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視域下紙質媒體記者轉型策略
信息化時代,計算機、互聯網等先進科技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并產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新型媒介傳播格局的形成。所謂自媒體,又被稱為“公民媒體”、“個人媒體”,主要是私人化、普范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現階段的自媒體發展已然邁入新的高度,具體包括微信、微博、百度貼吧等等,對紙質媒體記者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在自媒體所構筑的新型信息傳播格局下,公眾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自己需求的信息。但是相比之下,紙質媒體由于版面、印刷、運輸等多重因素影響,存在消息容量小、傳播速度慢等劣勢,記者只能通過文字、圖片對新聞事件進行描述和報道,降低了受眾閱興趣。在這樣的環境出沖擊下,紙質媒體的影響力不斷削弱,采訪對象重視不足,甚至心存拒絕,導致紙質媒體記者面臨著巨大工作困境。但是客觀維度上講,紙質媒體記者在專業方面仍舊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對新聞事件的解讀更加深刻,容易引發受眾思考。
二、自媒體視域下紙質媒體記者轉型策略
(一)革新思維意識
思想是行為的主導,其認知高度直接影響了后期實踐工作效力。自媒體視域下,紙質媒體記者要想成功轉型,就必須要做出適時恰當的改變,緊跟時代潮流,主動迎接挑戰,以為受眾提供更加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在自媒體打造的信息傳導新格局下,其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互動性強等諸多優勢性能表現,加之海量信息承載,迅速充滿了人們的視界,得到了普范認可和青睞,對傳統媒體地位產生了巨大沖擊,但同時也意味著新的機遇到來。新時期,紙質媒體記者要想在激烈的競爭格局中謀生存、求發展,就必須要客觀看待形勢,更新思維觀念,主動適應社會局勢變化,積極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以緊緊抓住自媒體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在職業發展規劃上做更大進步。另外,值得著重指出的是,自媒體視域下,無論信息傳導模式如何變化,紙質媒體記者都不能丟棄自己的靈魂和價值觀,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觀,勇擔責任,樹立高度的職業道德意識,如此才能在行業中建立權威,用專業的角度審視問題,最終贏得受眾的認可和喜愛。
(二)提高甄別能力
融合媒體時代,基于互聯網絡應用發展起來的自媒體,集整了海量信息,包括文字、圖像、視頻等,為用戶帶來了全部感官體驗,對于信息的呈現更加全面、立體、形象,因而備受推崇。在大眾快速閱讀需求的導向下,自媒體較之紙質媒體表現出了諸多無所比擬的優勢。但與此同時,在相對開放、自由的互聯網虛擬空間內,自媒體集合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甚至部分人為了引起公眾輿論效應,大肆傳播虛假信息,直接影響了受眾判斷,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對此,紙質媒體記者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牽引,提高信息甄別能力和整合能力,最大限度地還原新聞事實真相。在具體踐行中,紙質媒體記者應具備良好的吃苦精神,深入新聞一線,善于挖掘真相,并通過可靠素材,言簡意賅的表述出來,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同時,自媒體視域下,各類信息更迭頻繁,但是仍舊聚焦熱點新聞事件,為了避免雷同,有效跳出同質化競爭泥沼,紙質媒體記者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擴展切入視角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產品傳播價值。
(三)突出專業優勢
在當下網絡媒體盛行的社會傳播格局下,自媒體發展為每個人提供了足夠的發言權,其不僅僅作為信息接收者,同時還扮演著信息發布者、信息傳導者的多重身份角色。受此影響,部分人群提出了“社會還需要記者嗎”的質疑。從整個社會治理布局的視角上講,答案必定是肯定的。這是因為,在相對開放的互聯網虛擬空間,各種各樣的信息混雜,充斥著人們的視角,單靠某些方面信息的呈現,并不足以支撐判斷其真假,不免會感到迷茫、困惑。受此影響,自媒體上滋生出了大量虛假信息,產生了錯誤的輿論導向,甚至影響了人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而紙質媒體記者的價值由此凸顯出來,其本身經過多年的專業訓練,普遍具有高度的職業素養,在堅定的政治立場導向下,通過敏銳的觀察力、鑒別力,客觀審視新聞事實,進而做出深度分析,誘發人們的深度思考,幫助他們答疑解惑,繼而宣導社會正能量。對此,紙質媒體記者應該深刻認識到自身角色定位在自媒體視域下的轉變,加強自主學習,不斷提高綜合素養能力。同時,其還應該善于借鑒創新,充分吸收自媒體報道形式新穎、語言生動活潑等特點,將報道深入人心。
(四)面向全能發展
如上分析所述,自媒體的發展,觸發了傳播行業領域的深度變革,給新聞的生產方式及記者的工作模式帶來了巨大影響。為了更好地迎合時代需求,紙質媒體記者應注重順勢而行,精準定位自身角色功能,不斷加強自主學習,從而朝著全能型人才的方向不懈努力。具體而言,紙質媒體記者要深度了解互聯網所帶來的新變化、新趨勢,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特性,不斷完善自己的學識結構,豐富自己的格局,善于通過多種方式汲取力量,進而提升綜合素質素養,努力成為社會公平正義的有力維護者。自媒體視域下,現代信息傳播的典型特點是多樣化、互動性,集合了包括文字、圖片、影像、視頻等各類資源,并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跨時空交際,最終所獲得的傳播效果更佳。為此,紙質媒體記者要善于打破傳統思維觀念的束縛,調整新聞生產方式,充分利用新技術、新載體的功能優勢,創新新聞傳播內容、方式及形式,附著上鮮明的時代特色,致力于成為一個多面手,將采訪、協作、攝影、錄像、編輯等等能力集于一身,為受眾帶來更加專業、便捷的服務體驗。
結語:總而言之,自媒體視域下,紙質媒體記者的轉型發展十分重要和必要,是紙質媒體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其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應注重從多個角度入手,調整思維格局,以經濟市場為導向,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能力,以更好地迎接挑戰。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踐行策略。
本文來源:《記者搖籃》:http://www.007hgw.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