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中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孕育華夏民族的搖籃。中原傳統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原文明幾千年發展演變的結晶。中原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具有開創性、融合性的文化特性。因此,在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融合性、開創性的發展優勢。要不斷豐富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擴大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同時,還應借鑒新時代文化傳承的創新形式,擴大中原傳統文化影響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原傳統文化品牌。
中原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價值
有助于保持中原傳統文化的延續性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發展中,中原地區長期處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經歷過多個朝代的歷史更迭,廣闊的中原大地保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好這些文化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保護和傳承中原傳統文化,有助于從文化體系建設方面充分延續中原傳統文化的先進要素,使更多的人參與到文化傳承發展過程中,深刻體會和感受中原傳統文化語境,有助于提高人們對保護和傳承中原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另外,保護和傳承中原傳統文化,還有助于延續中原傳統文化體系中的民間工藝、民俗文化,使其所蘊含的文化要素和民俗文化符號得到延續,使多元文化內容為保護和傳承中原傳統文化添磚加瓦。
有助于增強公眾的文化凝聚力
中原傳統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因此,中原傳統文化不僅是一種地域文化,還是一種國家文化。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原傳統文化中保留了如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三皇五帝等神話傳說內容。這些神話傳說和傳統文化要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原人民,使人們在內心深處擁有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向心力。因此,保護和傳承中原傳統文化,有助于進一步喚醒公眾的傳統文化血脈記憶。通過感受中原地區獨特的建筑文化、服飾文化、節慶文化、飲食文化,提高公眾對中原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同時,中原傳統文化還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氣魄,保護和傳承中原傳統文化,有助于增強公眾的文化凝聚力,傳承中原傳統文化中的精氣神,進而增強各民族、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文化凝聚力。
有助于形成中原傳統文化產業品牌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品牌化發展體系日益成熟,許多地區開始依托當地特色文化內容構建具有文化競爭力的傳統文化品牌。因此,保護和傳承中原傳統文化,可以充分調動當地文化產業品牌化發展的資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品牌,進而發揮產業集群優勢。中原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同時也擁有一大批如龍門石窟、嵩山少林寺、安陽殷墟、開封清明上河園等一系列文化遺址,它們具有構建文化品牌的先進性優勢。加強對中原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有助于充分挖掘中原傳統文化的物質核心內容和精神核心內容,進一步增強廣大受眾對中原傳統文化品牌的認同感,更有助于提升當地文化產業品牌形象,擴大中原傳統文化產業品牌影響力。
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中的主要問題
文化傳播主體存在理念滯后性
隨著我國文旅產業的創新發展,以及數字經濟的不斷壯大,經濟社會領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目前在中原文化保護傳承過程中,人們所形成的傳統文化理念以及傳統文化傳播形式,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遠遠落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尤其是,在參與中原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過程中,相關參與主體缺少文化傳承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中原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過程中,一些參與者存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傳承的問題;一些人認為先把經濟發展起來再傳承文化也不晚,忽視了中原傳統文化中仁愛、民本、厚禮等文化精髓。相關文化企業在參與中原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也缺少現代化品牌發展意識,對于當前文化“走出去”的全球化發展趨勢以及信息化技術的使用也不夠重視。
文化產品和文化內容缺少創新性
要想實現對中原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離不開對其中特定文化產品和文化內容的創新設計。目前,在中原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過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文化傳承的形式和內容存在某些偏差,例如在中原傳統文化的特定文化產品設計過程中,存在創新性缺失的現象,產品設計者和文化傳承者在保護與傳承過程中無法實現中原傳統文化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有的中原傳統文化文創產品脫離群眾,缺少實用性,無法激發廣大受眾的文化消費熱情;有的中原傳統文化文創產品的功能性較低,大都是一些具有中原傳統文化風格的玩具或紀念品。在中原傳統文化文創產品設計過程中,許多設計者對特色文化要素挖掘不夠,存在產品設計單一性和開發設計模式化現象,許多文旅產品和文化項目千篇一律,無法激發廣大受眾對中原傳統文化的參與興趣,也無法真正實現中原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尚未形成中原傳統文化產業化發展業態
中原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全民參與、協調推進、統籌謀劃。因此,只有真正構建有關傳統文化產業化發展的完整業態,才能夠進一步拓展中原傳統文化傳播交流渠道,更好地創新文化傳承體系,實現中原傳統文化的立體性展示。從目前來看,中原傳統文化尚未形成產業化發展業態,盡管各地政府在文化政策和文化交流平臺構建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但中原傳統文化仍然缺乏較為系統的產業集聚性,缺少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產業發展鏈、文化品牌和龍頭企業。除了少數地區形成了較有影響力的文化景區外,許多重點地區的傳統文化手工藝、文化演出缺少產業化運營,甚至一些歷史悠久的傳統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機。
