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編能力培養對策
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構建了多元開放、智能高效的新媒體時代,這在無形中為傳統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新媒體時代和傳統媒體時代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但是受新媒體信息環境的影響,新聞采編工作的推進面臨嚴重的辨識阻礙,對于新聞信息的真假傳播、渠道核驗都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交互傳播中,每一個受眾都不單只是新聞的接受體,更是積極的參與體。這一時代背景的形成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加速自己的職業技能,根據現采編工作的發展走勢設定不同的傳播路徑,使新聞機構在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做出積極的轉變。
一、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編工作的時代背景
顧名思義,新媒體指的是當前“萬物皆媒”的一種環境,是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一種媒體形態,它綜合了數字雜志、數字媒體、移動網絡、觸摸媒體等多種媒體傳播形式,相比較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新媒體也被稱為“第五媒體”。在悄然之間,新媒體改變著人們的方方面面,使人們的生活變得五彩斑斕。騰訊、微信、微博等多種科技形態融入人們的生活,在涵蓋了多種數字化形態的同時,使新聞采編工作的呈現變得更具時代下和創新性。
在演變形式上看,新媒體采編工作的信息資源渠道更加混雜,無論是專業的采編的新聞采編人員還是普通的大眾傳播群體,都需要借助網絡信息技術進行多渠道的新聞傳播。以此促進采編信息資源載體的多元化,為大眾提供更多輔助性的信息工具,使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能夠利用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多種不同的媒介載體,從而完成新聞采編工作的各項詮釋。
二、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編能力所需的業務素養
(1)新聞采編業務流程的全面轉變
在新媒體的發展背景下,采編業務流程的轉變需要遵循新聞工作的傳播特點,對自身業務流程進行全方位的變化和重組。對于新聞采編人員來說,需要對海量的信息進行深度的開發,通過深入挖掘新聞線索和價值內涵,加深多不同類型的媒體融合,利用其傳播介質的差異性,逐步實現對不同新聞產品的優化和加工。同時,在對新聞背景性信息的挖掘和開發下,要保持新聞內容的真實感和現代感,通過開發多媒體技術中的優勢資源,使新聞工作者能夠整合龐雜的資源,完成對新聞內容的充實和優化。
(2)新聞采編工作模式的不斷創新
在一個“人人皆記者”的傳播渠道下,采編工作模式從傳統的結構模式中拓展出來,構建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工作結構。其主要區別在于新聞工作自身愈演愈烈的“交互性”。當前,新聞采編工作已經不至是單純的新聞單項傳播,還是一個結合大眾新聞傳播力量的工作模式。新媒體的出現,加速了“面對面”的工作傳播態勢,以多維度的網絡體系,實現了對現代新聞采編工作的實時優化和傳播。
三、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編能力培養對策
(1)新聞敏感度培養
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要想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新聞敏感度”的具備至關重要。對于新聞創作者來說,一個新聞作品的呈現需要記者在采訪中找準新聞線索的切入點,具備正確的判斷能力和全面的職業能力。新聞記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正確的價值觀念,堅持新聞制作的原則,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夠在洶涌的信息洪流之中找到新聞的切入點。這樣媒體工作者才能在眾多信息中,增強新聞的吸引性。記者要嚴守新聞發展的主要脈絡,在增強新聞吸引性的同時,堅定方向,時刻明確自身所具備的職業責任。尤其是要始終抱著對于事實負責、社會負責的態度,在新聞敏感度的建立中融入社會主義精神,從而提高記者的職業能力,使新聞工作者能夠在平淡無奇的作品中找到發人深思的地方。
(2)創新采編方式培養
在以往新聞采編的工作中,新聞記者主要采用簡單的現場采訪形式來完成,這種傳統的采訪方式雖然在傳播效率上體現的較低,但是在幫助記者甄別新聞真假的過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優勢。網絡信息技術的融入雖然使新聞采編工作具備更大的優勢,但是也明著采編事實真假性的問題。為了最大程度上弱化新聞采編工作中的各項問題,記者要通過走訪、調查、核查等不同的形式,在原有的采編工作上,融入網絡技術和視頻技術,使新聞采編工作融合現代、傳統為一體,新聞作品的呈現更具說服力。
(3)新聞開發深度培養
對于新聞記者來說,即使是同樣的新聞發生點,但是在無意識的人看來,沒有內在的價值和深度,但是在新聞工作者的視角下所看到的作品就迥然不同了。受新聞采編工作的影響,記者要在深度開發的過程中,進行不同形式的篩選和整合,通過適當的新聞媒體、報道時機和傳播形式,圍繞多個層面來報道新聞事件的影響和原因。尤其是對于具備較強實效性的新聞事件,要進行深度的解析。不斷增強專業采編人員對于新聞深度的認識。通過專業的培訓,鼓勵記者在實際采編中進行深度的挖掘,使新聞以多角度、多形態的視角呈現出來。
四、總結
綜上所述,首先,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化加速了對新聞傳播手法的轉變,使得新聞的時效性更加突出,也為新聞編采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工作壓力。信息數量的激增使新媒體之中包含著大量的信息,在構建一個國際信息網絡的背景下,對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廣大新聞工作者要圍繞網絡信息的大環境,以提升新聞質量為抓手,促進記者新聞采編能力的培養,使新聞事件的呈現能夠更具說服力、教育力和公信力。
本文來源:《記者搖籃》:http://www.007hgw.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