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城鎮化建設中人的現代化問題思考——以《林村的故事》分析為例
摘要:鄉村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必經過程,也是我國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人的現代化對實現鄉村城鎮化具有重要意義。以林村在九十年代后期的社會發展為例,試圖通過對這個典型村鎮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人的現代化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了人的現代化可以通過發展鄉村教育,提高村民科學文化素質;培養現代意識,促進村民思想解放等途徑來實現。
關鍵詞:鄉村;城鎮化建設;人的現代化
鄉村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必經過程,也是我國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多次強調:“協調推進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選擇”,“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F代化不只包括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人的現代化?!叭耸且粋€基本的因素。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人民是現代的人,它的國民從心理到行為都變為現代化的人格,它的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管理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獲得了某種與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性,這樣的國家才可真正稱之為現代化國家?!币虼?,在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人的現代化,對鄉村的城鎮化建設及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林村的故事》是美國學者黃樹民教授在“林村”的實地調查研究,書中內容通過村民口述呈現出來,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地的社會發展變遷。該書雖然對一些社會事實有所加工,但是基本反映了林村的實際。九十年代后期,林村在城鎮化建設中取得了顯著發展,村民的物質文明有所提高,但是精神文明依舊匱乏,人的現代化發展明顯落后于鄉村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本文以林村為例,分析了人的現代化在鄉村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試圖探析在鄉村城鎮化建設中促進人的現代化發展的途徑。
一、人的現代化對實現鄉村城鎮化有重要意義
農村的城鎮化發展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標準,是農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它不僅要完成空間上移居城市、生產上改變傳統耕作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人的現代化,包括鄉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文化素養、道德素質等方面的轉變,這樣才是從形式到內容的完全的現代化。
首先,實現人的現代化是實現鄉村城鎮化的前提。農村地區社會發展的主體是農民,他們是鄉村社會現代化的實際操作者?,F代化的宏偉目標的實現、先進科技手段的掌握和應用都要靠村民來具體承擔并實現。農民的素質和心里狀況決定了農村實現現代化的狀態,從而決定了我國的現代化大發展。其次,鄉村成鎮化發展是需要由人來推動和實現的。美國社會學家英克爾斯認為,如果一個發展中國家內現代人的數量日漸增加,則其社會改革的腳步也將日漸加快,當現代化的內涵被植入大部分國民的意識個性內的時候,現代的態度、行為、輿論就將成為一股強大的推動力,這將是國家實現全局發展不可或缺的根本因子。同理,當鄉村中的大部分村民成為現代人,具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充分的科學文化素養,人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就會使村民自己來改造鄉村社會的發展,村民現代的態度和行為就是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最后,人的現代化也是實現鄉村城鎮化的最終目的。當前我國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其主要目的就是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只有以人的現代化作為實現鄉村城鎮化的最終目的,農村才可實現不以遏制人的發展來促進經濟的發展方式,在不斷滿足村民的物質方面的需求同時,為人的素質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英克爾斯認為,不管是什么樣的國家,想要真正實現現代化,只有致力于使人民的心理、行為、態度等均同步于所有現代化形式的經濟發展,并且互相合作。
二、人的現代化在鄉村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現實問題
林村的城鎮化建設自建國以來,經歷了不同時期的變化,從“大躍進”、“文革”時期的大起大落,再到改革開放之后的穩步增長。這個過程雖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強烈影響,但還是保持了不斷增長的趨勢。尤其到九十年代后期,在國家整體進入城鎮化戰略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林村的城鎮化程度實現了飛躍式地發展,變化是“富于戲劇性”的。雖然村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村民的現代化問題已經凸現,并逐漸成為阻礙發展的一大原因。
從受教育的程度來看,我國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較低,特別是貧困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滯后,使農民在接受教育和人力資本積累上更落后。這一方面約束著農民參與市場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使他們在接受新事物、新技術等方面受到阻礙,從而影響其發展經濟的創造力和因之而來的城鎮化進程。林村的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受過良好教育的村民,占全村人口的1.5%,這是很小的比例,而且這些相比來說受過良好教育的村民,大多是接受的高職或高中水平的教育。村中經濟條件好的村民一般送適齡的子女去一些職業學校,學習專門的技術,而“沒想參加高考”。畢業后只需從村政府以較便宜的價格租賃場地,并裝備成一個簡陋的金屬板結構的廠房,對于農民來說,就可以創造遠高于成本的收益。其他更多的村民依靠收租或做辦公勤雜等工作,這些工作較簡單且不具有創造力。村中的發展主要依靠幾個有遠見的村干部帶頭,村民普遍的不具有民主、重法治、效率的現代化的觀念。林村的致富很大程度依賴改革的整體趨勢、政府的幫助還有地理優勢等,從長遠來看,這些都無法帶給林村持續的發展。村民的文化素質迫切需要提高,這才是林村城鎮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林村的社會發展已經由傳統走向了現代,但是村民的思想觀念存在滯后性,與迅速發展的經濟并不和諧,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能統一,不良的價值觀和行為就會制約著鄉村的城鎮化發展腳步。
三、人的現代化在鄉村城鎮化建設中的實現途徑
鄉村城鎮化建設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它的成敗最終取決于人的現代程度?!半x開了人自身的現代化,社會現代化在其本質意義上是無法實現的”,全面促進農民的現代化進程,可以從多方面著手。
教育對人的現代化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品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主要途徑。因此,為提高村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首要任務是提高教育水平。農村教育要加快發展,急需解決經費問題。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的力度單靠農民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政府的行政力來籌措教育經費。幫助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農村貧困地區建學校、培訓教師、改善辦學條件,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其次,培養現代意識,促進村民思想的解放。相對于經濟的發展速度,觀念的發展速度要慢的多。因此,在城鎮化建設中,使鄉村的硬件設施現代化的同時,需要通過培養農民的現代意識,促進村民的思想解放,以實現人的現代化。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第一,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科學的理論和現代知識。促進廣大農民破除舊思想、舊觀念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樹立與社會現代化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 第二,以貼近農民生活的方式,傳播現代化的思想和文化。大眾傳媒是可以滲透到村民生活,使村民較容易接受的一種形式,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改變村民的生活方式、人生觀和世界觀等,是一種可以有效利用的促進人的現代性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美]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M]. 殷陸君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8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3] [美]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素質探索[M].曹中德譯.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47-50
[4]《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