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麥田里的守望者》的異化主題
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塞林格著名的代表作《麥田里的守望者》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口吻敘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和行為舉止,也以一個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虛偽面目和欺騙行徑。此書一問世,“就受到國內青年的熱烈歡迎,認為她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一時大、中學校的校園里到處都模仿小說主人公霍爾頓——他們在大冬天身穿風衣,倒戴著紅鴨舌帽,學著霍爾頓的言語動作。”【1】《麥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大受歡迎,不僅僅是因為此書寫出了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垮掉的一代”內心深處的苦悶和彷徨,更重要的是它直指現代文明社會對人性的異化和扭曲,這才是青少年內心孤獨苦悶的根源。“異化”主題在《麥》中主要表現在人與社會關系的異化、人與人關系的異化、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幾個方面。
一、人與社會關系的異化
個人與整體本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社會對人的制約越來越嚴重。學校本應是培養社會精英的地方,但卻成了現代文明的傀儡,妄圖把年輕一代培養成沒有主見、舉止合乎所謂文化規范的良民。本應是一方凈土的學校里充滿了各種的“假模假式”:飯堂只在周六才會給學生提供又硬又干的牛排,欺騙家長;校長喜歡跟有錢的家長握手、聊天,整日一副嫌貧愛富的嘴臉;貌似一團和氣的歷史老師卻迂腐無能;同學之間整天無所事事,只知道談論酒和女人。“虛偽、怪誕、功利主義是塞林格對異化的生存狀態的認識?!薄?】
作者塑造出了霍爾頓這個主人公,他表面上滿嘴粗話,張口“他媽的”,閉口“混帳”,讀書不用功,還抽煙、酗酒,其實卻是作者理想中的自然人?;魻栴D兒童般的天性,讓他總能體察別人的心境和難處,總是熱心幫助他人。比如,他主動把錢捐給并無募捐任務的兩個修女;把手擱在玩蹺蹺板的瘦孩子頭上,幫助他們平衡;幫助與妹妹差不多年紀的小女孩系緊溜冰鞋,等等。他重感情,可以為了喜歡的小姑娘琴而與室友斯特拉德萊打架,被打得流鼻血也不改口。他厭惡成人社會的虛偽與做作,討厭各種虛偽的規矩,明知道現代文明的代言人斯特拉德萊“只要見人不守校規,就會氣得發瘋”,卻偏要在他面前違反校規、抽煙。無論是主動離開學校還是因為掛科而被開除,這些都表現出他對現代教育的否定態度,因為學?!案緵]栽培什么人才”、“沒見到任何優秀的、有腦子的人”。
“你永遠找不到一個舒服、安靜的地方,因為這樣的地方并不存在。你或許以為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你到了那兒,只要一不注意,就會有人偷偷地溜進來,就在你的鼻子底下寫了‘X你’的字樣?!彼床粦T周圍發生的一切,這個異化的社會讓人想逃離。他想到窮鄉僻壤去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要真正這樣做卻也是不可能的?;魻栴D被現實社會孤立,正是體現出自然與文明的對立,社會對自然人的制約,這正是一種異化。
二、人與人關系的異化
《麥田里的守望者》告訴我們,不僅人與社會異化,人與人的關系也已經發生了異化。作品從本體的角度,表現出了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無法溝通的狀態。
母子關系、父子關系本應該是家庭中最親密的關系,但在整篇小說中,霍爾頓的父母卻仿佛只是一個符號,霍爾頓儼然已經成了精神上的孤兒。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僅僅因為他用拳頭把汽車玻璃打碎,父母便要送他去做精神分析。他們身為父母,并沒有去探尋兒子苦悶的原因,他們并不知道霍爾頓是因為最愛的弟弟得白血病死去而傷心,砸碎車窗是為了發泄心中的苦悶。父母只知道給足夠的錢,但親情卻早已變成了隔膜?;魻栴D不禁發出了內心的呼喚:“親愛的媽媽,這兒的一切怎么都這樣黑啊。把你的手給我吧。你干嗎不把你的手給我呢!”這是對親情的呼喚,對愛的渴望。
歷史老師安多里尼先生被霍爾頓視為是“理想的父親”的化身。但是他卻在霍爾頓睡著的時候撫摸他,這使霍爾頓把他當做同性戀、倉皇離開。在人性異化的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缺乏溫情,主人公因此養成了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世界的習慣,這也使他可能產生了這種錯覺。
當妹妹為他的未來擔憂時,霍爾頓想起了那個唱著“你要是在麥田里捉到了我”的小孩:“汽車來去飛馳,剎車聲響成一片,他的父母卻一點也不注意他,他呢,只顧緊靠著界巖石走,嘴里唱著‘ 你要是在麥田里捉到了我’。這使我們心情舒暢了不少。我心里不像先前那么沮喪了?!薄?】相應于那種來自于生命的真實的呼喚,相對于父母等人對孩子的漠然態度,霍爾頓對純潔無瑕、重感情的人類童年時代充滿眷戀,并立志做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nbsp;這正是體現出了作者對愛的守護,對真情的呼喚。
三、人與自然的異化
D·H·勞倫斯認為,“金錢和機器是人們精神的敵人。”【3】在物質畸形豐富的時代,物質文明成為了一種精神危機。“拿絕大多數人說吧!他們都把汽車當寶貝看待,要是車上劃了道痕跡,就心疼得要命……”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成了第一要事,人成了物質的奴隸,物在毀滅人、擠壓精神。霍爾頓則更追求大自然。汽車是工業文明的產物,霍爾頓對汽車不感興趣,他“寧可買一匹混賬的馬,馬至少是動物……”馬是自然的代表,這體現出作者對自然的熱愛。但是現實中的人卻對自然非常冷漠,比如主人公四次訊問到中央公園冰湖邊野鴨的下落,出租車司機卻嘲笑他問這種“幼稚”的問題。生活在異化環境中的人,忽略了對自然的關愛,人與自然的關系日漸疏遠了。但自然人霍爾頓卻表現出了對自然的執著關注?!氨薄ⅰ耙傍啞?、“麥田”、“山林”這些意象也都折射出作家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憂慮。
霍爾頓志愿做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他幻想成千上萬的小孩子在麥田里做游戲,這象征著人與自然處于樂園式的合一狀態;孩子們從懸崖邊掉下象征著人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塞林格這種象征性的描寫,看似是一個少年的白日夢,實際上表達了作家反抗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表達了維護人與自然合一狀態的愿望。
綜上所述,《麥田里的守望者》體現出了二戰后的美國文明過多的沉溺于物質文明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人與社會、他人、自然的異化。在異化社會中,作者為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年輕人而感到深刻的憂慮。主人公霍爾頓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受害者,也是對現存制度的反叛者,他的經歷寫出了現代人的孤獨、壓抑、困惑,這也是《麥田里的守望者》深刻的社會意義。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