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夏60大慶宣傳看地方主流媒體做好重大主題報道—— 以寧夏廣播電視臺為例
2018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作為地方主流媒體,寧夏廣播電視臺圍繞大慶宣傳共開設專欄20多個,在《寧夏新聞聯播》《全區新聞聯播》等廣播電視主要新聞節目播發稿件1570多條次,《新聞話題》《新聞觀察》等節目播發廣播電視專題新聞節目72檔,配合央視在《新聞聯播》《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等欄目播出各類報道27篇。微信微博、紅枸杞新聞客戶端、今日頭條大慶相關報道點擊閱讀量超過300萬次,將精彩的寧夏故事和精彩的大慶活動呈現在全區、全國乃至世界面前,得到了廣大觀眾、網友的稱贊,也得到自治區領導的高度認可。
一、十大主題報道內容豐富,全景展現寧夏輝煌發展成就
2018年年初,寧夏廣播電視臺經過反復多次討論,確定了《寧夏廣播電視臺關于自治區60大慶系列主題宣傳總體方案》。方案從時間劃分、主題提煉、總體要求、責任落實等多方面,全面細致地對大慶新聞報道工作進行了謀劃。在內容安排上,確定了大慶主題報道和特別策劃“10+N”報道格局,也就是十大主題的“規定動作”和若干特別策劃的“自選動作”同步推進、各有側重。“規定動作”突出全面及時靈活動,常流水不斷線,“自選動作”精雕細琢,出新出彩。報道從縱向暨時間的維度,橫向暨全國角度,講好寧夏故事,傳播好寧夏聲音,展示好寧夏人的精神風貌。整體新聞宣傳工作按照預熱、升溫、高潮、延續四個階段有序推進。
從4月10日開始,《寧夏新聞聯播》《全區新聞聯播》《早間新聞》《午間報道》《今晚播報》等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中統一開設了“喜迎自治區60大慶”主專欄,圍繞轉型發展新突破、脫貧富民新進展、生態立區新畫卷、改革開放新作為、和諧穩定新局面、民族團結新篇章、文化事業新成果、城鄉文明新風尚、旅游產業新亮點、從嚴治黨新氣象等10個主題分批推出主題報道,每天至少刊播1篇。這組系列報道以龐大的體量、詳實的數據,全景勾畫了自治區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為大慶前烘托氣氛、營造氛圍、引導輿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特別策劃創意無限,做出精彩做出亮點
為讓60大慶報道豐富多彩,形成全媒體宣傳熱潮,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在全中心廣發“英雄帖”,開展大慶報道創意策劃征集活動。中心在此基礎上進行梳理完善細化,推出了包括廣播電視和新媒體在內的特別策劃系列報道。
《我有傳家寶》以普通寧夏人家庭中珍藏的物品為由頭,通過講述寶貝承載的歷史故事和現實意義,挖掘故事中的家訓,寶貝里的傳承,來映襯寧夏60年的變遷。《媽媽的口弦》《父親的獎章教會我們永不言棄》等報道故事溫暖感人,鏡頭拍攝用心用情,令人印象深刻。
《寧夏時光》以自治區成立60年歷史為空間,選取了1958年自治區成立、包蘭鐵路通車、青銅峽水利樞紐建設、三線建設、包產到戶、揚黃灌溉等內容,重溫影響寧夏歷史進程的大事件,追尋曾經的人物、故事、過程、影響和奮斗精神。節目以演播室展現為主要形式,通過主持人講述,影像、聲音、圖片、文獻資料等多種方式的使用,為觀眾理清事件發生的脈絡,在時光穿梭中汲取智慧營養,在重溫歷史中思考未來。節目自8月中旬在《寧夏新聞聯播》推出后,反響熱烈。觀眾評論說,《寧夏時光》用歷史影視、照片、數字等反映寧夏的變化,喚起人的時代記憶,重溫那些奮斗精神,很有意義。
《囑托記心頭 攢勁奔小康》2016年7月習總書記來寧夏視察。兩年來,習總書記走過的地方發生了什么變化?群眾又有什么想對總書記說的話?《俺們楊嶺大變樣》《我們年輕一代有希望》《振興路上有座紅軍寨》《看我姚磨蔬果闖天下》《“一號工程”:超越自己只為了這句承諾》等報道回訪總書記的寧夏足跡,紀錄新長征路上的奮斗時光。報道故事講述細膩,人物姓格鮮明,鏡頭拍攝精益求精,增強了報道的感染力。
《我的寧夏我的家》集中展示寧夏五市在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華彩樂章。每期節目以現場、綜述、人物故事、海采和地標性航拍構成組合拳,每集節目時長8-10分鐘,播出后受到各地觀眾廣泛好評。
《筑夢新征程》按照民族團結、轉型升級、脫貧攻堅、綠色發展、文化浸潤5個主題,通過記者出鏡、分舉實例、點面結合的形式,展示了寧夏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發展思路和實際成效。節目有深度有思考有故事,在慶祝大會前2天開始播出,將喜迎大慶報道的推向高潮。
三、大慶活動報道爭分奪秒、準確及時,全方位立體呈現。
大慶期間的各項活動安保標準高、要求嚴。早在一個月前,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期間各項活動安排下發后,寧夏廣播電視臺就根據方案,仔細對照、反復研判、預排各項活動記者、報道發稿流程,并進行了細致的現場演練。在此基礎上,寧夏廣播電視臺列出了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和發稿清單,為大慶期間各項活動精準執行打下了堅持的組織基礎。
