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布印染點畫工藝的隱喻美——論述浙江仙居藍花布制作工藝中的點畫技術
藍花布印染因為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精湛的染織工藝被稱為是民間藝術的瑰寶。我國目前藍花布印染主要以南通、浙江仙居、烏鎮地區、湘西鳳凰地區較為著名。本文以浙江仙居藍花布印染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其所展現的獨特藝術魅力進行深入的探討。這種染織方式最典型特點就是藍底白花紋為主要的圖案紋樣。藍底白花以古典色彩搭配方式和古樸的點畫藝術表現手法,無論在少數民族地區還是漢族都影響著好幾代人。據研究所知,浙江地區古代百姓人家嫁女兒,藍花布印染的布藝被認為是最好的嫁妝選擇,可想而知,古代先民們對染織藝術的喜愛和推崇。
在仙居印染中點畫技藝的使用已經有了十分悠久歷史。據史料記載,在漢晉期間就已經出現了這樣精湛的藝術表現手法,令人驚嘆不已。仙居藍花布印染在染織方式上采用獨特的染織工藝融入礬漿印染法實現了美、雕刻藝術、印染化工于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智慧的結晶。而這樣古樸的印染手法實現了藝術與文化以及其他手工藝相結合的幽然、典雅、樸素、清新自然等感覺的獨特傳統手工藝。
一、藍花布印染點畫技術制作工藝的歷史與現狀
仙居藍花布印染圍巾 仙居藍花布印染工藝
“藍花布印染”是染織工藝中最主要的一種形式,至今已經延續了幾百年的時間。在浙江仙居染織工藝中大多采用自然的制作原料進行藝術加工。棉、麻、絲等都是最常用的制作面料,天然的植物萃取所產生的染料是傳統民間印染工藝中表現圖案肌理最主要的色彩展現方式。早在四五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們就已經采用天然的草木汁作為染料、色素進行織布染色了。我國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礦物或植物染料染色為主,也有動物性染料,最著名的要數以靛藍為代表的還原染料,在織布、染織工藝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浙江仙居藍花布印染中藍色背景的染色與藝術處理,大多都是采用了藍靛草這種植物加工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紋樣清新自然,表現方式源于制作者對大自然的感悟。而仙居印染技術已經有了長久的歷史發展過程并不是現代經濟發展中催生的工業產品,早在《光緒仙居縣志》中對這種傳統技藝就有了明確的記載。
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出,仙居藍花布印染經歷了漢晉至今漫長的發展和完善過程,獨特圖形紋樣所呈現的圖案之間微妙組合形式不僅融合了制作者各種思想和對生活的情趣感悟,而且這種隱喻美的表現方式已經大大超出直白明了展現藝術美的圖案形式,成為民間工藝中獨有的藝術表現方式。目前印染工藝的發展現狀看,獨特的民間藝術工藝方式——點畫技藝,隨著現代工藝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而慢慢被忽略,傳統印染的花紋圖樣有些已經缺失,慶幸的是一些經典的點畫紋樣花版被保留了下來,使得現代人才能感受和觀賞到傳統工藝的藝術風采。
唐宋時期,印染工藝就已經取代了大體量的勞動力以及成效不顯著的手繪布藝并且日益發展成熟。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染織紋樣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推層出新。但是唯一不變的是原始材料在染織工藝中的運用,使得整個染織效果與藝術美并沒有因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古樸的氣息與土色土香的傳統藝術美,在印染工藝中獲得最大限度的展現和保留,留住的這份藝術美不僅是保留一種民間手工藝表現藝術的手法而且是對歷史的記憶與傳統文化的魅力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悟。
二、印染點畫技術的藝術特點
藍花布印染工藝是鏤空型印染工藝的典型代表,點畫技法在印染工藝中的運用使得仙居藍花布印染所形成的紋樣多為點狀形式,具體表現為,紋飾圖案多以小圖形或是點狀圖樣拼接、組合而形成。從整個印染紋樣來看,表現形式既自然完整又區別與線畫技法的整體單一性,有著多種多樣的組合方式與奇特藝術特點相結合。在制作工藝上采用設計花版、刻板、上油、刮防染糊、花布染色等工序進行設計,與江南一帶的“彩色拷花布”制作方法和表現形式較為相似。仙居藍染花布因傳統的制作工藝、獨特的紋樣表現手法以及區別于扎染的藝術形態、色暈被人們所認知,它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民間藝術,隨著人們對印染藝術認識程度的加深,藍花布印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關注。
1、 紋樣
