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村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的提升
2020年,我國順利完成脫貧攻堅戰。為確保脫貧不返貧、鞏固脫貧成效,要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實現鄉村治理新格局、鄉村治理現代化。因此,文章以鄉村治理現代化為目標,闡述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
一、現實背景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仍然是短板。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因為缺少區位優勢,錯失了改革開放前期鄉村工業化的機遇期;加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都進城務工經商,農村成為老弱病殘的聚集地,農業變成以老人為主的農業。
(一)農村現狀
從鄉村長遠發展的角度以及當前國家對鄉村發展規劃的角度來看,單純依靠村民委員會是否能夠帶領農民走向富裕,是否能夠代表全體村民的共同利益是值得商榷的。取消農業稅之后,村委會的主要職責為落實上級的各種惠農資金和政策。村委會一方面要執行和落實上級組織的各種政策,另一方面又要代表村莊共同體的利益。從實際情況來看,村委會成了行政機構的末端,農戶之間基本各管各,很難形成農業現代化所要求的資源集聚,至于經濟發展之上的鄉土文明、民規民俗、鄉村新貌及公共產品的供給等更無從談起,在這種基礎上很難形成代表村莊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共同體。
(二)分散的農戶
當前,中西部農村存在3種異質性的農戶:一是家庭經濟條件較好、舉家進城的農戶;二是農戶家庭中青壯年勞動力進城、老年人留守的農戶,即老人農業;三是全家留村的農戶。其中占比較大的是第二種,即“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農戶,一旦這些農戶進城獲得穩定的就業和收入,能夠負擔一家人在城市里的消費,就會舉家遷入城市,在城市里安居樂業。那么,留守在鄉村里的農戶,從土地中獲得收入就成了主要的經濟來源。對分散的農戶而言,當前農村土地分散、地塊零碎,灌溉、耕作等都不便利,靠分散的農戶很難集中資源,實行規模化、集約化、信息化農業生產。按照當前村莊的情況發展,“脫貧攻堅戰”勝利完成之后的鄉村振興更是一場硬仗。
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前提是鄉村振興,而農村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鄉村振興的進程和發展。如何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以達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要求,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是當前農村治理研究的重要議題。
二、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的挑戰和考驗
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卻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革,各種制度逐漸空轉空置,尤其是2006年國家取消農業稅之后,基層黨組織的結構和功能漸漸淡化、弱化。進入新時代,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各種資源、要素開始下沉到基層,基層黨組織要完成黨中央賦予的使命,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開創“五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新格局,就要面對新時代農村工作所帶來的各種考驗。
第一,農村產業“生態化”考驗?!叭a”融合是農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如何實現“三產”融合是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從理論上來講,可以按照發展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土地、宅基地、礦藏、森林等要素化,資本、金融等下鄉,通過大力發展市場經濟來促進農業產業化。但是農村在國民經濟循環中有其自身的特性,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不同的農村有其自身發展的歷史、文化、資源等先天的稟賦條件,因此,基層黨組織要充分利用市場經濟要素,遵循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凝聚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合力,實現農業產業“生態化”。
第二,農村人口“空巢化”考驗。隨著城市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鄉村(尤其是中西部鄉村)人口的凈流出不斷增加,老齡化、留守兒童、空心村等逐漸增多。而鄉村治理現代化首先要有人,沒有人,誰來振興?這是基層黨組織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首先要面對的現實難題。
第三,鄉村治理“現代化”考驗。從國家治理背景下考察鄉村治理,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既要打破鄉鎮村治這種板塊式治理,又要跳出國家建制下的“一刀切”。從當前農村的發展來看,無論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實現農業產業化、提供公共服務,還是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等,農村基層黨組織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農村社會就像孫中山所說的,是一盤散沙,傳統的治理是鄉紳治理,國家政權只到鄉一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組織向農村地區延伸。之后的合作化運動、人民公社體制使黨的組織觸摸到了農村社會的神經末梢,使廣大農村地區在政治上統一起來。只有依靠強有力的黨組織,才能確保鄉村振興。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定義基層黨組織的角色并付諸實踐。
(一)明確功能定位,建設服務型黨組織
在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中,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功能要由管理向服務轉變。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夯實基層黨組織的民意基礎;二要堅持以發展為首要任務,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主要職責,把發展績效計入干部考核標準。
(二)提升黨員干部隊伍素質
首先,要努力改變當前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后繼乏人的情況,要將致富帶頭人、科技能人等作為培養重點,加強對畢業愿意回鄉的大中專畢業生的培養,并創造條件讓其有施展抱負的空間;要采取“派、調、引、選、培”等方法,多層面、多渠道開闊選人、用人的視野。其次,要加大對農村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著力開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有現實針對性的培訓,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分類培訓。
(三)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形式,使其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農村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家發展戰略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就是實行以農支工、城鄉一體化戰略,并通過新農村建設加以落實的主要成效。鄉村振興戰略除了國家給予支持外,還需要結合農村實際,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民積極性,讓其參與到經濟政治生活中,提高發展集體經濟的內生性需求和原動力。因此,基層黨組織要打破行政村的地域界限和單一的垂直管理體系,建立新型的網絡化管理系統,做到講實際、為實用、求實效、辦實事。
(四)加強農村黨員干部隊伍激勵機制
有激勵才有動力,要把單個黨員的利益與整個村級組織聯系起來,不僅要有物質激勵,還要有精神榮譽。組織上要關心愛護基層黨員,建立健全黨內激勵機制以及關懷、幫扶機制,增強黨組織的親和力,保障黨員在鄉村治理現代化中能夠發揮主動性、能動性,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在城市化大背景下,維持農村的基本生產生活秩序,根本辦法就是通過鄉村治理現代化來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關鍵在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
本文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http://www.007hgw.com/w/xf/265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