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現——現代城市景觀審美淺析
景觀審美是對集體記憶的復現。比較而言,景觀審美同文學藝術對人類心靈的表現方式是一致的:“書寫、建筑,也都是用再魅的方式,重新去看、重新解讀已然變得古老的東西,以期創造出從未存在的東西。”“從未存在”僅僅說明現代城市景觀的在形式上的特征,“再魅”反映其精神實質。
一個最能表達這種精神實質的例證便是美國的“9.11事件”。在這個事件中,象征美國精神、西方現代精神的雙子塔樓遭受了滅頂之災,這對整個西方世界來說是一次精神重創。這體現了審美對‘原型’的復歸,即使到了21世紀,現代精神審美依舊保持著回退的憧憬與沖動。這種態度也讓人聯想到數個世紀前的十字軍東征的殘忍場面,景觀的矗立與顛覆的過程將赤裸裸的、血腥的文化沖突再次演繹。如此看來,景觀本身即象征了一種歷程:現代對傳統的回溯。差別只在于這次被撞上的是現代景觀中最具代表性的摩天大樓,炮彈換成了整架飛機。
現代景觀在某一瞬間實現了從實存向原始的復現。這讓人覺得自己似乎回到“原型”形成的時代。如果更進一步來思考這個問題的話,審美主體一定能夠贊同這樣的規律。實際上,對于人類而言,現代景觀并未有將原始記憶驅逐出精神領域,相反,審美的“原型”如影隨形。審美本身被追加了深重的心理意義,因此,在《風格的特征》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無數重復的建筑風格及以此所代表的景觀審美在從古希臘、古羅馬到現代藝術中的不斷顯現,人們仿佛癡迷于某種記憶而不斷舍棄,這全都指向榮格及其“原型”的復現式的審美意義。
現代景觀雖然不遺余力地排擠舊的式樣,但是它仍舊不可避免地沾染傳統的風格,隨著西方現代化深入,改變舊有城市景觀成為一種風尚,尤其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但是這種改變總是在不經意間透露出復古的傾向。例如,來自于原始人對宇宙和自然的看法,現代建筑景觀秉承了荒誕的理念,它所表現的形式更像是原始人的“巖畫”,所謂未來主義或超現實更像是時間倒轉之后,原始社會重新降臨,伴隨而至的是遠古的審美追求。
總之,從象征與復現這兩個連續的特征來看,景觀所闡釋的并非如我們所熟悉的外在形式般簡單,相反,它勾畫了一個混沌的輪廓,在它影影綽綽的邊緣,放射著原始祖先對自然的評價和求索,因而,景觀不再僅僅代表個人化的風格,它還融匯了大量的集體表象。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