從仙居藍花布印染的圖形紋樣上看,點畫技法在染布中的運用是非常多的。區別于蠟染的線畫手法,點畫賦予了圖案以新的藝術感覺。一般傳統染織工藝中最少不了的圖案造型就是吉祥圖形、祥瑞圖案,例如:龍鳳呈祥、鴛鴦、喜鵲報喜、雙龍戲珠、蓮花、松柏、八仙過海等以及一些植物、動物紋樣是印染工藝中最常使用的圖例,用來表達吉祥如意寓意的思想內容。吉祥是中國傳統圖案的主題之一,古人稱為:“是圖必有意,是意必吉祥”在傳統民間工藝中被得大量的使用,成為傳達美好祝愿感情的一種物質寄托方式。從《獅子戲球》這幅作品中就可以直接感受到點畫技藝在印染工藝中體現的獨特藝術魅力。整幅畫面來看,將獅子和繡球兩個物體恰當的融合,組成一個方形的適合紋。紋樣傳達的主體內容是一只獅子昂頭向天,并捕捉繡球的動態場景,整個畫面給人以歡天喜地的藝術情緒,其中的繪畫紋樣都采用大小不一的圓點構成,使得畫面內容極富動感和躍動性,巧妙的圖形組合方式讓整個畫面趣味性十足,表達寓意耐人尋味。
藍花布印染的紋樣與其他的民間工藝一樣,大多都是通過圖案的方式傳達祝福、吉祥的美好內容。仙居藍花布印染通過藍底白紋的清新、樸素風傳遞一種悠然、淡雅的傳統藝術魅力。在張道一的《藍花花》中有這么一段關于點畫技法描繪紋樣的表述:普遍流行的紋樣“三星高照”、“福祿壽”等,畫佛手、桃、石榴為“三多”,意為多福、多壽、多子,而這主要是出自《莊子·天地篇》的“華封三祝”中對于吉祥圖案的描述。由此可見,仙居藍花布印染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吉祥圖案與大面積的使用點畫藝術技法相結合形成點陣圖像的效果,進行紋樣圖案的創作。在表現內容上點陣表現形式的大量使用,也就是類似于馬賽克拼接的手法,既富有藝術動感又豐富了整個畫面,增強了紋樣圖案的生命力,達到了既傳遞藝術內容又展現了內容活躍度的藝術效果。它有別于傳統染織工藝古板的形式,圖案表現上增加了很大的靈動型,同時有效的保留了傳統藝術的雅致、含蓄藝術美的感覺。
2、 表現手法
從表現手法上看,線畫描繪圖案的方式通常采用連續復制的方式進行表現或是夸張一些圖形的某個方面來達到在染織藝術中表達傳播內容的效果。而點畫手法則不同,即可以就個別點或者是局部獲取藝術表現內容的美,也可以縱觀整體圖形來欣賞,跳出了線畫手法表現紋樣的單一性,提高了圖形的趣味性以及藝術感。其中,點畫技法就是點陣形式藝術化的表現,通過點與點之間的獨立性以圖形距離遠近的方式控制整個紋樣圖形的走向、傳達的內容及表現的形式。
3、 色暈與肌理
眾所周知,扎染、夾染藝術中多數以染織的程度以及面積來控制圖案的性質,而這種手工的、隨機性的織染形式使得它們所形成的圖案是獨一無二的。印染、蠟染等染織藝術因采用人機相結合的形式繪制紋樣,所以有大工業生產的意味。區別于扎染、夾染的隨機暈染的自然美,仙居藍花布印染采用手工技藝與機器生產相結合方式,達到圖形畫面中色暈較為平均的藝術效果。藍色底紋上的白色點紋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既增加了整個畫面的藝術感,又賦予了色彩的節奏感,加上染織固有的均勻的暈紋后,整體類似于水墨畫的清透感覺。
藍花布印染雖然沒有隨心所欲的自然美,但是卻多了一份精心展現圖案內容的藝術美。與扎染相同的是,藍花布印染并不是簡單的表現平實的藝術內容,而是通過借鑒大自然創造藝術的手法或是藝術表現美的手段豐富畫面,以簡單圖案展現深邃的藝術內容和藝術家、制作者的創作情感。
鏤空肌理是仙居藍花布印染最大的藝術表現特色之一,通常這樣的肌理藝術形式使整個繪制內容變得較為精美。從畫面展現美的角度來看,比直接進入染缸染織的布匹更具有透氣感,多了一份空靈少了一份粗獷。鏤空的制作形式,可以說為仙居藍花布印染增添了別樣的藝術情懷,擴充了藝術內容的表現層面,使得整個染織工藝在肌理藝術上得到了擴展與豐富。鏤空工藝展現了藍花布印染圖案的層次感,讓整個織染紋樣看起來更加具有整體感、立體感和空氣感。
4、 隱喻美的心理感受
隱喻的最大特點就是借一個事物去表現其不能清楚表達的內容。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國傳統的吉祥圖的表現。因點畫技法、鏤空藝術而出名的仙居藍花布印染,在藝術工藝的展現上給欣賞者一種通透和寧靜的感覺。“看著藍花布印染的畫面可以讓整個人平靜下來”,這是從我個人一種直觀的感受。因為少了扎染藝術粗獷美,精致而淡雅的仙居藍花布印染給人最大的感受是一種內斂的隱喻美。從整個染織布匹表現的藝術畫面中,給觀者的第一感受不是畫面內容所傳達的美好祝愿這么簡單,而且無論是技法還是表現手段上都是有種巨大的魔力,隱藏于畫面深處,如:技法美、藝術美、情感美等多重復雜的藝術感受和創作手法給欣賞者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民俗圖案很多都是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加上仙居藍花布印染看似模糊又整體明確的紋樣表現形式,這種隱喻的含蓄美可以說是不言而喻了。
三、點畫技術表現手法的傳承與發展
