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文視域下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研究
黃河檔案是人民治黃生動實踐的真實記錄,是一代代治黃人智慧的結晶,承載著黃河治理的歷史記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承黃河文化的重要紐帶。對黃河檔案進行深入探討研究,不僅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黃河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路徑。
近幾年,對“數字人文+檔案”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為檔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文章擬采用文獻調研法和網絡調研法,對黃河檔案信息資源進行梳理,了解現有黃河檔案信息資源類型、特點及分布。采用網絡調研和案例分析法,對國內外數字人文機構開展的相關數字人文項目進行梳理,分析數字人文項目的資源建設、平臺建設及技術應用等方面內容。在充分了解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和相關數字人文項目的基礎上,提出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思路,并對其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闡述。
一、黃河檔案信息資源調研
(一)黃河歷史文化檔案信息資源調研
黃河流域在商朝時期開始有歷史記載,甲骨檔案就是在商朝時期出現的,甲骨檔案真實地反映了黃河流域商朝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情況。自此,先后有20多個朝代定都黃河流域,也因此留下了許多極其珍貴的各類檔案資料,這些檔案資料都是整理重現或者研究黃河歷史文化檔案信息資源的重要資料。
黃河流域所涉及的歷史文明主要包括:半坡文化、老官臺文化、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賈湖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北辛文化、馬家窯文化等。其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馬家窯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以知網檢索為數據來源,共檢索到馬家窯文化相關文獻702條、仰韶文化相關文獻3871條、龍山文化相關文獻4375條。以龍山文化為例,其在知網中的總體趨勢分析情況如圖所示。
(二)黃河風俗人情檔案信息資源調研
在母親河的滋潤下,造就了黃河流域獨特的風俗人情,形成了獨特鮮明的黃河地域風俗文化。黃河流域地域遼闊,不同的區域由于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民俗。例如,黃河下游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農耕文化與海洋文化。黃河流域的風俗人情不僅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具有一定獨特性,這獨特性又反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節日慶典及民俗風情中。
1.日常生活方面
在對黃河流域日常生活信息資源調研中發現:千百年來,黃河流域的居民付出較多,如織其衣冠、筑其梁屋、果其口腹、擔其出行等。盡管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極其平常普通的舉動,但也體現出黃河流域傳統習俗的相關內容。
2.節日慶典方面
在對黃河流域節日慶典信息資源調研中發現: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發源地之一,其節日民俗更是具有豐富多彩及原生性的特點。

龍山文化總體趨勢分析情況
3.民俗風情方面
在對黃河流域民俗風情信息資源調研中發現:黃河流域獨特的地理環境及其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得黃河流域的民俗風情極具特色和魅力。通過對黃河流域民俗風情的采集,可以得出黃河流域的民俗具有多樣性、開放性、連續性等特點。
(三)黃河地質生態檔案信息資源調研
1.地質方面
黃河流域具有能源資源富集、戰略性礦產資源豐富、耕地質量總體良好、生態類型多樣、地質遺跡類型多樣等有利的資源環境條件,不僅蘊藏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而且清潔用煤和頁巖氣、煤層氣、頁巖油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稟賦好、占比高,地熱、干熱巖開發潛力巨大;還具有良好的農牧業基礎,其糧食和肉類產量占到全國1/3左右;孕育有典型的黃土地貌、風成地貌、沙漠戈壁地貌,還有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咸水湖、鹽湖及世界獨有的和政羊化石等。
2.生態方面
黃河流域是生態脆弱區,同時還存在生態退化區,主要集中在黃河上游的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連山,以及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和黃河下游的黃河三角洲。黃河上游受氣候暖濕化影響,冰川退縮,凍土消融加速,三江源區草地出現退化;黃河中游黃土高原荒漠化與水土流失問題嚴重,水土流失面積高達20多萬平方千米;黃河下游三角洲濱海天然濕地退化萎縮嚴重。
(四)黃河水災賑災和治理保護檔案信息資源調研
黃河滾滾,生生不息,既滋養了中華兒女,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水患災難,中華兒女在同自然災害的不斷斗爭中積累了一定經驗,留下了不少黃河水患的記載,各朝各代救災賑災、治理黃河的記載,特別是人民治黃以來,更是留下了大量的黃河水患治理、水利工程修建的資料。這些珍貴檔案為科學治理黃河、規范保護利用黃河,促進黃河事業和諧健康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五)黃河重要歷史人物、治水先驅的檔案信息資源調研
衍生于黃河流域的上下5000年華夏文化,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古圣先賢,從堯舜禹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再到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黃河流域涌現出無數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如伏羲、大禹、孔子、司馬遷等都是黃河流域的重要歷史人物,這也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資源。
治理黃河算是歷史上最頻繁也最困難的治水工程了,在與水患的斗爭中也涌現了無數治水先驅,如賈讓、王景、王安石、潘季馴、靳輔、陳潢、栗毓美、林則徐等,都是弘揚宣傳黃河文化的重要資料,是講好黃河故事的很好素材,他們的治水活動事跡形成各種檔案資料,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財富。
二、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意識不強
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中存在管理創新意識弱的問題。以黃河防汛為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數字黃河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方向,但仍然有部分老檔案員比較保守,他們認為可以用傳統方法完成治黃工作任務,為什么必須采用新的工作方式呢,有時還會出現排斥現象。一些年輕檔案管理員,他們雖愿意接受新技術,但對信息技術與檔案管理之間的關系理解還不夠深入,同時對檔案信息化漠不關心,也沒在此方面進行積極創新,影響檔案管理現代化的進程與效率。
