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索
一、企業員工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
(一)是企業思政工作的新方向
企業思政工作是黨工作的一個重要工作,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也是重要內容之一,可以有效確保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開展。在傳統企業思政工作中,過于注重政治化,一直將思政工作單純看成是員工思政教育的政治手段。因此采用的思政教育方法主要為宣傳以及“填鴨式”灌輸手段,在短時間內確實對于員工思想具有一定影響。然而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下,給人們的思想也帶來了較大影響,尤其是激烈的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大了員工的思想壓力及心理壓力,這些新問題的出現對于思政教育工作人員,也需要實現對傳統教育方式的改善,創新思政教育工作。在新時代必須要提高對員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因此企業思政教育工作也需要向強化員工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轉變,以能夠滿足當前員工心理需求。
(二)是企業思政工作的新需求
在網絡環境下,信息量得到顯著提升,出現的不良信息也會人們的原有價值觀念造成了影響,企業思政工作主要是提升員工思想素質、政治水平以及綜合素養。在新環境下,傳統思政教育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需求,企業員工在面對利益問題時候,肯定會趨利避害,因此需要強化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能夠積極引導員工道德觀念從功利化上進行轉變。另外,在企業改革發展中,因為制度上所存在的漏洞以及實際操作中的問題,社會上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容易導致員工心理上出現較大的不公平感,甚至激發員工的憤怒情緒。如果企業管理中,并沒有針對企業中的“相對弱勢群體”給予充分的關注,容易出現各種不良心理,若再不加強心理健康正確引導,進而可能會對企業改革發展,甚至社會穩定造成影響。在此情況下,思政工作需要實現教育內容的創新,以能夠緊密結合被教育者心理需求,結合被教育者心理特點,針對性解決被教育者的心理困惑。另外在員工心理問題解決中,也需要實現和實際需求的結合,以能夠顯著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
二、企業員工心理現狀
國內某機構在針對中國上班族心理健康水平調查中發現,25.04%上班族存在有心理健康問題;22.81%上班族存在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2.24%上班族存在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上班族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得到人們的重視。企業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承受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容易導致員工出現一定的身心壓力。其中身體方面,企業員工存在的主要困擾為“疲勞”及“失眠”;心理方面,企業員工存在的主要困擾為“煩躁”、“焦慮”以及“抑郁”。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下,也實現了對不同利益格局的調整,隨之出現了不同的社會思潮,也引起了人們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發展。在此情況下,進一步加快了員工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節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也加大了企業員工的各種壓力,更容易導致員工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根據問題來源,企業員工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分別為:
(一)員工工作壓力過大導致的焦慮問題
隨著工作負荷的逐漸加大,工作要求的不斷加大,企業員工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工作中可能會因為工作任務沒有完成、工作要求沒有達到或者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出現焦躁情緒。主要表現為緊張不安,提心吊膽,心情煩躁等。
(二)突發性事件發生的心理危機
在當前企業員工中,出現了一系列的企業裁員、員工強度過大產生的過勞病甚至員工自殺等不同類型突發性災難事件,進而也會對企業員工造成一定心理影響,嚴重會引發員工出現彌漫性心理恐慌。
(三)職業枯竭帶來的心理綜合癥
這一癥狀也被稱為是職業枯竭綜合癥,一旦患上這一癥狀就會導致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對于自身工作沒有太大興趣,甚至出現消極怠工,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發展。對于員工來講不管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出現精疲力竭的癥狀。
(四)員工收入差距導致的心理不平衡
企業員工職稱晉升空間有限,許多員工沒得到該有的待遇,職稱不同導致同樣的工作待遇收入不等;企業中中高層管理人員與基層員工的收入差距等這些問題都會導致員工的心理不平。
(五)職業角色所致自我認同危機
員工在企業中,本身需要扮演著固定或相對穩定的角色,比如管理者、員工以及維修工等等,長時間一個職業角色扮演容易導致員工出現心理問題,導致在此過程中出現職業角色和生活角色無法轉換,進而引發出現各種矛盾。如果職業角色和內心自我角色出現沖突,就會導致員工內心不甘心扮演這一角色,卻為生存還需繼續扮演這一角色,進而出現自我認同危機,影響自身情緒。
三、企業員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徑
(一)建構完善的員工心理健康疏導體系
企業為做好員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企業中專門建立心理健康協會,實現對員工心理健康工作的整體指導和協調,確定和企業發展實際需求相符心理健康理論。在員工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觀部門可以在考核中,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講,也需要提升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度,可以在主管領導的引導下為員工建立心理咨詢師,實現對員工心理問題的及時疏導和解決。另外在企業管理中,也需要針對員工心理健康教育安排專項資金;加強員工心理健康問題普查及調查;針對員工實際心理問題加強心理健康指導,為員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在員工心理健康疏導體系建構中,需要實現社會、企業以及家庭的積極合作,改變傳統思想,針對員工不良心理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強化企業員工、企業領導以及員工家屬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能夠為員工心理健康疏導形成合力。
(二)以人為本,建構良好企業環境
基于企業視域來看,提高對員工心理健康的重視,才能夠真正體現“以人為本”思想,另外提高員工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提升企業工作效率,減少員工離職率,在企業內部建構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和諧的企業文化。企業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引進EAP模式,針對員工實施心理援助計劃,不但可以在企業內部建立心理咨詢部門,也可以和外部專業機構合作,在企業內部建立心理輔導辦公室、壓力發泄室等等,為員工不良情緒發泄提供渠道。從宏觀上來講,也可以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實施制度以及?0?7革新,以能夠最大化減少員工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結合員工心理問題的前期調查結果,組織員工心理問題影響因素講座,以能夠積極宣傳員工心理健康知識和不良心理調節技巧,因此引導員工提升自身的情緒管理能力,進一步提高員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從微觀上來講,員工如果存在有不健康心理,也會導致企業開支較大。因此企業需要及時了解員工心理變化,針對員工個人情況、實際問題制定相應的心理干預對策,并及時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如果員工心理問題已經超出援助范圍,可以指導員工去看專業心理咨詢,以能夠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緒,以此強化員工心理健康教育。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及內容
當前在員工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的主要形式即為課堂講座,通常主要內容為思想政治課程內容,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相對均較為單一。針對這一情況,需要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及內容。其中在形式上,可以加大在企業內部積極開展心理座談會、戶外活動、心理健康知識搶答賽等不同活動,豐富企業文化活動,以能夠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以能夠顯著提升員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時緩解員工心理壓力;內容上,盡可能選擇和員工實際較為貼近的心理案例,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將課堂教學內容傳授給員工,且注重實現和思政工作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但包括有心理健康知識,也需要涉及到學習心理、生活和社會適應性、自我意識等不同方面的知識,以能夠有效確保員工的心理健康。
四、結語
綜上,企業員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在企業長期穩定發展中,必須要提高對員工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導的重視性,以能夠確保員工心理健康,為企業建立一支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企業發展增添不竭動力。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www.007hgw.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