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崗實習、置換研修”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傳統的“師范教育”逐步被“教師教育”所取代,文字上的變化,彰顯了教育發展觀和發展方式的轉變。隨著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師范專業畢業生與其他畢業生一樣,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面臨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一方面,師范生畢業即失業,找不到合適的教學崗位;與此同時,基礎教育,特別是邊遠落后的農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相對短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師范院校培養的畢業生不能滿足基礎教育的需要,確是不容回避的話題。志存高遠,卻不能腳踏實地;專業知識豐富,但教學技能欠缺;熱情有余,愛心不足等,成為用人單位招聘時掛在嘴邊的話語。在教師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合格的基礎教育教師,成為高師院校迫在眉睫的問題。
2012年11月,河南教育學院與鄭東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聯合申報“校-地協同創新”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成為首批河南省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之一。實驗區在教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以教師專業化理念和教師教育一體化實踐為指導,不斷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建立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以及中小學、幼兒園合作培養師范生的新機制。在一年多的建設過程中,經過不斷學習、研討、實踐、修正,逐步探索出“頂崗實習、置換研修”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 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教育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逐步形成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以及文化引領等功能。毋庸置疑,人才培養應該是大學最原始的職能,也是當代大學最根本的任務。
“人才培養模式” 最早見于199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到了1998年,教育部頒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中,將人才培養模式凝練為“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它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培養特征并集中地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曾說,所謂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基本培養方式。
“人才培養模式”不斷被提及、論述,但對其理解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是狹義說,即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如此界定源于教育的兩大基本問題:“培養什么樣的人”(培養目標)和“怎么樣培養人”(培養的方式方法)。諸如龔怡祖、陰天榜、楊杏芳、蔡炎斌等學者均做出過相關論述。二是廣義說,俞信、李志義等持此觀點,認為人才培養不僅是對培養過程的設計和建構,也是對培養過程的管理,把“人才培養模式”理解為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途徑、培養方式、管理制度評價體系等各種要素的組合。我們認為,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學校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及學生發展需求,為學生設計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及如何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
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隸屬于人才培養模式,卻又有其特殊性,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要凸顯教師教育的針對性,踐行教教師教育一體化的重大趨勢。2011年教育部制定頒發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為進一步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師培養質量指明了方向。
二、 “頂崗實習、置換研修”含義
師范生“頂崗實習”一詞作為學術用語最早見于1992年的《廣西河池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當時主要是討論專科學生的就業問題。頂崗實習,一般指的是高校師范專業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中小學一個教學崗位上相應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教育實習,擁有良好的師德修養,能夠按照中小學教師的崗位標準,履行職責,獨立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旨在進一步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培養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
為加強教師培訓,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教育部、財政部自2010年起實施新一輪的“國培計劃”。與之前的國培計劃項目相比,新一輪的“國培計劃”,項目分類更加精細,在“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中提出了全新的培訓模式—— “置換脫產研修”單列培訓項目,并專門指出,置換脫產研修項目要注重遴選優質中小學作為培訓實踐基地,認真做好“影子教師”培訓工作,加強教育實踐環節,切實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實際能力。
“頂崗實習、置換研修”具體而言,指的是組織教師教育專業高年級的學生,在完成主要課程的學習之后,到中小學、幼兒園承擔相應教師的職能,原任課教師置換到高師院校接受一段時間專業培訓的實踐教學模式。“頂崗實習、置換研修”是終生學習理念以及教師教育一體化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能夠有效地促進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銜接,確保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幼兒園主動參與高師院校對未來教師的全面培養,切實提高師范生的教學技能,提升在職教師的理論素養。
三、 河南教育學院的做法
