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從社會經濟發展的方面來看,近幾年的會計政策進行了改革,不僅廢除了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試,相關專業性院校教學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會計專業,一門知識信息量巨大,內容復雜繁瑣的學科,未來的會計崗位要求學生要具有參與企業的稅務管理的能力,了解財務管理等決策活動。因此,中職院校對會計專業人員的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如何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是中職院校面臨的共同問題。
一、中職院校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的發展,各個經濟領域的企事業單位都需要大量的會計從業人員,能具有專業的技能,專業的職能操守。由此,想讓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在就業時能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制定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而中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屬于初級、中級技能型人才,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和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為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較強的技術理論知識技能,在財務崗位工作中可以盡職盡責,有能力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面對新常態的挑戰,中職會計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于學生為主體,重在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在中職院校會計也要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要進行政治素養的熏陶,從而來端正學生的價值觀念。如果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問題,就會使得財務管理的難度加大,生活中也愛攀比等。所以,要注重對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全面能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二、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對滯后
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更適合面向中小企業、會計事務所等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等職業崗位。當前的培養理想是以綜合性全面發展的,是具有一定的良好的職業道德,精益求精的職業責任,較強的技術能力和創造能力;對會計專業技能也十分嫻熟,能夠從事各環節的財務管理工作的,成為一個具有復合型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但是,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現有的培養目標卻相對滯后,并沒有把現代的信息技術的融入到教學應用當中,未能充分體現現代教學的“智能化”的特色,不能滿足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導致培養目標偏離了現代社會的需求,使得人才供需出現了問題。
(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相對落后
目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基本的教學模式是重理論輕實踐,同時教學內容也滯后且不符合實際要求。比如說企事業單位中,經濟業務中的應收賬款管理中,既要求財務人員會記賬,還要會分析應收賬款拖欠時間、使用每種不同結算方式的利弊,選擇一個更符合經濟業務,并且最有利于安全性的結算方式。并在應收賬款回款中,設計激勵制度來鼓勵業務人員更好的進行催款工作,由財務監督辦理。而學校的教學內容卻相對滯后,沒有與時俱進,教學重點內容一般只是教會學生做會計分錄,對如何應收賬款管理實際方法卻談及甚少,很多新型的會計核算方式都沒有更新到教材當中。導致學生只學會會計專業基本知識,而不會再實際工作進行運用。因此,在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的教育內容相對滯后,導致所培養的學生的實際操作中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都較低。
(三)中職院校隊伍建設不夠完善
中職校園為了更好的培養專業型人才,特建設了優良的師資隊伍。隨著相關會計政策的推進,中職院校也迎合政策變化,也安排教師在企業中進行培訓的計劃,不定期派出老師參加各種培訓等等,但是平時教師的工作就比較繁雜,尤其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外,還要做課題申報、論文發表等教學任務。以及其他非專業性日常事務等,很多老師到企業實踐也是走形式,迫于完成學校規定的任務,往往沒有實質進展和成效。因此,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中職院校的會計教師隊伍建設還流于形式,沒有實質的教學成效。
(四)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建立不完善
由于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輸出與企業用人需求出現供大不應求的問題,校企聯動政策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但從調查中顯示,大多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校企合作程度不高,教學和實際生產融合的也不理想,未能取得教學的實質效率,并且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也不夠完善。首先,企業都有屬于自己的商業秘密,所以不方便給學生進行查看。更多的企業不愿意配合學校深入參與到企業日常的經營生產中去,所以可提供的實習崗位一般都是處理的最基礎的經濟業務,這對學生的實習教學能力培養是不利的;其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實現學校和企業“雙贏”很難,而企業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為了獲得盈利。所以,企業首先考慮校企聯動機制是否對企業有利,若沒有很大利益關系,就很難進行下去,需要更多的相關政策來進行扶持。
三、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一)加強院校和企事業單位學習合作
在新常態下,應當根據新常態的發展要求來構建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面對企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愈發明顯,需要強化中職會計專業人才的教師方式,為企業輸送更多的滿足于企業發展的職業性和技能性人才。通過企業中職院校的合理有效的合作,需要做到雙贏的目標。通過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在會計實操教學中,將企業的實際操作場地作為實訓基地。讓學生真正的走進社會,在實際的職場環境里接觸更多的有用的知識。通過在真正的職場中,學生進入實習狀態,為日后的就業提供有利的經驗。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通過會計相關的專業理論和實際的操作相結合,從而提升會計教學的實效性和規范性。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環境和平臺,給學生一個非常合適的鍛煉的機會,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有利的影響。
