時代,人民對于電,從好奇到依賴,直至無法適應沒有電的生活。短暫的停電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但那都是短暫的。在停電的時候,人民會為尋找停電的原因而忙碌,直至電力恢復才感到生活回歸正常,甚至可以說人類已成為電的奴隸。在這個大背景下,長時間的停電對于人們的心理恐慌是可想而知的。在電影的開場導演特意地全景展現東京萬家燈火的璀璨夜景,隨后便將視角縮放到鈴木一家人的生活。鈴木一家四口是現代城市家庭的代表,他們依靠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狹小的家庭空間內,充斥著各種電器: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烤箱等等。同時一家人的生活也幾乎被電器支配,女兒玩手機、兒子看電腦、丈夫看電視,這里展現了現代家庭的一個突出問他,電器支配下家庭成員關系的疏離。母親面對外公寄來的活魚手足無措,不知如何下手,表現了現代人已經習慣了科技帶來的種種便利,而喪失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這也為后面他們在災難面前不具備任何生存技能和常識埋下鋪墊,而影片的喜劇笑料也多是由這種巨大反差展開的。矢口史靖在這部影片里并沒有刻意地運用演員夸張的表演來獲得喜劇效果,而是利用了現代科技支配下的人類在自然面前的種種不堪來營造喜感。換句話說,在鈴木一家人的生活狀態之下,每個觀眾都會感受到自己在這種環境下會如何生存,同時引發思考究竟是科技帶來了便利,還是使人類退化。因此《生存家族》在全球化的視角下,關注了人類生存的命運,大停電的災難更像是一種哲學情境,讓人們思考和反思自己當下的處境,這也不禁使人想到加繆的《鼠疫》,也是一種大環境下人類所共同面對的災難。而這種災難并不是大自然造成的,而恰恰是人類自己親手造成的。
(二)情節游戲化
影片在后面的情節設置上采用了游戲化的設定方式。鈴木一家人為了生存不得不逃離東京投奔住在鹿兒島的外公。所有人在目睹了所有交通工具失效后回歸到了原始的交通工具——自行車,也是由此電影變成了一場游戲,之后的劇情就像游戲中主人公的生存選擇。剛開始一家人還有郊游一樣的興致,但后來面對著的暴雨、饑餓等各種折磨,不得不回歸原始生活方式——徒步前進。“游戲”的過程中難度逐步升級,直到面對饑餓的野狗時,一家人幾近崩潰。尤其是一家人為了獲得食物而去笨拙地抓野豬這場戲里,更像是對缺乏野外生存技巧的現代人的極大諷刺。在大停電的環境下,整個日本變成了一個游戲化的時空,沒有時間和金錢的概念,人們為了生存而回歸原始的生存方式,觀眾在空間解構與重構中獲得未知的快感,并引發深深的思考:如果自己面臨這種局面會怎么做?
(三)回歸情感主題
矢口史靖的作品里善于挖掘人類社會的情感主題,從人際間的情感關系入手引發觀眾的同理心理。《生存家族》的故事內核是一個現代家庭的和解,父親的角色表面上保持男權尊嚴但事實上已經喪失了男性角色在家庭中應具有的能力,在逃亡的過程中由于父親并不具備野外生存的能力導致一家人缺水少糧,并鬧出了不少笑話。而當遇上擅長戶外活動的年輕人時父親卻逞強好勝不愿接受幫助。直到抓野豬這場戲時,父親才回歸男人應有的角色定位,為了家人的生存而戰斗。父親角色的成長也映射了當今社會里男性角色定位的缺失,當機器完全代替人工以后,性別的定位會更加模糊,那么家庭內部的角色分工還會以性別決定嗎?這也許就是現代家庭種種矛盾的根源,影片通過喜劇的方式呈現這一矛盾,既有趣又深刻。影片內的兩個孩子和父親之間有很多矛盾且缺乏溝通,恰恰是在逃往鹿兒島的過程中,父親的成才才使兒女們真正體會到了父愛。如果沒有這次停電,這一家人也許很難有這種長期相處的機會,更無法體會家庭的親情溫暖。映射到當代社會,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家庭成員個體之間的關系不再緊密,當親情淡漠之時才感嘆只有貧窮的時候才能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影片里的災難和共同的經歷讓鈴木一家人的情感更加親密,卻是對所有觀眾提出了警告。
三、結語
《生存家族》這部另類的災難電影通過全球化的視角、游戲化的情節以及情感主題的回歸等手法,向我們展現了矢口史靖這位日本新生代導演對人類未來命運的獨特思考。在CG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電影特效制作中的今天,無論是地震、洪水還是病毒、核污染,幾乎都可以再現的淋漓盡致,技術已經再也不是阻礙電影制作者創作的瓶頸了。但是,大多數災難片中在表現災難現場的恐怖氣氛時不惜重金打造,卻忽視了影片最基本的精神內核。《生存家族》這部影片恰恰是將現代災難與人性中最純粹的情感結合起來,讓們我在屏幕上可以體會到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從開篇時鈴木一家人對現代科技的過度依賴的生活方式,到結尾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回歸自然的生活狀態。這種對比的方式,使觀眾不得不陷入思考。綜上所述,這部另類的災難片以獨特的視角和喜劇的創作方式,使我們必須直視現代科技帶來的種種弊端,以及家庭情感隔閡等種種現實問題。這也為未來災難片的創作提供了另外一條路徑,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