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媒體時代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
“公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是衡量一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否有效和成功的重要標準?!?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行使公民基本文化權利、表達公民真實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消除政府供給機制弊端、實現公共文化治理的必然選擇。傳統的公共文化服務是由政府主導、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單向運作。自媒體時代的來臨,為公民自下而上的主動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優良的平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也因此走向更加民主、科學之路。
一、自媒體時代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機遇
自媒體是新媒體的最新發展階段,包括微博、短視頻直播、即時通訊、社交網站等多種形式。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5.8%,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其中,微信、微博使用率分別為87.3%、40.9%,網絡真人秀直播用戶規模增速達51.9%。2我國已迎來自媒體時代,自媒體龐大的用戶群已成為公民的嶄新代表。
基于自媒體的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指公民以個人身份,借助自媒體平臺,自下而上地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立、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提供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中,以滿足公民自身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自媒體時代的來臨為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真正實現了文化資源的自由流動,為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提升注入活力。首先,自媒體賦予公民充分的話語權,公民可對公共文化服務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反饋信息。其次,自媒體突破公民參與的時空限制,公民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到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分享、傳播、評論中來,而不僅僅局限在本地區的博物館、圖書館、文化舞臺等固定場所。最后,公民借助自媒體平臺創造了草根文化、抖音文化等獨特的文化形態,迎合了公民對新型文化的需要,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新陣地。
二、基于自媒體的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內容
(一) 公共文化服務政策的全程參與
公民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視頻直播等自媒體平臺發聲,形成熱點話題引起文化部門的關注,從而參與到公共文化政策的議程設置、制定、執行、評估等各個環節。公民充分表達文化需求和政策建議,充當文化政策執行過程中的網絡監督者,對文化政策進行公正客觀的評估。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事件等都是公民借助自媒體推動公共政策的正式出臺,但文化政策領域類事件較為少見,急需公民提升文化政策參與的熱情。
(二) 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享受與評論
公民在自媒體平臺上自由、平等地欣賞來自不同地區的公共文化產品、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并發表自己的評論和見解,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如西安旅發委借助抖音短視頻宣傳推廣西安的文化旅游資源。《西安·訪古篇預告》收到了63000個贊、1100余條評論,其中不乏對與西安文化的補充說明和文化推介的建議,充分體現了公民通過自媒體對于公共文化產品的觀賞和評論。
(三) 公共文化成果的創造與傳播
公民扎根基層生活,是公共文化的思想源頭。公民選擇不同的文化主題,創作專題片、短視頻、圖片、動畫、文稿等成果,借自媒體發布自創文化成果、轉發其他文化資源,使得自身作為民間智囊也成為了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提供者。新浪微博存在大量創造和傳播廣場舞文化的民間力量,通過自導自拍廣場舞教程、錄制廣場舞演出視頻、分享各地廣場舞選段等方式弘揚民間舞蹈的正能量,使公民成為名副其實的公共文化服務參與者。
三、自媒體時代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數字鴻溝帶來的參與不均等
由于所處地區、年齡結構、文化水平、上網技能、參與意識的制約,公民個體之間的文化信息獲取量存在較大差異。從地區看,經濟發達和貧困地區、城鄉之間公民參與程度不平衡;從年齡看,10-39歲群體占網民的73%,而50歲以上群體只占網民的10.4%,中青年與老年人參與程度差異很大。2自媒體已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其日新月異加深了數字鴻溝的負面影響,嚴重阻礙了公民在線享有公共文化服務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均等化。
(二) 自媒體自身局限帶來的參與非理性
自媒體平臺布滿了缺乏公共文化服務專業知識與能力的普通公民,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標準,在面具下自由地發布文化政策建議、創造文化成果、傳播文化資源。加之自媒體公共文化信息的采集、編輯和發布缺少政府、黨委宣傳部門、編輯等等的把關,更易導致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非理性??焓帧⒒鹕叫∫曨l等自媒體興起初期,存在公民傳播和打賞“社會搖”等低俗文化的現象,亟待嚴格把關、降低公民非理性參與的不良影響。
(三)公民組織化程度低、政府不重視帶來的參與回應程度低
公民通過自媒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具有參與主體多元、內容豐富、方式多樣、時間零碎、地點自由等特點,直接導致了公民線上參與分散和組織化程度低的后果。傳統的公共文化服務多為自上而下的供給,文化部門本位思想較為頑固,對基于自媒體的公民參與重視度和關注度欠佳。盡管公民在參與過程中 “@”了文化部門,如未形成強大熱點輿論,往往得不到及時回應和持續跟進。
(四)線上線下脫節帶來的參與融合度欠佳
基于自媒體的公民參與是帶有面具的隱形線上參與,與線下實踐相比具有匿名、便捷、高效等特點。由于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不均等、社區文化服務運行機制不完善等原因,公民線下參與公共文服務受到了諸多限制。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多元主體、多種形式、多種內容融合、互動的整體,線上線下的脫節易造成參與的深度、廣度不夠,影響了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體系的效果。
四、自媒體時代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策略
(一)普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民的公共文化服務參與意識
數字鴻溝的存在阻礙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普惠性。一方面,要普及網絡基礎設施,有針對性的向不同的公民群體開展自媒體應用技能培訓,將現有資源向偏遠地區和弱勢群體傾斜。另一方面,公民的真實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務的立足點,提升公民的文化參與意識,激發公民的文化參與熱情,使公民自覺地、積極地利用自媒體平臺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盡己所能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自媒體監管,完善自媒體相關法律法規
自媒體法律法規的完善是公民利用其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堅實基礎?!段⑿殴财脚_運營規范》、《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出臺使自媒體日漸走上法治之路,但自媒體完整的法律體系仍未形成。自媒體行業自身的把關也尤為重要。抖音在搜索引擎廣告投放中借“邱少云,被火燒的笑話”進行推廣,出現對英烈不敬的內容,實屬自媒體行業嚴重失誤之舉。該類事件的發生警示著自媒體行業要時刻重視自身的監管,以免造成不良的文化影響。
(三)打開直接對話窗口,推動文化部門與公民參與的良性互動
文化部門應借自媒體興起之機,注冊官方發聲平臺,隨時關注熱點話題,對公民表達的文化需求建議及時回應,充足優秀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引領自媒體公共文化發展方向,弘揚公共文化正能量。文化部門的自媒體發聲器包括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論壇在線交流平臺等。2018年5月,國內七大博物館集體推出“博物館抖音創意視頻大賽”,通過短視頻讓中國傳統文化和博物館文化與公民良性互動,使文化遺產通過自媒體平臺得到了創造性的傳承。
(三) 構建參與環境,鼓勵公民全方位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公民以個人身份或通過社區、非營利組織等載體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政策聽證、公共文化成果的享用與創造等線下實踐活動是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傳統方式。線上參與和線下參與緊密相連、相互配合、融會貫通,才能真正拓寬公共文化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使公民切實享有新時代公共文化的累累碩果。國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提供了展覽預告、文物介紹、電子書等“干貨”,使公民可以通過個人微信享受公共文化大餐。此外,將公民線上參與與線下參與積極的融合起來,如公民可利用微信公眾號在線聽取語音導覽、預約國博講堂的優質講座和參加博物館的相關投票、建議、評選活動,以推動國家博物館實體的進一步發展。
本文來源:《記者搖籃》:http://www.007hgw.com/w/qk/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