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創新途徑
融媒體時代指多種媒體共同存在、協同發展,這種時代背景下,群眾新聞獲取擁有了較高的選擇權限,高流通性、高互動性的新媒體更加受群眾的喜愛,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受到沖擊較為嚴重,急需進行創新打破現實困境。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媒體創新的必要性
電視媒體在傳播渠道中地位下降。傳統媒體時代,由于傳播手段的缺乏,電視媒體一直在傳媒行業中占據著霸主地位,受眾在信息獲取進程中沒有過多的選擇,這也就導致了電視新聞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自我發展的特征,即其與受眾距離感較強,不會主動關注并滿足受眾的個性需求。但融媒體時代,受眾信息獲取的渠道明顯增多,且手機媒體、網絡媒體相較于電視媒體,具備可移動性與高交互性的特征,在受眾群體印象及使用頻率中均占據優勢地位,電視新聞媒體若不進行創新,其在傳媒市場中的地位與影響力將會越來越低,最終演變為特定種類信息的傳遞渠道。
電視新聞媒體核心競爭力的轉變。傳統傳媒行業背景下,信息發布均帶有一定的延時性,而電視以其基礎受眾數量較多的特點占據了新聞媒體的主要市場。但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制作與發布的時間明顯縮短,甚至部分自媒體在某些重大新聞報道層面已經實現了基本零時差。電視新聞媒體的渠道優勢已不復存在,其傳媒市場核心競爭力已經演變為新聞制作的精度與質量。新聞工作的核心內容發生了轉變,急需制度及工作流程的創新適應這一改變。
電視新聞主題報道
在我國背景下,電視新聞主題報道中的主題為一個特指名詞,主要指與中國共產黨或者我國政府工作內容相關的主題事件,其以對政府政策與黨的思想傳遞、分析為基礎,期望幫助群眾建立良好的思想意識與社會認知,進而實現輿論的治理與凈化。從其主要內容中不難看出,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常具備的特征有:政治視角較為突出。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從本質上來說是代替政府向社會群眾發聲的媒介。因此,突出的政治視角是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本質特征之一。這種特征主要表現為,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內容以政治事件與政治思想為主;其對新聞事件分析以政治視角為主;其在新聞介紹及評述中使用的語言帶有明顯的政治特征。
群眾距離感較強。群眾距離感較強可以看做政治特征明顯的衍生特點,政治視角就決定了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對于群眾來說更多的為引導教育,而非適應。與群眾的實際需求通常有一定出入,從而導致受眾在擁有自主選擇權利時,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常不在選擇名單之內,其發展受到較為嚴重的限制。
直觀性較差。直觀性較差主要體現在主題報道的新聞評述中,由于解讀的角度政治特征較為明顯,新聞評述的內容通常會表現出一定的籠統性,對于受眾指導意義不強,受眾從中獲取的信息不夠直觀,主題報道傳播效果存在局限。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創新途徑
注重品牌意識。品牌的概念在商業中應用較為普遍,主要為通過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吸引一批相性較高的固定受眾,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較為良好的成果。不同于傳統媒體環境,融媒體時代下,各大媒體的工作重心已經轉變為增加受眾的粘性,如大型網絡媒體的會員制度、小型媒體的用戶服務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用戶粘性增強手段。這種現象表明了,現代媒體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用戶認知的競爭,與商業競爭有著高度相似性,但受電視媒體渠道的限制,許多媒體營銷手段新聞主題報道中使用難度較高。因此,樹立固定的節目品牌對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在融媒體時代中獲取全新的發展動力有促進作用。
首先,節目質量的控制。媒體品牌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受眾對于媒體輸出信息質量的認可程度,節目質量是媒體品牌建立的基礎。第一,加強新聞制作的細節。新聞主題報道以論述為主,不屬于時效性極強的新聞種類。同時,新媒體在新聞報道與傳播速率層面,擁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受眾在觀看新聞主題報道時對新聞內容已經有了基礎了解,其不再擔負有咸使聽聞的任務,新聞制作的限制時間明顯放寬。因此,在新聞主題報道制作進程中,相關人員應當加強細節把控,保證新聞制作的完美,以高質量實現融媒體時代中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特殊定位,增強主題報道在群眾印象中存在的必要性。