近年來,盡管政府對黃河檔案信息化進行了大力宣傳,檔案管理人員對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有了初步認識,但仍然缺乏系統性的建設機制,沒有明確統一的目標,缺乏全局建設的理念。
(二)資金投入不足
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專業設備和相關軟件,而軟件的投入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同時檔案信息資源系統還需一定的維護費用。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盡管防汛指揮信息化建設走在前列,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系統與設備的運行維護費用卻不足。
1.系統設備相對落后
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離不開專業的設備和軟件,而在建設過程中,由于資金投入不足,致使相關的設施設備以及配套軟件相對比較落后。例如,在防汛工作中,檔案信息化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管理人員將無法及時、準確地查詢相關信息,從而無法順利開展防汛工作。
2.系統維修困難
在運行過程中,黃河檔案信息資源系統由于系統數據龐大且運行量大,經常出現問題,需要維修人員定期檢修。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維護費用緊缺,工作檔案信息系統的維修相對比較困難。
3.研究不理想
黃河檔案歷史比較悠久,涉及的內容也比較豐富,是中國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檔案資源。但是,對其研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第一,研究人才專業技術水平低。對于黃河檔案信息資源的研究起步較晚,相應的研究人員專業技術水平較低。同時,由于前期對數字人文技術的忽視,黃河檔案的專業研究人員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人才結構也不合理。
第二,研究方法多為定性研究。國內對于數字人文背景下黃河檔案信息資源的研究多集中于實踐經驗的簡單總結,并沒有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三、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措施
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對信息技術及專業技術水平要求較高,是對傳統的黃河檔案建設的升級改造,是推動黃河檔案現代化的必然途徑,通過對黃河檔案信息資源的建設,可以為黃河災情處理提供借鑒。下面分別從加強檔案宣傳,提升檔案創新意識;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檔案基礎設施;加強技術培訓,提高隊伍綜合素質三個方面介紹解決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加強檔案宣傳,提升檔案創新意識
在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檔案宣傳工作是增強黃河文化及發展黃河檔案事業的重要舉措,因此,要加大對黃河檔案信息資源重要性的宣傳力度,提高對黃河檔案的創新意識,進而提高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工作的質量,推動黃河檔案信息化。
1.持之以恒
在黃河檔案宣傳過程中,檔案工作人員要起到示范作用,利用自身的優勢,充分利用黃河檔案信息資源開發、業務指導等機會,宣傳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性。檔案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黃河檔案信息資源系統查閱信訪信息、堤防管理信息、河道整治信息等,而且該項工作要持之以恒,進而擴大黃河檔案信息資源系統的影響力。
2.轉變觀念
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要轉變觀念,從之前“你求我供”的被動服務轉變成主動服務,在網上主動提供相關服務。這就需要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中要注重黃河檔案的價值開發,增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性,從而實現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提高人們檔案查詢的便捷性。
3.檔案信息深加工
加大黃河檔案宣傳力度,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爭取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入,進而對黃河檔案進行深加工。在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可以對黃河檔案信息進行開發、利用,引導人們正確使用黃河檔案信息資源系統搜集信息。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檔案基礎設施
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建設戰線較長、檔案信息量較大、信息采集難度較大,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離不開現代化設施設備的支持,因此,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1.加大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基礎設施的投入
檔案信息資源基礎設施是實現檔案信息化的核心,因此,加大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基礎設施的投入,可加快黃河檔案信息化建設,例如,購置黃河大堤上的涵閘采集設備、控導工程采集設施等。
2.加大維護費用的投入
黃河檔案信息資源系統的運行離不開人員的維護,因此,加大系統維護費用的投入,可保障信息資源系統正常運行,從而提高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質量,為黃河檔案信息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加強技術培訓,提高隊伍綜合素質
黃河檔案信息資源系統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其中技術含量較高,并且在建設、使用與維修方面,需要精通信息技術及掌握現代水利知識的高技術人才,因此,黃河檔案信息資源人才成為資源建設的關鍵所在,對黃河檔案高技術人才實施培訓成為必要措施。
1.專業技術培訓
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在采集過程中會運用大量的專業技術,例如,紅外線傳感技術、數據庫技術、通信網絡技術等,可以對黃河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為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培養大批熟悉信息采集技術、水利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從而滿足黃河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專業技術需求。
2.信息化系統培訓
黃河檔案信息系統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采集數據信息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在系統操作過程中也需要專門的操作人員,可以對黃河檔案管理人員進行信息化系統培訓,從而提高系統操作的效率。例如,智能化防汛指揮系統的建立,可以提高災情、旱情信息監測的準確率,有利于對黃河流域洪澇災害做出及時、準確的預報。對操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后,可以加快其操作速度,進一步提高災情預報的準確率。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