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縣級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縣級廣播電視臺的編輯記者,既肩負著本區域廣播電視工作的內部宣傳任務,又肩負著對外宣傳任務,既要采訪,又要編稿,還要剪圖像,有時還要當機器檢修工和系統維護員,可謂“放下鋤頭拿起筐”。工作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決定了縣級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必須具備敏銳的政治素養、過硬的業務素質、健康的身體條件和廣泛的綜合素質才能勝任采編工作。
一、敏銳的政治素質
說起政治人們總是認為政治就是官場的爾虞我詐、政治就是教科書上的枯燥無味,實際上政治是貫穿于我們生活中間,是與我們生活工作密切相連的一種介質,它是對社會的一種安排,因為有了這種安排,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有序進行。作為縣級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要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政治背景中,怎樣通過自己的工作來傳遞和體現政治在影響著大眾的生活。從宏觀層面上來講,我們國家的政治背景就是還處在并且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趁著迎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2012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從微觀層面上來講,我們要深入理解本級黨委政府一段時間的主要工作目標、重點工作任務和階段性的工作重心等。記者是站在船頭的瞭望者,作為一名縣級廣播電視臺的編輯記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一是要保持對國家和省市方針政策措施的敏感,多看中央級媒體發布的最新政策信息;二是要保持對所服務的黨委政府政策措施的持續關注,如本級黨委政府根據上級政府的政策措施結合本地實際做出的安排部署、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變動后的工作思路等;三是要保持社會公眾對政府施政所產生影響的持續關注。縣級新聞媒體是聯系政府和公眾的重要橋梁,當政府的政策措施出臺以后就意味著利益的調整,這時不同階層、不同利益團體就會做出反應,作為廣播電視記者,這時就要憑借敏銳的嗅覺,本著“幫忙不添亂、宣傳不炒作”的原則,通過內部參考或者公開報道的方式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必要時向黨委政府提出解決問題的參考意見,或者暢通宣泄渠道,向公眾做好宣傳解釋和情緒疏通工作。
二、過硬的業務素質
廣播電視媒體的優勢在于可以記錄現場的聲音和畫面,通過廣播電視播出系統和傳輸系統將聲音和圖像還原給受眾,被采訪者也能夠通過聲音和圖像被受眾所認知,從而產生一種由衷的自豪感和優越感,這也是廣播電視媒體為什么能夠迅猛發展并得到受眾的認同,廣播電視編輯者也會得到更多社會尊重的原因所在。但是縣級廣播電視臺由于受到傳播范圍、辦臺水平和記者職業技能素質的影響,比起其他大臺來講還是處于劣勢。要使處于劣勢地位的縣級廣播電視媒體能夠提高新聞質量和辦臺水平,關鍵在于編輯記者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一是要時刻繃緊牢記新聞采編法規和遵守職業操守這兩根弦。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新聞法典,但是對于規范新聞采訪行為、維護新聞記者合法權益、打擊新聞敲詐和虛假新聞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法規體系,有關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和部門規章已經作出相應的規定,其中與廣播電視記者有緊密關系的有《廣播電視管理條例》、《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關于保障新聞采編人員合法采訪權利的通知》等法規文件。在職業操守方面,我們要牢記合法性原則、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社會責任原則、減少傷害原則、清正廉潔原則、回避原則、更正與答辯原則等七個原則。二是要有聲音采集和畫面拍攝的前期編輯意識。前期編輯意識就是記者在采訪時要站在文字編輯和后期制作人員的立場上,認真構思素材的選取,確保拾取的素材與稿件匹配,在編輯使用中不浪費文字編輯和后期制作人員的精力。在素材采訪時,記者要認真做好內部溝通、與采訪對象充分溝通、及時發現新聞亮點、做好采訪控場等工作,確保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應該做什么、需要什么樣的聲音和畫面、需要什么人出現場聲和同期聲等,這樣采訪回來的素材才有針對性,自己好用,編輯也好用。總的來說,聲音和畫面都要符合人的視覺和聽覺習慣,邏輯不混亂、流暢不顛倒、構圖又協調,最好的畫面是制作人員接到素材以后,只需要對每一個鏡頭簡單調整和掐頭截尾即可組接為新聞所需畫面。三是快速處理新聞稿件的能力。廣播電視新聞產品的兩大原材料是稿件和素材,兩者缺一不可,如果說素材是毛,那么稿件就是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同樣的素材,不同的稿件,產生的傳播效果截然不同,縣級廣播電視臺由于人手少,采訪任務重,加上新聞時效性的要求,三方面的因素要求記者要擁有快速處理新聞稿件的能力。我們知道,一條新聞要傳遞的基本信息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廣播電視新聞也不例外,其稿件寫作也有其獨有的特點:為畫面而寫,聲畫統一;為受眾而寫,通俗易懂;為播出而寫,注重組合;為傳播而寫,提取關鍵。總之來講,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寫作,既要懂廣播電視,又要懂文章寫作,珠聯璧合,方可得心應手。四是具有一定的藝術眼光。廣播電視新聞工作既是技術活也是藝術活,整個工作流程就是一個技術流程,但是出來的產品又是一件藝術品,要將一個優秀的藝術作品呈現給受眾,廣播電視記者還要具有一定的藝術功底,制作出來的產品才能既傳播信息,又傳播美感。
三、健康的身心素質
廣播電視采編工作本身就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縣級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更是如此,由于受到條件制約,經常不分周末和白晝的乘車下鄉、加班寫稿、剪接圖像,繁重的工作任務需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同時因為工作平臺和工作本身的特殊性,經常需要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非議和壓力,因此縣級廣播電視臺記者需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一是健康的體魄。具體來講就是不暈車、瞌睡少、視力好、對圖像色彩敏感,能夠承受長期加班和適應經常性出差。因此要在工作間隙中加強鍛煉,提高自己身體素質,定期性的進行體檢,及時發現不良癥狀并采取治療措施,近年來記者因為工作原因去世的消息經常見諸媒體,給我們一而再的予以警醒。二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縣級廣播電視臺由于平臺低,在媒體中地位最底,面對都是上級強勢媒體、打交道的都是縣級黨委政府和縣直各單位,有的領導和單位由于權力大目中無人、看不起小臺記者,編輯記者們看見了一些外面的媒體來了以后得到很好的接待,也有的編輯記者長期沒有換崗,但有的同事被提拔任用后由原來的同事關系變成了上下級關系,也有的因為工作出色或者關系好被調走,自己卻老是在原地打轉,職稱評不上、待遇上不去,心里難免會有想法,這時就需要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需要有一種淡定的心態,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鉆研業務,在平凡與重復中尋找屬于自己的成功,在編輯記者崗位上尋找自己的成就感。
四、廣泛的綜合素質
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向受眾傳遞外部環境的變動信息,內容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這就要求記者必須成為“雜家”,不僅僅要較好的掌握新聞領域的知識,還好形成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縣級廣播電視臺不像大臺分工很細,因此要求編輯記者有很強的綜合素質,知時政、曉財經、會分析、懂交往、會提問是最基本的素質。具體來講,就是要對所服務的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歷史諸方面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儲存在自己的腦海中,必要時提取出來使用,用科學的方法和客觀的分析對各種數據和社會現象做出正確的解讀,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理性思考。
參考文獻:
1.柳斌杰主編、蔣建國副主編:《新聞記者培訓教材2013(上、下冊)》,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
2.《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3.彭菊華主編:《廣播電視寫作教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4.王輝主編:《電視新聞事務解析》,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