(二)以現代信息時代的會計崗位的需求來要求學生學習能力
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主要面向企事業會計工作崗位,包括出納、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會計核算程序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會計記賬、納稅申報、財務報表的編制都將會會計電算化所取代,而更深奧的財務管理、稅務規劃、內部控制制度以及信息技術系統維護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新技能人才。逐漸的會計工作性質和方式在發生轉變。在當前現代信息技術時代的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不光要滿足會計技術能力的要求,還應具備信息技術相關的新技能,具備較高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衍生出了更多的新型會計崗位,都將成為實際工作與會計知識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因此,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應只傳授傳統教學內容,還要融合在新時代的潮流里,拓寬眼界,利用好信息時代的優勢,將會計教學模式全面的推進改革,搭構成一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重新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中職職業學校專業的政策中的教學標準,結合實際的科學合理的專業需求,建立和完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而明確人才的素質和專業能力、知識等要求,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和落實,重點在培養學生的綜合實操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并且還要加強學生對企業實際崗位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在培養過程中貫徹到每一個環節,以深入了解會計崗位需求為目的,把培養目標與會計崗位需求緊密相聯。特別是信息化時代中新技能緊密結合。做到人才培養目標應滿足于學生的自身獲得就業的需求;不僅僅熟練掌握會計專業技術,還要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會計職業操守;同時使學生的職業發展目標和符合完整的會計專業更好領域的知識、能力;為學生在事業發展的道路上奠定基礎,使得會計人員的人文素質、思維方法都不斷的在提升和適應潮流 ,使其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得以提升;最終結合信息時代的優勢為會計專業人才帶來發展的前景,使學生抓住時機,掌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成為有用的復合型人才。
(四)加強師資團隊建設的意識
另外,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師資力量需要進一步的強化。對教師的數量、結構、素質能力等方面都要滿足于人才培養的要求。學生數與本專業專任教師數比例不成超出常規的比例。師資隊伍的建設要考慮到教師的文化程度、專業職稱、身體精力等各個方面,從而更好的形成一個專業的科學合理的師資團隊。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是一樣,面對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目標、新教學方式,其教師能力一定要不斷的強化,進行系統的培養。一是,教師要能熟練掌握基本的會計軟件操作。二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會計能力達到標準,可以熟練掌握現代的會計方法技術,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實現財務管理工作。三是,教師要有帶領學生和企業管理的經驗,不但要有教學新模式的頭腦,還要有企業的財務管理的豐富的實戰經驗。四是,教師需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通過微課、翻轉課堂等等運用到教學課堂當中,使教師在制作網絡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加入實際的信息化教學經驗。五是,教師要具備國際財務業務處理能力,對進出口貿易以及國際市場的財務技能了如指掌,所以培養和提高教師團隊的更深奧的國際貿易的財務處理能力重中之重。為更好的面向未來經濟時代的發展,做好教學的準備,打造出一個精良的教師團隊。
(五)建議學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
會計專業的就業面比較廣泛,市場需求量也很大,但對于初出茅廬的學生來講,社會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比如在薪酬方面都不太了解。并且,由于當今為信息時代,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新會計政策都在不斷的變動,因此學生要不斷的進入學習狀態,僅僅了解會計相關的基礎理論,是遠遠不夠滿足市場的需求的。因此,學生要深入的了解會計專業和就業發展,在將來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發展方向,才能使得學生在學習上更有動力,在會計專業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高。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的對自我的認知,首先,要能夠接受會計工作性質。會計是較高強度的復雜而又繁瑣的工作,因此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好惡,確定是否是自己想要從事的專業;其次,根據自身的性格特征來選擇會計工作發展的方向,比如會計師事務所還是私企單位;最后,就是綜合自身的全方面的技術能力,選擇規模怎樣的企業,薪酬水平等方面來考慮是否適合自己發展。由此制定好相關的職業規劃以及行動方案,來不斷的激勵自我,爭取通過學生自身的不懈努力進行會計專業性質的考試,進而拿下初級會計職稱、會計電算化證書,來確保自己的基本就業能力。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還可以繼續考取更高等級的職稱,來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同時教師也要有充足的時間與學生們進行交流,可以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還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教師還可以組織各項集體活動,為了更好的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執行力。從而提升自我的專業技術能力,同時還可以發揮自身特長,深刻的認識自己的所處的位置,從而增強自我的競爭力,不斷的努力進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常態下,中職院校為了更好的培養會計專業人才,需要優化教學模式,從而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中職院校要重新制定人才技能培養的目標,將更具體化的培養戰略應用到教學實踐當中。通過校企聯動的政策,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操環境和實習崗位,強化學生的技術能力,讓學生了解到市場環境對自身的能力進行職業規劃,更有利于學生進而的學習發展,使得中職院校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本文來源:《商業觀察》http://www.007hgw.com/w/jg/12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