全身心投入,高效執行,確保報道及時準確。9月19日上午中央代表團抵達銀川河東機場后,采訪部各路記者嚴格按照采訪調度方案,提前到位,沉著應對現場各種變化。19日當天《黨中央代表團抵達銀川出席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黨中央代表團出席向寧夏贈送紀念品儀式》等多項活動按照計劃和預期,順利完成播出。當天晚上新聞節目播出后,新聞中心又繼續召開編后會,就當天鏡頭、稿件存在的瑕疵和第二天需要注意的事項,對全體上會編采人員再次進行部署。類似這樣的業務會議在大慶期間成為常態,從而將許多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保障了新聞質量。
用心用情,生動展示干部群眾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的壯志豪情。除及時準確做好中央代表團各項活動大慶報道外,將鏡頭對準各族各界干部群眾,《新聞特寫:親切關懷殷切希望祝福美麗新寧夏》《新聞特寫:為幸福歡歌為時代綻放》《新聞特寫:講述寧夏60年滄桑巨變凝聚塞上兒女逐夢力量》《新聞特寫:塞上兒女心向黨奮進逐夢新征程》《新聞特寫:六十大慶共同見證》等報道第一時間將群眾代表現場觀看習總書記題詞“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的激動心情,把自治區60年來的寧夏的巨變、百姓的獲得感、對祖國的真情祝福、永遠銘記以黨中央的親切關懷進行了生動傳遞,營造了60大慶喜慶、歡樂、感恩、奮進的良好氛圍。慶典活動后,還迅速組織記者分赴各地各單位,組織采寫了《砥礪奮進共圓夢想—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大慶在社會各界持續引發強烈反響》《不負殷切期望奮力建設美麗新寧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慶祝活動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這些報道撫今追昔、展望未來,展現了寧夏各族群眾滿滿的自豪感、認同感和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的壯志豪情。
四、融合傳播,魅力凸顯,讓世界認識不一樣的寧夏
融合傳播是時代需要,也是60大慶報道的基本理念。無論是主題報道還是特別節目,在策劃之初,就把適應新媒體融合傳播作為一項基本要求,所有報道組織實施中,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融媒工作室同步參與、同步跟進。
《遇見寧夏》微視頻欄目漸成品牌。從8月初開始,寧夏廣播電視臺新媒體開始打造《遇見寧夏》短視頻系列節目,節目以中心海量自有新聞素材為基礎,加上部分新媒體自采原創內容,通過清新活潑的配樂、流暢時尚的包裝,剪輯制作成1-2分鐘時長的微視頻,共發稿近百條,全網閱讀量近百萬次。例如8月17日推送的《四條高鐵同時建設“高鐵時代”正向寧夏駛來》單條閱讀量就達13.9萬次。電視政論片《家園》熱播后,立即對專題片進行了適合互聯網傳播的二次剪輯加工,以微視頻的形式于大慶活動期間密集推送,共計32條,全網曝光量超200萬次,其中的《五個人五個民族,這個家庭不一般!》單條推薦量就達45萬次,讓政論片《家園》中生動鮮活的寧夏故事得到充分、有效的二次傳播。
《我為寧夏送祝福》傳遞全球“寧夏心愿”。活動通過臺內各新媒體平臺向所有寧夏人以及了解寧夏、喜歡寧夏的觀眾、網友征集祝福小視頻。來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建設者、教師、學生、媒體工作者、商會、校友會以及外國友人等共計發送祝福視頻200多條,經過中心精心剪輯包裝后,在《寧夏新聞聯播》以及中心微信、微博、抖音、今日頭條、紅枸杞、央視新聞移動網等各平臺推送,總閱讀量20萬+,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傳播效果,創造了天南海北“寧夏人”送祝福的熱烈氛圍。
《走嘞走嘞去寧夏》視頻直播吸引250萬粉絲參與。9月20日寧夏60大慶當天上午9點到12點,央視新媒體部和寧夏廣播電視臺共同推出3個小時新媒體直播《走咧走咧去寧夏》。全面系統展示了寧夏的經濟發展、人文歷史、風俗風貌。直播通過央視移動新聞網、央視新聞客戶端、寧夏網絡廣播電視臺、紅枸杞客戶端、寧夏廣播電視臺寧夏廣播電視臺新浪微博、頭條號直播,共有252萬全國各地受眾觀看并熱情參與互動。
在中央代表團來寧期間,各項活動備受關注。寧夏廣播電視臺在紅枸杞客戶端、微信等平臺的發稿上,在嚴格審核的基礎上,快速準確地傳達第一手信息,將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誼送到寧夏各族人民心頭,受到廣大網民的熱烈歡迎。
