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留學生培養模式改革措施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的大國形象日益凸顯。中國教育事業也隨之不斷發展,世界各國的學生紛紛來中國求學。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向來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現在國外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緊缺技術型人才,所以,每年來中國高職院校留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多。為更好地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培養適應國際社會需求的技術型人才,高職院校對留學生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職院校留學生培養模式的特點
(一)以培養留學生的漢語水平為主
由于高職院校本身所能提供的學歷有限,留學生來高職院校求學大部分是為了學習漢語,進行非學歷的語言學習,當其漢語通過相應級別的考試之后,再去申請別的本科院校,攻讀本科或研究生學位進行學歷提升。同時,常德職業技術學院處于中部省份的非省會城市常德市,絕大多數留學生來該校求學是為了日后能夠成功申請到中國本科院校學習。所以,常德職業技術學院主要以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為主。
(二)注重學生的漢語考試過級
留學生來常德職業技術學院主要是進行漢語進修。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根據留學生英語的不同水平,在其漢語學習的第一個階段就制定了一套適合初學者的教材。另外,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在日常的教學中,除了注重幫助留學生增加實用性漢語知識外,更加注重他們的漢語水平過級率。于是,在目的明確的情況下,在留學生漢語學習第二個階段,教師也會比較注重聽、寫這兩大能力的培養。
二、高職院校留學生培養的現狀
(一)培養模式上沒有發揮職業院校的優勢
高職院校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留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然而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純粹是作為漢語培訓的主要基地。這樣的培訓特點與高職院校的教育理念不相符。高職院校應該發揮自身的專業學科優勢,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讓學生畢業就能就業。高職院校有義務也有能力培養出具備高技術高技能的外國人才。
(二)培養模式不符合“一帶一路”建設的需求
面對“一帶一路”建設中急需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問題,如果高職院校對留學生主要是進行語言培訓,那么很難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同地區的高職院校應利用區域優勢,強化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國家企業之間的合作,以合作共贏為理念,促進本地區開放型新經濟格局的形成。高職院校留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不僅有利于留學生的個人發展,而且能解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人才瓶頸問題。
根據“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來華學習后的就業大方向,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回本國就業的;二是留在中國就業的。這兩種情況下,留學生需要掌握以下幾種能力:一是符合國際標準的技術技能;二是專業的漢語水平;三是較好的文化適應能力。因此,轉變留學生的培養模式迫在眉睫。
三、高職院校留學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中國國際化地位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重視在中國進行專業技能培養。他們希望學習到一門實用的技能,回國以后能馬上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高職院校在招生過程中受到學歷的桎梏,加上受漢語水平考試的導向作用,導致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時只是注重對留學生漢語知識的培養和應試能力的提升。長此以往,很難發揮出職業院校的優勢,也很難讓留學生產生文化共鳴,更不用說向世界介紹中國,講好中國故事了。因此,對高職院校留學生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能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使從高職院校畢業的留學生更加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高職院校在對留學生的培養中,不僅要注重漢語教學,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構建以學生職業能力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新型教學模式,對于提升留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四、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留學生培養模式改革措施
(一)明確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要研讀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報告、政策、法律等,研究國家政策中重點扶持的對接型人才種類和企業類型,分析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中不同國家急需的人才種類,從而確定重點以及熱門技術技能型國際人才種類。同時,高職院校也要對留學生今后的就業方向有所了解,通過留學生的職業崗位要求,確定教學任務,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結合常德職業技術學院的優勢專業和國際上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種類,可以有針對性地從不同國家招收留學生進行教育,對于不同的專業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明確具體的語言授課模式、技術技能培訓模式和文化適應培訓模式。因此,在對留學生的培養上,需要符合“一帶一路”建設的需求,強化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從而培養出一批具有專業技能又能很快適應工作環境的高素質國際性人才,為留學生回國或者在中國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轉變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在培養語言生的時候,主要采用的是“漢語課+中國文化課”的培養模式;而在少量留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主要是采用“專業課+漢語課”的授課模式。來華留學生需要擁有符合國際標準的技術技能、較高的漢語水平、較好的文化適應能力,高職院校應該發揮自身職業技能的優勢,突出自身金牌專業,以學生日后就業為導向,同時,根據留學生來華學習后的就業大方向對留學生進行培養。因此,高職院校的培養模式應轉變為“實用漢語+專業技能+文化適應培訓”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用漢語課程主要是為留學生的專業技能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例如,對于臨床醫學或者藥學專業的留學生來說,其前期的實用漢語課程就需要加入相關的專業性語言詞匯教學內容;專業技能課程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門技術,并不是進行純理論的學習,因此,在培養目標中要加入國際化的技能人才標準,培養具有國際化的技能型人才;文化適應性培訓主要是讓留學生深入地了解中國社會,為其日后在中國工作打下堅實的文化適應基礎。這種培養模式的轉變也會促進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技術技能型外國人才,全方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把服務“一帶一路”發展使命與國際化辦學理念相結合,立足湖南省各項優勢,發揮學校主動性,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創新之路。2018年6月,第一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于湖南長沙舉辦。首屆博覽會展示了中國對非合作重點企業的產品,涉及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和智能制造、能源電力、輕紡建材、工程機械等多個領域。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湖南省與非洲國家在農業、產能、教育等方面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借助中非合作論壇這個平臺,于2019年3月成功承接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中的教育類合作項目:培訓非洲尼日爾企業技術員工,并且為他們培養三年制的專業技術大專人才,突破了留學生單純的語言培訓項目。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根據當地實際需要定制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為非洲國家和在非中國企業開展緊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同時,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還拓展了與非洲國家職業教育的合作空間,積極參與尼日爾職業教育項目,為非洲中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專業技能人才。常德職業技術學院與尼日爾的高等學校合作,經層層選拔和學校在線面試,從尼日爾300多個候選學生中錄取19名學生進入該校的機電一體化專業進行學習。2019年9月,這19名尼日爾留學生順利入學。在專業課程之外,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還對留學生開設中國國情、中國文化等課程,組織留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中國民俗節日活動、文化體育比賽等活動,培養中非友好的使者。
五、結語
較高的漢語水平、符合國際標準的技術技能以及較好的文化適應能力是留學生職業能力的具體表現。因此,“一帶一路”視角下需要重點研究留學生的漢語語言授課模式、技術技能授課模式以及文化適應培訓模式,探索高職院校留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模式,促進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技術技能型外國人才,全方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本文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http://www.007hgw.com/w/xf/265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