仙居藍花布印染工藝是傳統民間工藝的代表之一,體現了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藝術符號。它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特殊的藝術手法在創作中的使用讓整個染織藝術獲得了別樣的藝術生命力。特別是點畫技法在藍花布印染中的使用,可以說是豐富染織藝術內容、增強民間工藝藝術生命的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從古至今,染織是展現布衣文化一種主要形式,它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例如:藍花布印染的衣服、圍兜、杯墊、圍巾、荷包、被面、枕頭、手工藝品、桌布以及頭巾等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近代百姓生活的必須品。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興工業技術的引進很多民間傳統工藝面臨著落魄和消亡的下場,像染織工藝已經逐漸被人們忽略,逐漸從必需品變成了稀有品,這樣的發展現狀越來越令人堪憂。工藝的失傳技藝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被淘汰,這些民間傳統工藝的消失不僅是一種傳統藝術而且也是一段歷史記憶的丟失。如何挽救傳統民間工藝對于我國傳統藝術的發展與推廣、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藝術意義、經濟意義。很多民間工藝的失傳不僅是因為后繼無人也是因為傳統技法、工藝的喪失使得這個傳統工藝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由此可見,對仙居藍花布印染工藝的保護最主要的就是對鏤空技術、點畫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通過政府和民間藝人的共同努力加強人們對于民族民間工藝的保護意識,有利于民族文化、民族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點畫技法作為一種特殊的繪畫技巧、是可以實現特殊藝術效果的工藝制作手段,是傳統民間手工藝實現的一種形式。發展點畫技法是保護傳統藝術一種手段、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民間藝術愛好者加入到民族民間工藝傳承中來,有利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實現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藝術大發展,推動民族文化走向世界。運用點畫的技法不僅可以在染織工藝中得到發展和藝術價值的實現(如:仙居藍花布印染工藝紋樣的繪制方式),而且將點畫手法應用在其他手工藝中也可以實現文化藝術的大突破、碰撞出別樣的藝術美的火花。例如:將點畫技法與雕刻技法相結合,可以擴展鏤空雕刻的藝術空間;點畫技法與皮影藝術相結合,是光與影藝術效果呈現的最好展示等等。通過對印染工藝的研究和了解,對于其中表現藝術美和自然美相結合的手法驚嘆不已,傳統藝術的魅力因此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認為傳統技藝已經更不上時代的步伐,為適應批量化生產的需要類似于仙居藍花布印染這樣的具有自己生命力和藝術特點的手工藝逐漸被人們所忽視,而這些民族工藝恰恰是中國藝術的珍寶,同時也是傳統美的“鑒定者”,保護和傳承民間工藝、傳統藝術技法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結語:
藍花印染既是一種民間手工藝技術也是一種文化符號。通過對仙居藍花布印染中點畫工藝的研究與分析,深入了解了藍花布印染的藝術美、隱喻美的實現形式和藝術特點,傳統藝術美是民族文化的一種直觀的表現形式同時像點畫技法這樣的民間藝術表現手法,是藝術家們思想和智慧的結晶,是民族精神的一種表現手段。不同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藝術,像仙居藍花布印染這樣的民間藝術以文化與藝術相結合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奇異與博大精深,對于保護和傳承民間工藝以其藝術表現技法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和促進作用。
民族民間工藝因民間藝術文化而大方溢彩,因實用簡潔、因材施藝、樸素率真、象征寓意的特點而被人們所喜愛和收藏。仙居藍花布印染通過染織的方式實現了民間藝術在身體上、裝飾藝術上最大限度的表現,通過點畫、鏤空手法在布匹上呈現了精湛的藝術美,人們通過染織布匹制作的衣服、配飾等實現了因人展美的意愿。由于每個的體態不同,所展現的美感也就不同,正因為這樣藍花布印染藝術美不僅供人們欣賞而且人們也是展示這種藝術美的介質之一,原本同一性的藝術因人而變的特色化、唯一化。通過圖形與文化、精神的結合以另一個側面表現隱喻美給觀者帶來純凈的視覺感受和心靈契合的真切感悟,這也正是印染藝術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 鮑小龍、劉月蕊著,《手工印染藝術》[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9.
[2] 藍花布印染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16510.htm
[3] 沈泓著,《吉祥圖案——民俗藝術中的美麗意象》[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
[4]張道一著,《藍花花》[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