寧夏廣播電視臺主動作為、強化溝通、精心策劃組織、高質量采訪制作,配合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朝聞天下》等節目中濃墨重彩推出慶祝自治區60大慶新聞系列報道。《砥礪奮進六十載 塞上寧夏譜新篇》欄目播出了《寧夏:創新驅動用實干點燃發展引擎》《寧夏“不見面馬上辦”行政審批改革見實效》《閩寧協作共奏脫貧攻堅的時代合聲》《綠色經濟塞上江南新名片》等報道。《朝聞天下》《你所不知道的寧夏》系列等報道讓全國觀眾看到了一個欣欣向榮、充滿活力的精彩寧夏。《飛越寧夏》系列宣傳片以直觀的航拍鏡頭展現寧夏秀美風光和各行各業取得的驕人成績,主要分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沙漠遍綠洲塞上有江南”、“高新產業推動創新車輪”等。這一系列在央視和本臺陸續推出后,受到全國觀眾、新媒體熱捧。
此外,從9月初開始,新聞中心每周推出一款《喜樂迎大慶》小游戲,包括《寧夏美食哪里跑》《寧夏美景亮出來》《愛要大聲說出來》,分別從美食、美景、文化等方面,寓“宣傳”于“游戲”,讓廣大網民走近寧夏、了解寧夏,共吸引超過13萬+網民參與其中。此外,新媒體平臺的《數說寧夏》欄目和新浪微博對自治區成立6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直播,都圖文并茂地勾勒出了寧夏60年發展脈絡。
五、做好重大主題報道的幾點體會
提高政治站位、突出主題主線是做好重大主題報道的前提和基本要求。60年的時間,給大慶報道提供了無比豐富的內容,也對如何確立報道主線,講好寧夏故事提出了新的要求。寧夏廣播電視臺按照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的總體要求,突出大慶報道的政治性,著力營造隆重熱烈、喜慶祥和的大慶氛圍,充分展示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歷史性變化和全區各族人民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生動展現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精心策劃、細致部署是確保大慶重大主題報道安全及時、豐富熱烈的關鍵。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大慶主題報道持續時間長、活動密集,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臺黨委統籌把握、部署有序,宣傳管理及時有效,各階段報道任務清晰明確。從前期預熱宣傳到大慶期間各項報道爭分奪秒有序開展,對每一個流程環節進行提前謀劃部署安排。每一天次的編播例會、不定期的報道策劃會將各項任務細化落實為一組組報道,由此建立了更多的大型宣傳報道的經驗。
堅持把人民作為新聞報道的主體和服務對象,是重大主題報道的鮮明立場。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些成就歸功于人民。在大慶報道中,堅持以人民做新聞報道的主題和服務對象,才能創作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不論是《奮斗新時代》還是《囑托記心頭 攢勁奔小康》系列,都將鏡頭牢牢地鎖定在最基層百姓的身上,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語言,講述百姓故事,傾聽他們的呼聲。在大慶的各項慶典活動中,多組特寫報道,有層次、有聲勢,將寧夏百姓對中央關懷的熱烈反響及時全面地呈現。
勇于創新、融合傳播是增強重大主題報道吸引受的鮮明特色。創新是新聞媒體開創新局面、實現新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大慶報道的特別策劃中,寧夏廣播電視臺從理念、內容、方法手段等多方面,打造出了一款又一款風格迥異的“大慶定制報道”,讓觀者耳目一新。《寧夏時光》這一類型節目是寧夏廣播電視臺首次嘗試。拍攝之前,節目組數次舉行策劃座談活動,走訪自治區檔案館以及五市相關單位,查證史料,遴選內容,推敲選題。在錄制過程中,通過演播室浸入式的燈光和舞美,營造出富有年代感的講述氣氛,代入感強,頗具新意。《我的寧夏我的家》在虛擬演播室錄制“數說”環節,讓枯燥的數字通過形象的動畫語言變得鮮活起來。《喜樂迎大慶》小游戲系列充分運用H5,把寧夏元素巧妙植入游戲中,讓人在“欲罷不能”的游戲闖關中,完成了對寧夏美食、美景的接收。融媒體產品《我為寧夏送祝福》采用“內容眾籌”的方式,面向互聯網用戶征集視頻,讓網友講述征集的“寧夏情結”,形成全民參與、熱情互動的傳播態勢。
眾志成城、頑強拼搏的工作作風是重大主題報道取得成功的保證。從黨的十九大報道到年初的自治區兩會,從全國兩會到大慶報道,寧夏廣播電視臺全體采編播人員幾乎是無縫對接地投入到了一場場的重點宣傳戰役之中。為了做好大慶報道,許多同志放棄休息帶病連續奮戰,有的同志推遲婚期一連多日深入基層采訪報道......正是各崗位同志以強烈的創新意識、擔當意識、拼搏精神履行職責和使命,才能保證大慶報道各項報道順利開展,按期呈現在受眾面前。
本文來源:《記者搖籃》:http://www.007hgw.com/w/qk/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