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國政府微博在社會中的語言力量
我國電子政務隨社會發展而更新,其中政府微博成為網媒上不可忽視的民政溝通紐帶。我國政府微博對網民關注不到位,自身又無法與網絡大V抗衡,使得功能價值及威懾力受限。那么當前政府微博重心應放在善聽受眾之中,有效實現政府職能。政府微博中占據主導性的是政民間的話語沖突,也為民眾情緒釋的放出口。我國政府微博對此多是回應性發布,缺乏主動導致身陷被動,無威信可言。當下必須采取補償機制,有利回避沖突并進行疏導。今后政府微博面對突發性社會事件,應第一時間主動發布來體現政府職能及工作效率;同時轉變應對機制完善政府體系。本文針對政府微博語言行為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解決辦法,為我國政府微博的政治語言現代性進程獻力。
一、發展回顧及分述
傳統政府信息傳播方式為機構內部工作信息與社會媒體渠道這兩種,而現行政府微博成為新型的傳播渠道,利用自媒體推廣的方式傳達政府動向,成為民政互動的良性平臺;正確利用其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合理安排政府職能服務于民眾。政府微博的存在利于提升政府操控政局的能力,同時完美規劃控政體系,從而推進社會發展呈良性趨勢。2011年為我國的“政府微博元年”,其蘊含著媒介形式與文本意義,對此相關研究多圍繞新興媒體介質進行論述,涉及范圍集中在新聞與傳媒、政治學及行政管理學等領域。常態的微博影響力通常受制于粉絲量——規模,轉發、評論量——傳播范圍,多數研究者定義的政府微博良性狀態是政務信息勤發、內容覆蓋面廣、粉絲互動度高;但也有相關學者認為現階段政府微博的影響力受到刷屏、應景及推薦微博的消解。筆者深入其中研究,不僅關注政府微博傳播機制及效果,還認為政府微博的基本定性應是——構建滿足民眾訴求的平臺,利用政府主流的話語權來感染民眾價值觀念,提升黨政干部的媒介素養,突破舊有傳播發展機制,擴大受眾程度。
在研究探尋中了解到我國政府微博,在社會中的語言力量并不是單一的語言功能變體,更大意義上是各類政治博奕言語及行為的聚合形態。政府微博由細節入手,采取策略規則性的話術表現,才能有效協助政府訊息的傳遞,實現政府掌控政局的意圖,提升政黨與國家形象。當下政治話術也在在不斷完善,政府微博也基于目標的一致性,注重政治公平發展,實現高效民主政府職責的規劃,為推進政治現代化進程而努力。引人深思的是當政治話術不夠完善時,就會出現負面影響牽制社會進步。要將其規范為符合社會認知的統一層面,才便于建立公平民主的社會。我國目前表現突出且運營良好的政府微博平臺,基本被新浪、騰訊、人民、新華網媒壟斷。
二、主體及話術行為演化
政府微博語言代表著政府機構的觀點及形象,訊息及話術質量若是良好,就能將政府微博的宣傳職能發揮到極致。當前政務類微博仍主打宣傳路線,另外附加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訊息來輔助政務微博的推行。政府微博現在身處微博大生態系統之中,易被大V、個人微博或其他種類的機構微博制約,從屬在弱化機制下,這就降低了政府權威性。與此同時政府微博在發表重要觀點時,需要注意觀點正確與否和語言話術是否具有合理性,若語言表達所需元素缺失,就迫使工作陷入僵局。這就對負責政府微博管理者提出高要求,在發布微博之前重視言論審核。眼下為吸引民眾粉絲數量,便開始在發布的政務內容上傾向于生活類,話術使用也更加口語化,涉及天氣資訊、路況信息、政策提示等。雖然受眾比例會有所增加但造成話術偏離政務且過于口語化,這與政府微博的初衷所背離。當下微博人氣及影響力的定級,是按照粉絲數、評論數和轉發數來評定的,這樣定級是否適用于政府機構?