河南教育學院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省屬成人本科高等師范院校,有著豐富的教師教育辦學經驗。近年來,依托河南省教育廳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以及教師教育類課程“雙導師制”項目,立足學院的辦學定位,結合河南省基礎教育現狀,積極進行教師教育的改革創新。學院成了專項工作委員會,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確保實驗區工作的順利開展。精心挑選師范教育專業大三和本科大四的優秀學生,在完成校內實習活動后,到實驗區的龍子湖小學、心怡路小學、九十四中、外國語學校、實驗幼兒園等進行頂崗實習,在校內指導教師和中小學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很快適應并能夠勝任相應課程任課教師的全部工作,有較多的機會登臺講課、組織活動、參與班級管理等,置換后的基礎教育教師集中到我院參加了研修培訓。我們的培訓分通識教育培訓和學科專業培訓:通識教育培訓,圍繞教師發展成長的需要,選取人文知識、教育科研、信息媒體以及教育法規等內容,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實地考察等形式;學科專業培訓,圍繞學科專業知識、課程教學、教研、教學反思等內容,通過專題講座、聽課評課、小組研討等形式,讓置換教師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培訓活動中,避免流于形式、淺嘗輒止。定崗實習為師范生提供了走進真實課堂、深入了解基礎教育現狀的機會,參與的學生在實習結束后,紛紛表示受益頗多,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充滿信心。而參與置換研修的基礎教育教師也表示,培訓活動為他們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提升了他們教育教學水平,短期的培訓充電,讓他們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基礎教育,教書育人。
我們深知,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因此,在“頂崗實習、置換研修”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按照《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我們修訂了學院各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三年制專科生教育實習時間由原來的7周延長為一個學期,如此一來,學生在最后一學期,將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定崗實習,改革傳統實習的流弊,切實提高畢業生的教學技能,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實習時間延長,校內授課時間必然減少,為此,我們進一步整合公共基礎課,調整長線理論課;逐步淘汰相對陳舊的專業基礎課;改變以往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老三門”的局面,公共選修課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我們首次在公共課中增加了有關教師職業規范的課,涵蓋教育法規解讀、教師職業道德、學生心理輔導以及學生品德發展與道德教育等內容;增加了有關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方法以及班級管理等內容的課程;同時,對教師教育的核心課程《學科教學法》的內容作了適當調整,增加了新課標解讀、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說課等內容,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基礎教育改革的前沿內容與發展趨勢,提高他們學科教學方面的理論素養。此外,還嘗試改革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滿堂灌“填鴨式”的理論講授方式,注重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突出學生作為教學中心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主動性,給學生提供教學技能鍛煉的機會,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頂崗實習、置換研修”模式的實踐思索
頂崗實習、置換研修工作可以說是一項較為系統的工程,涉及到高師院校、教育行政部門、實習學校、實習學生、置換教師諸方面,開展的好,各方面都能實現共贏,但付諸實踐無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面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我們不容回避,必須冷靜地分析和思考,探索有效的解決辦法,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開展。
首先,各方面形成聯動機制,齊抓共管,為工作開展提供和諧氛圍。高師院校、教育行政部門、實習學校、實習學生、置換教師要齊心協力,逐步建立強強聯合的合作機制。高師院校與教育行政部門協商制定實習和研修工作方案;高師院校負責實習學生的安排、置換教師的培訓和管理;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實習學校的選擇;實習學校負責置換教師的安排,實習學生的安排和管理;實習學生要完成校內實習,積極主動投入到實習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置換教師既要做好對應實習學生的指導工作,又要投身研修培訓。簡言之,相關部門、相關人員均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切實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為頂崗實習、置換研修工作保駕護航。
其次,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確保此項工作有穩固的經費保障。頂崗實習、置換研修工作涉及面廣、周期性長,必須要有一定的人力和財力作為保障。沒有充足的經費投入,很多事情難以順利開展。目前,我院此項工作主要是依托實驗區進行,大部分開支源于教育廳撥付的實驗區費用。一旦實驗區建設周期結束,教育廳停止撥款,就必須有相應的資金來源,要不改革工作就難以持續下去。有鑒于此,高師院校與教育行政部門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協商經費投入比例,確保穩固的經費來源,保障此項系統性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共同為地方基礎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再次,高師院校提高實習生綜合素質,修訂完善置換研修培訓方案。高師院校教師教育專業要以課程建設為抓手,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以《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為綱,著眼基礎教育新課標,培養專業基礎扎實、掌握先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畢業生,最大程度滿足基礎教育的需求。與此同時,針對長期以來教師培訓方式單調、內容過于理論化、缺乏針對性等弊端,高師院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與相關部門做好溝通、協商,精心設計培訓課程與內容,采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激發置換教師的積極性,盡可能使置換研修落到實處,是受訓教師受益,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并以研修培訓內容、取得的效果,反哺教師教育專業校內教學,真正實現教師教育一體化。
“頂崗實習、置換研修”人才培養模式,貫徹了終身學習的理念,是教師教育一體化的直接體現,有助于聯合各方面力量共同培養教師教育專業畢業生,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同時,有助于一線基礎教育教師解決工學矛盾,提高教學與科研水平。頂崗實習、置換研修工作的開展,能夠為基礎教育培養和培訓高素質的師資團隊,有力推動基礎教育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杰旺.地方師范院校專業結構調整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0.3
[2]林 玲.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述[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
[3]魏亞琴.頂崗實習 置換培訓[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4
[4]吳 瓊.“頂崗實習、置換培訓”模式的多贏效應[J].現代教育管理,2010.12
[5]吳 彥.系統思考下的我國教師教育一體化建設[J].成人教育,2007.7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