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鳳村古村落體系和人居環境交互中存在的問題
在全球激烈的文化交融下,我國傳統民居景觀面臨同質化挑戰。鄉村景觀的研究保護對我國特色風貌的恢復,傳統文化的有著重要作用,其與人的交互探索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
一、雙鳳村村落體系與人居環境分析
(一) 自然形成的聚落形態
雙鳳村位于湖南永順縣,平均海拔800多米。村落山環水繞,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風水格局,造就了雙鳳村極佳的人居環境,同時也為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創造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基礎。
(二) 合理的空間布局
村落排布在山嶺高處,常被云霧繚繞,體現了"自古以來土家村寨散處溪谷、所居必擇高峻"的居住特點[1]。村落民居隨等高線分布,采用了傳統干闌式建筑。住宅整體布局結構清晰明了,大都采用“山-水-林-田-村”的布局形式。各民居倚仗山勢而建,住宅四周群植花草樹木,加上建筑藏匿于蜿蜒的山脈中,讓村落很好的融入自然。
(三) 人居環境
雙鳳村大部分民居為木結構,主要依傍地勢修建“吊腳樓”,具有建筑不用一釘一鐵,皆榫卯相連的特點,一般為橫排四扇三間,三柱六騎或五柱六騎。居所前良田遍布,水稻、玉米、紅薯、小麥、茶葉都是其主要作物,村民生活用水采用水井取水,水塘蓄水的方式,實現自給自足。屋前大都具有擺手堂供居民集會活動和祭祀祈福,村民們在此進行土家族特色的舞蹈——擺手舞。
二、雙鳳村古村落體系和人居環境交互中存在的問題
(一) 建筑老化腐朽
雙風村中有不少民居建筑因歷史悠久,受風化侵蝕嚴重,有傾斜倒坍的可能,嚴重威脅當地居民的人身安全,給居民生活帶來威脅。建筑本身作為傳統人文景觀的價值遭受破壞,后續可能導致景觀同質化的結局。
(二) 傳統建筑民居無法適應當代生活
傳統的土家族“木屋”在當代已經無法滿足居民生活所需,日常的起居生活如洗浴、如廁在土家族傳統建筑中已成難題。村民是村落景觀的使用者和造就者,現代化的生活催生了居民對傳統建筑摒棄淘汰的想法,這讓部分人文景觀慘遭毀滅。
(三) 外來文化影響與“空心村”
工業化以來,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之下,土家族文化正遭受嚴重的瓦解危機。土家族沒有本土文字,因此很多傳統文化大多是口口相傳,當地的年輕人大量離開家鄉,讓傳統村落景觀陷入“無人看管”的狀態。除此之外,"空心村"的產生讓當地經濟狀況低迷,貧窮加速了傳統景觀被人拋棄,青壯年的缺失也導致村民對本土傳統景觀保護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湘西古村落體系和人居交互問題如何解決的探討
(一) 運用傳統工藝保護古村原始風貌
擺手堂作為土家族傳統民居活動中祭祀以及家族活動的中心,是當地極為重要的景觀符號,這類重要的傳統建筑在當下可以仍然采用古法技藝完整的保護修繕。對于舊建筑舊構筑物要做適當的修補還原,同時注重維持景觀的原生性和本土性,能夠減少本土文化的損失。
(二) 發展當地經濟,鼓勵村民參與
經濟發展始終是一切的動力所在,實現發展經濟與村民參與景觀保護二者協調的方式,鼓勵村民通過自媒體宣傳本土特產,利用信息化技術宣傳當地特色景觀,促使第三產業的加入,讓村落景觀價值得以展現。鼓勵和支持當地村民開辦民營產業,同時激發村民對于本土景觀的保護意識,從民心根源保護傳統景觀。切記經濟發展與景觀保護的協調,杜絕“大發展,零保護”或“徒保護,不發展”。
(三) 建立健全保護機制
古村落景觀保護必需建立個政府為主導,專家、技術人員與當地鄉村民眾和社會組織團體共同參與的合作機制[2]。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工作,加大對于景觀保護的資金投入,同時向外加大對于當地文化宣傳力度。對當地的人才培養回鄉發展實行鼓勵政策,完善村規民約,落實對傳統景觀的保護政策。
(四) 實現湘西土家族古居民帶聯動發展
古村落獨立發展孤掌難鳴,與周圍村落進行融合發展,建立區域型土家族居民聚落文化帶,才是關鍵良方。通過村村立足自身獨特文化產業,促進區域產業協同發展。
(五) 堅持可持續保護發展原則
古村落景觀是歷史文化長期以來在其上地上的沉淀和展示。其發展的可持續性對于在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環境予以保護,才能讓居民生活更加美好。與此同時,將落實傳統村落景觀的維護與在居村民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以此加深居民內心對文化景觀的認同感與責任感。
(六) 區域協同發展
傳統古村落個體發展孤掌難鳴,而通過與周邊土家族村落形成土家族聚居文化帶能夠促進產業集聚式發展,各村應借助自己特色的文化景觀適當發展旅游業,同時注重協同互助,在“音量”上擴大文化的宣傳力。
四、結語與思考
雙鳳村作為一個穩定的、長久的村民生活聚落,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村落建筑的形象與裝飾汲取了大量鄉土文化與民間藝術的養分,因而許多蘊含著豐富的科學、藝術和歷史文化價值,它無疑地也是中國古代建筑遺產中的一顆明珠。對于古村落的研究、發展與保護要立足于人的生存發展,以人為本,注重山水田園的保護,同時應保留村落的“野性”,讓其獨特的文化模式得以傳承,慢慢挖掘出全面的研究模式,將廣度、深度上升到現代人的居住環境,最終造就有著中國人獨特智慧的鄉村發展模式。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www.007hgw.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