倘若政府機構的微博話術以網絡用語居多,則使得政務微博的嚴肅性弱化;但不使用網絡用語又會造成受眾率降低的局面,所以如何合理使用政務微博話術成為政府新媒介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哪該如何從此話術窘境中需求突破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從政府機構微博的目的入手,站在供給民眾重要政務訊息的層面上講,對現粉絲進行維護的同時將可用信息傳遞給需要的機構及個人;也可聯合微博原有大V級的意見領袖,間接向公眾擴散政務訊息,便于擺脫以賣萌取悅微民的窘境,改善政府微博關注度與信息發布覆蓋率的問題。政府微博取信于民的關鍵,在于打造一個信息透明公開化的政府。其次,較多基層政府機構存在“雞助”微博,有礙政府微博平臺的合理規劃,影響政府公眾形象;其不單是提供發布訊息的平臺,更重要的是搜集反饋民眾意見的平臺。民政間的互動類似于服務與被服務,基于此延伸到微博平臺才會有互動性。難以避免的是易出現延遲、滯后性,政務網站缺少專職部門,導致訴求不能第一時間被獲知,極大降低網絡問政的效率。政府微博傳遞民需,就要取信于民眾,設立政府管理聯動機制,構成高效的政府職能服務體系。
三、政府新媒體前景
當下身處“媒介即信息”的社會洪流之中,微博成為政府訊息傳遞的新媒介,也是眼下政府進行轉變形象職能的嘗試。政府微博話術中存在首要問題就是言語行為上,之后轉接到傳播及管理上,若將政務話術安放在最佳位置,就能發揮其最大功效。我國政府微博雖然興起時間短暫,但已深入公眾生活之中并成為不可小覷的輿論力量。這都基于微博的兩個重要特性,其一目標性——體現為用戶通過關注與被關注這種方式,承接信息;其二分享性——可用信息處于公開狀態,實現全社會共享,使得用戶獲得最原真實的信息,從而減少傳遞中的損耗;使得我國政府利用此特性將政務職能發揮到極致。
隨著網絡環境及話語秩序更新,微博為個人言說提供空間,轉發及評論數量不會僅看重發布者的身份,更在意的是內容共鳴。它作為新興且活躍的亞媒體,游離于主流媒體外,卻能以獨立聲音影響社會。最突出的呈現就是草根微博主的言論,也能博得社會的重視,得益于讀者群體中的評論及轉發量積聚巨大的話語力量。我國政府采用以微博新媒體平臺來有效提升執政效果,使得原本個人化社交網絡,也能行使社會公共事務職能。微博中的意見領袖主體會發揮自我參政職能,將周邊生活涉及到公共性的事件,第一時間反饋在自我微博中呼吁民眾參與及評論,以自媒體的方式協助政府工作的進行。新興媒體賦予廣大民眾更多的話語權力,便于民眾相對平等地表達自我觀點及參與社會公共管理。但是新興媒介這個平臺畢竟是個大熔爐,各種言論思想交錯相融。警醒我們的是享用其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滋生濫用的網絡話語,極易激發暴力事件,產生不良的社會效應,如謠言傳播、惡意攻擊等。這時也需要政府部門維護網絡環境中的話語秩序,給予積極面向的協助及健康引導,可在出現突發事件后能及時做出官方的回應,盡量減免帶來的公眾困惑及社會危害。
政府微博在行使管理權限時,要善用語言話術來呈現政務信息的權威度。而善用的基礎就是建立在遵循政務話術規則之上,尤其在處理突發事件中,必須發布合理的政務信息以示權威性。筆者認為政府微博語言力量離不開政府自身的威信,還有現代網絡技術條件的成熟與否,合理實施政治言論的布控,必將推動我國政治可信及透明度的發展。政府微博力量聚集者為各級、各部門政府機構,而受眾則囊括普通微博用戶、意見領袖及其他政府機構。政府微博形象也是通過言語話術進行維護,可用于重建受損的權威形象及公信力的推進。筆者通過大量資料及案例探究,定位政府微博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務必將回應民眾關切和社會輿論為第一要務,便于將微博語言力量使用范圍擴大。在文中從政府微博語言力量切入,了解政府微博話術意圖的表達,從而更好的為民眾服務,對我國政務能力在新媒介的介入下正確行使其職能,及為建設民政合一的社會盡綿薄之力。
本文來源:《視聽》:http://www.007hgw.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