其次,保證新聞的真實性。真實性是新聞制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電視新聞主題報道一直以來的基礎堅守。本文單獨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海量虛假新聞是融媒體時代的一大特色,甚至存在部分電視媒體受新媒體的誤導,在信息發布進程中包含了部分片面觀點。這種背景下,新聞主題報道要加強新聞內容真實性的把控,所有新聞信息以實際證據為主,且最好由自身系統內記者實地采集,避免受媒體大環境影響,發布部分虛假或者片面的新聞。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不僅有利于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長期發展,也是作為政治代表的主題報道發揮其作用與價值的基礎要求。
再次,欄目固化。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因其具有較為鮮明的針對性,即當主題不存在重大事件時,其有可能在群眾視野中消失一段時間,這對于媒體品牌建立來說,是一項災難性的舉措。電視媒體在新聞主題報道制作進程中,可將同類型的主題合并,并賦予其一個共同的名字,在不同內容報道進程中,使用副標題加以表示。此種方案的好處在于使新聞主題報道可以作為一個固定的欄目每天與觀眾見面,而接觸頻率的增加,必將帶來用戶好感與粘性的提升,利于媒體品牌的建立與長期發展,使電視新聞主題報道擁有足夠的傳播力與影響力,更好的發揮其本應具備的價值與意義。
最后,節目內容比例的調整。對于新聞主題報道來說,其內容種類較為簡單——描述與評論。傳統媒體背景下,新聞制作進程中描述所占有的比例要高于評論。但在融媒體背景下,受眾在收看主題報道前對于重大新聞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這種狀況下,過多的描述對于受眾來說是缺乏實際價值的。因此,新聞制作的內容比例應當進行適度的調整,提升新聞評論所占有的比例,使新聞主題報道更加符合現在受眾的主體需求,也更好的對受眾進行思想意識教育與培養,提升新聞主題報道所帶有的政治功能。
新媒體布局。多媒體布局是融媒體時代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電視新聞主題報道也無法避免。且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新聞發布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互動性較強等特征,無論是從媒體自身發展或是專題報道價值發揮的角度,新媒體布局都有較強的必要性。
在傳統認知當中,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工作者受過于穩定的工作環境影響,其在新媒體平臺布局進程中會產生一定的不適應性,如無法充分發揮新媒體高互動性的優勢、新聞制作速度比不上專業的新興媒體、放不下自身作為行業權威的身段等。但需要明確的是,新媒體布局過程中,電視新聞專題報道并非不具有自身優勢,如在人們印象中,電視新聞專題報道作為行業標準,新媒體布局是一種向下兼容的行為,不存在受眾接受的阻礙;如電視新聞專題報道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在新媒體環境中定位較為獨特,擁有一定數量的基礎受眾。
電視新聞專題報道新媒體布局中需要注意的有:1.先網絡后電視。這種先后是指時間層面上的區別,而非重要性的差距。即新聞主題報道制作進程中可將文字稿件在新媒體平臺上預先發布,而后再進行電視新聞的制作與處理,提升自身新聞稿件流通范圍的同時,也會使部分人員對電視新聞有所期待,增加電視新聞的收視率。
2.注重語言的通俗性。但是新聞專題報道會使用大量的專有名詞且缺乏通俗的解釋,這在以受眾為主導的新聞布局中是致命的。因此,融媒體背景下,稿件編寫中要更多的使用通俗語言,拉近自身與群眾的距離,使自身稿件更加符合群眾的閱讀習慣。
3.營造輕松的氛圍??v觀近年來電視新聞發展歷程,每次得到較大大量的關注均與“輕松”二字有直接聯系,如最近新聞聯播因出現貓叫而登上熱搜。因此,電視新聞主體報道制作,可采取較為輕松、舒適的范圍,提升受眾的接受程度,加強新聞的傳播力與影響力。但在輕松氛圍營造時,嚴肅的新聞質量要求是不能改變,這是新聞主題報道的立身之本,任何時候不能有絲毫放松。
結論
融媒體時代受眾信息獲取方式的改變對電視新聞主題報道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沖擊。因此,電視媒體在主題報道制作中應強化質量要求,提升受眾印象,并結合新媒體布局,擴大新聞影響力的手段,使電視新聞媒體主題報道換發新的活力。(作者單位:廣東廣播電視臺)
本文來源:《聲屏世界》:http://www.007hgw.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