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青春電影翻拍中的東方底蘊
新世紀以來,亞洲的青春電影創作發展繁榮,類型化創作趨于成熟,作品不再只停留于“校園童話”“情竇初開”等青春話題表象,而是在表現手法和敘事策略中都呈現出一種雜糅、多元、綜合的創作特點。可以說,隨著青春電影類型的逐漸成熟,亞洲青春電影在創作中對青春思考、青春想象和青春文化都得以有更為深刻、廣闊的表現。在亞洲青春電影豐富多彩的創作中,不乏有相互之間對于優秀青春片的翻拍,甚至有成功的電影作品被幾個國家輪番進行本土化創作。無疑,翻拍是類型電影創作的一種常見手段,對已經在市場檢驗中取得成功的作品稍作調整,合理的融入在地元素進行加工,從預期效果來看在商業與品質上有著雙重保障。
從翻拍的前提來看,亞洲各國的青春電影創作互相翻拍離不開亞洲地區文化親緣的基礎,不會像翻拍歐美國家電影時產生對價值觀、習俗等方面的接受落差,從而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共鳴。在漫漫的歷史長河積淀中,亞洲各國在文化、歷史和風俗道德有著很多共享和相通的地方,其中以儒學為核心的儒釋道文化是亞洲傳統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亞洲人的宗教、人文和價值觀念。
本文對于翻拍樣本的研究并不是從不同版本的作品中找差異,而是從翻拍過程中的延續看亞洲各地區對于文化的認同。并且,通過對于翻拍的青春電影文本分析可以發現,其創作中對于傳統文化精神內核與現代社會、青年群體的縫合較為成功,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可以說,亞洲青春電影創作中的翻拍既體現了亞洲各國之間文化的共性,同時也是對于這些相通的文化共性的再一次表現和發揚。
“仁愛”思想的青春抒發
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而言,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需求始終不可或缺,無論是父母的關愛、朋友的分享或是戀人的陪伴,都可能成為跨越青春藩籬的重要支撐。梳理翻拍的青春電影可以發現,表現情感的單純真實是青春電影的重要主題。《陽光姐妹淘》《偉大的愿望》中主人公之間堅守友情,《世界中心呼喚愛》《暹羅之戀》表現青春期純純的懵懂初戀,《奇怪的她》《快把我哥帶走》則是家庭親情對青春的呵護。抒發情感并不是青春電影的獨創,但追求情感的極致與純粹卻是青春的標志,而這也正是儒家精神所崇尚的“仁愛”。孔子認為,人必須有真性情,有真情實感,為此方可行“仁”①,儒家文化把“仁者愛人”視為一個人日常生活的行為標準和人生追求。
儒家精神以“仁愛”為本,注重人倫親情、孝悌友信。《快把我哥帶走》講述了喜歡惡作劇的哥哥時分總是熱衷整蠱妹妹時秒,搶妹妹的烤腸、騙妹妹的零花錢,這個不靠譜的哥哥在時秒心中如噩夢一樣存在。而在時分成了閨蜜妙妙的哥哥,當時秒成為旁觀者后才發現,原來之前哥哥對自己所做的種種的背后都是煞費苦心的保護與愛。這部誕生于日本的動漫作品,經過影視化創作后在中國取得市場好評,不得不說是這份真摯的“孝悌”情所帶來的強烈共鳴。
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②所以,“悌”也經常會用來作為朋友的交往規范,贊揚重義輕利、舍生取義的勇氣與膽識,《陽光姐妹淘》《偉大的愿望》等作品中真摯的友誼是翻拍作品選擇和延繼的主題。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儒家仁愛思想的理論根本就在人的情感,擁有真情實感的人才是完整無缺的。日本青春電影《世界中心呼喚愛》創作于2004年,亞紀和朔太郎是一對純情的校園戀人,兩個喜歡聽廣播的年輕人,通過磁帶相知相勉。不幸的是女孩亞紀身患癌癥不久就離世,朔太郎在10年后再次打開磁帶,回憶那份純真的愛情。當2016年中國進行翻拍創作時,對這份感情作了進一步理想化處理。10年后的柯達(朔太郎)依舊無法忘卻夏葉(亞紀),在約定的日期潛入深海去尋找夏葉的靈魂,最終在一場幻境中升華了這份無法釋懷的愛。
小清新中的“自然無為”
在亞洲青春電影創作中,有一種創作風格獨樹一幟,以清爽新鮮的影像和平淡雋永的敘事為標志的青春文藝電影,這種風格被稱為“小清新”。“小清新”風格對自然的崇尚對應契合了道家文化的“自然無為”思想。道家與儒家在亞洲文化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道家講求“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老子把“天”、“地”、“人”當作是平等的,都是“自然”的產物。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倡導順應自然規律,不刻意不強求,重視自然、返璞歸真。