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具體路徑
政府層面要推出多樣化扶持性政策
在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過程中,地方政府要發揮主導性優勢,開拓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新格局。首先,相關部門應轉變原有的傳播發展理念,形成文化開放、文化創新、文化競爭的意識。一方面,要打破原有的中原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機制障礙、時空限制,另一方面,要將其他地區的優秀傳播理念和模式引入其中,形成更加創新、開放、積極的中原傳統文化傳播新機制。例如,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中國的制度優勢,可以組建中原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管理協調小組,組織專家學者為文化對外輸出進行規劃設計,優化原有文化傳播管理制度,為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提供制度性保障。其次,要加大對中原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例如,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文化遺址保護法規,要設立專門的機構來保護和傳承中原傳統文化中的建筑、書畫、音樂、舞蹈等文化內容,為中原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構建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發展環境。
企業層面要創新發展中原傳統文化產業體系
相關企業要進一步形成以中原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文化產業、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夯實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基礎。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相關企業要進一步梳理創新發展意識,可以以文化旅游和影視發展為主要路徑,提高中原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度;可以將中原傳統文化與當前較為流行的演藝娛樂、影視制作、出版、數字動漫、游戲等產業相結合,構建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文化品牌,進一步優化中原地區文化產業資源配置,實現文旅和文創相融合。以中原傳統文化的少林文化為例,當地企業可進一步打造集“食品+ 餐飲+ 旅游+ 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發展模式,利用少林文化打造一系列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產品,同時進一步拓展中原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鏈,還可以以禪宗少林為主題,向受眾推出各種實體演出、音樂戲劇作品,實現文化產品的創新,更好地向受眾展現中原傳統文化。
公眾要廣泛參與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
中原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需要廣大公眾的集體參與。尤其在當前自媒體傳播形式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民間力量的加入有助于拓展中原傳統文化的傳播力。首先,公眾要加強自身的文化傳播意識,要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相關宣傳部門所組織的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活動。公眾要充分發揮自媒體平臺的文化傳播優勢,積極保護與傳承中原傳統文化,加深對中原傳統文化的學習認知。其次,在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過程中,公眾也應當積極深入踐行中原傳統文化精髓中的“義利雙行”“和諧共生”“誠信”等價值觀念,并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新時期,人們隨時隨地置身于網絡信息化環境當中,人們對信息技術媒介的掌握各不相同。因此,公眾應當形成對文化傳承的判斷力和敏感度,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種App 獲取新時代中原傳統文化傳播的優秀案例,從而成為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民間主力軍。
構建信息化文化創新發展交流平臺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種數字化媒體技術逐漸滲透到文化產業創新發展過程中,各種線上的傳統文化交流平臺得到快速發展。一方面,有助于鞏固原有線下文化傳承發展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發揮數字傳播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形成立體性的傳統文化創新發展融合模式。因此,在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中,也可以以原有線下文化交流活動為載體,打造雙創發展交流平臺。例如,以中原傳統民俗文化節慶活動、文化遺跡游覽活動為契機,構建線上平臺的內容展播活動,進一步發展中原地區各城市線上文化經濟,向其他地區的人們展現中原傳統文化技藝和文化產品形式。在中原傳統文化“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過程中,還可以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投資性優勢,加大對重要傳統文化的推廣力度,實現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合力。例如,依托嵩山少林寺、開封清明上河園、龍門石窟等世界聞名的文化遺址,吸引省內外文創集團的資金支持,從而實現多方參與,共同開創中原傳統文化發展新局面。
中原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縮影,在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過程中,我們應立足于現代化發展基礎,以“文化強省”“以文興業”戰略實施為前提,提高文化傳承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要進一步認識到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困境和阻力,增強文化融合意識,加強文化傳承發展的協作性和協同性??脊殴ぷ髡咭哟髮χ性瓊鹘y文化的歷史研究,進一步厘清中原傳統文化與中華文明發展演變的脈絡關系。文旅產業參與者要進一步推動中原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相協調,發揮中原地區古遺址、古墓葬、博物館、文物資源、傳統村落等資源優勢,進一步用好活文化遺產,開展文化創新活動。另外,在中原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過程中,應認清當前融合傳播發展趨勢,相關參與者要形成中原傳統文化發展的數字化思維,利用文化IP、融媒體平臺,更好地實現中原傳統文化的形式創新和內容創新,真正使中原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本文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http://www.007hgw.com/w/xf/265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