《莊子·齊物論》中說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將人與自然視為和諧統一的整體。《小森林》中記錄了在城市生活遭遇挫折的女孩市子回到故鄉小森尋找慰藉,種下種子、采摘野果,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悉心制作應季的食物,感受大自然的饋贈。影片中運用大量空鏡頭和自然界生物的特寫來呈現自然之美,通過如油畫般的風景來喚起觀眾對自然的親近感。市子在勞動的過程中觀察植物、動物和天氣,思考自然之道和生活的意義,“西紅柿很頑強,隨手丟下的種子到第二年也能發芽……另一方面,西紅柿又很脆弱,持續下雨的話就會枯萎。”影片傳遞出一種簡樸自律的生活態度、傳遞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③
道法自然不僅僅表現在對自然環境的返璞歸真,也體現在對人的自然本性的一種舒展和釋放,道家提倡順人性而為,遵從道法自然,不要扭曲個人的本性。泰國青春電影《暹羅之戀》中,用安靜恬淡的鏡頭講述了少年tong和mew之間的一份青澀的同性之愛,影片敘事含蓄、質樸,而對兩位少年這份不被主流道德所接納的情誼,影片既沒有負面的批評也沒有刻意的煽情,而是讓這份青春的覺醒自然流露。越南青春電影《愛》在對《暹羅之戀》進行翻拍時,選擇將兩位少年的情感置換為兩名少女的情愫,但在人物和情節設置上依舊與原作相似,將同性之戀的自然與本真完美詮釋。亦如莊子所言,“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絕,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約束不以纆索。”
青春成長的“頓悟”
青春電影往往以呈現青少年成長的困惑、迷茫為敘事線索,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事件后解開困惑,收獲成長,這個感悟的過程就是“頓悟”。“悟”乃是佛家文化的一個重要思想,如“頓悟見性”、“大徹大悟”等等,竺道生提出“頓悟成佛”,認為經歷了了頓悟才能成佛,禪宗更是把頓悟看作是修行的法門:“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南宗的“頓悟”是在日常生活中,被某事、某物觸發,突然悟道佛心,所提倡的“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是要去教義化、去經典化,在日常生活中學[]。在佛教理念中,人在“頓悟”后實現精神的超脫,而在青春的成長過程中,“頓悟”象征著“破繭成蝶”的成長。
《偉大的愿望》中的南俊和甲德,整日胡作非為的高中生,他們的死黨、曾經的玩伴高煥因為漸凍癥躺在醫院里。在一次探望高煥時,南俊二人從高煥媽媽處得知高煥即將離世,兩位好友決定要幫助高煥完成人生的愿望。在完成愿望的過程中,兩個中二少年吃盡了苦頭,卻沒有動搖過為高煥實現愿望的決心。幾經周折后,在大家的幫助下高煥臨終前達成愿望,沒有遺憾的離開了,南俊和甲德看著高煥的遺言和三人曾經打鬧的照片陷入沉默。頓悟后的從前煙不離手的南俊開始勸說他人戒煙,甲德也開始和家人好好相處,兩人都開始認真面對自己的青春,等待長大。
青春的頓悟既可以關于友情、愛情也或許是理想和人生,在選取的青春電影文本中,原作或是翻拍都特意將“頓悟”情節設計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成為青少年們成長的標識,也是影片主題的升華。《世界中心呼喚愛》中的柯達,十年間一直難以忘懷初戀夏葉,最終柯達在潛入海底后得到頓悟,對逝者最好的祭奠就是積極的生活。《陽光姐妹淘》里娜美整日活在家庭瑣事里,早就忘記了自己曾經的理想,在經歷了與姐妹淘的重逢、告別等一系列事件后,領悟要找回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公。
近年來,國內電影學術界以“亞洲作為方法”的思路對亞洲電影文化與審美經驗進行分析,積極建構立足亞洲并會通全球的亞洲電影風格。與此同時,亞洲各國間的電影翻拍、合拍等活動日漸頻繁,合作途徑與合作方式也在不斷多元化。青春電影作為一個不斷成熟完善的創作類型,具有一定的研究探討價值。而正如文章的開頭所說,這些翻拍現象中所蘊含的文化共性是實現亞洲電影風格的基礎和不盡源泉,相信能夠對中國當下的青春電影創作帶來一些借鑒。
本文來源:《聲屏世界》:http://www.007hgw.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