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舞蹈題材中歷史人物形象創作原則
當代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選取符合現代舞蹈題材的古代人物形象十分常見,此類型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將會直接影響舞蹈作品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對于舞蹈編導和演員來說,生動形象地進行歷史人物形象塑造,為觀眾提供立體化視覺感受,是他們職業生涯當中的必修課。
一、塑造與創作歷史人物形象的意義
舞蹈演員可以在作品中演繹人生百態,優秀的舞蹈作品可以為觀眾帶來視覺享受。在當代舞蹈題材當中,涉及到的歷史人物形象創作與塑造問題非常多,舞蹈演員以及舞蹈作品的編導人員都應該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創作和塑造歷史人物形象,能夠提升作品整體的歷史性、觀賞性和藝術性,可增強作品的歷史氣息,為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
首先,突出作品主題。當代舞蹈是一種內涵十分豐富的物種,這種題材中不僅包含中國傳統舞蹈元素,更融入了許多的外來藝術元素,所以在創作和表演環節往往會設計多元化素材和主題,作品極為符合民族審美情趣。在當代舞蹈題材當中,塑造和創作歷史人物形象能夠進一步突出主體,以該形象為切入點實現傳統與現代元素之間的有效聯動,讓作品具有歷史韻味。
其次,豐富舞蹈內涵。相比于傳統舞蹈題材,現代舞蹈題材更加重視人文關懷,會通過重新分配、應用時代元素與已有形態來反映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這種題材中與主觀化藝術宣泄相關的作品相對較少。在創作時,現代舞蹈題材極為講究藝術元素符號的應用,會以此為基礎傳遞實用性信息,從而提升觀眾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力。在實踐中,大部分當代舞蹈題材都會根據內容要求塑造歷史人物形象,并且從多種舞蹈流派當中借鑒形象塑造經驗[1]。當代舞蹈題材自身的現代化元素可用于塑造脫胎古代文化、符合現代審美的歷史人物形象,而后者也能反作用于舞蹈作品,讓其人文價值與藝術內涵得到提升。
二、當代舞蹈題材中歷史人物形象創作原則
當代舞蹈題材更為貼近百姓生活和情感,十分容易喚起觀眾共鳴,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這種舞蹈題材兼具時代性、現實性、藝術性和文化性,其舞蹈形態、表演方法和作品風格都具有多元化、層次化特征,流派風格傾向繁多是此類型舞蹈題材的美學原則。當代舞題材中雖然包括許多的國外文化與藝術元素,但在形象、動作和語言方面與古典舞和民族舞更為貼近。因此,在當代舞題材中塑造和創作歷史人物形象十分常見也十分必要。無論被塑造的歷史人物形象存在于真實歷史還是細說,其形象大多深入人心且自帶“符號性”,所以在塑造和創作歷史人物形象時應保證其動作標識與情感態度符合人物形象,并給予現代化思維和元素對其進行轉化,進而實現歷史人物形象的“古形今塑”。
(一)形象凝練
通常來說,舞蹈作品當中的歷史人物形象表現形式有抽象和具象之分,根據當代舞蹈題材的主題和內容要求,做好人物形象的表現形式選擇與凝練十分必要。具象型歷史人物塑造,是基于社會因素實現情感表達、確定情感指向,這種情感并不與身體有直接的生物聯系。在此環節,當代舞蹈題材中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需重點展現人物的“符號感”,借助于故事性矛盾沖突使人物更加豐滿。具象型歷史人物的原本形象大多深入人心,舞蹈演員和作品編導需要凝練此類型歷史人物的情感變化特征、性格特點以及生活際遇,從而抽取與現代審美相符,能夠用現代藝術元素表達的特點,塑造出具有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歷史人物形象。凝練抽象型歷史人物形象,則需要尊重人物本身的原始情感,基于寫意描繪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此時,舞蹈作品創作者需要根據歷史人物所在的背景和故事線,將人物特點、主觀想象、情感思維等抽象表達內容凝練成人物的動作表現,進而達到突出主體、抒發情感的效果[2]。無論是具象化還是抽象化人物塑造中,相關工作人員都必須緊抓人物內核,進而結合外在影響凝練人物形象,豐富作品的外在表現形式。
(二)融匯貫通
在當代舞蹈題材中基于融匯貫通原則塑造和創作歷史人物形象,要求創作者實現時代性、形象性與意象性的相互融合。出現在當代舞蹈題材中的歷史人物的外在形象或行為特征與現代脫節,所以在塑造人物時演員與編導需要賦予歷史人物形象時代性,從而讓作品能夠符合現代人審美。歷史人物的精神狀態、情感境遇需要通過細微動作來表達,這種符合時代性的外在表現形式將突出作品的意象性,確保作品意象性與其外部表達相通對展現作品情感與思想內涵十分有益。
三、當代舞蹈題材中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一)完善表演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當代舞蹈題材中歷史人物形象塑造質量與作品的表演細節息息相關。在舞蹈中,可以通過動作、表情和音樂節奏為觀眾帶來差異化視聽體驗,它們是人物形象塑造環節的重要影響因素,在這幾方面舞蹈演員與編導的重視程度越高、表達能力越強,作品質量就會越高,人物形象也會越豐滿。因此,在塑造和創作當代舞蹈題材歷史人物形象時,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完善表演細節。
1.舞蹈動作
從舞蹈動作的角度出發,塑造和創作當代舞蹈題材歷史人物形象是提高形象辨識度與觀賞性的重要方法。肢體語言是最為重要的舞蹈作品表達方法,舞蹈動作可用于表現人物性格特點和情感內涵,在舞蹈作品當中不同人物的舞蹈動作迥異,不同情感的人物行為特點也有極大區別。因此,人物特征賦予舞蹈動作靈魂,演員需要通過差異化、細節化舞蹈動作向觀眾傳遞實用信息,從而塑造更加靈動、豐滿的人物形象[3]。以當代舞蹈題材中花木蘭的形象塑造為例,演員可通過“托按掌”“踏步翻身”“串翻身”等塑造出馳騁疆場的颯爽女兵形象;通過“橫抹擰手”等動作表達花木蘭榮歸故里的喜悅之情,借助于不同的動作展現不同時期的人物特點與內心,從而讓人物形象變得更加具體、豐滿,有感染力。
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同樣是舞蹈演員用來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在舞動時演員需要根據情節和人物特點不斷調整表情,從而達到表情、動作與作品內涵的和諧統一,以免讓觀眾“出戲”。在塑造歷史人物形象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將人物情緒和特點直觀地“寫”在臉上。比如,以微笑、大笑等表情搭配靈動的肢體語言,塑造年輕化歷史人物形象;以皺眉、悲傷、憤怒等表情,塑造悲劇性歷史人物形象;以表情變換展現人物形象的復雜性和立體性,進而提升當代舞蹈題材歷史人物形象塑造與創作質量。
3.音樂節奏
舞蹈表演并非“默劇”,演員在演繹作品時,需要結合背景音樂舞動,進而基于良好的視聽體驗為人們帶來藝術享受。面對不同的歷史人物,相關工作人員也需要給出不同類型的配樂,音樂的節奏與風格必須與歷史人物形象相符,更能與舞蹈動作和演員表情兼容。比如,以歡快、陽光且節奏較快的音樂描述正面的歷史人物形象;以陰沉、凄涼的音樂勾勒反面的歷史人物形象。在選用音樂時,需要配合舞蹈動作和故事情節,實現視聽結合,從而引起觀眾的思想與情感共鳴。
(二)重視情節選用
除了上述方法,塑造和創作當代舞蹈題材歷史人物形象時,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重視情節選用。無論是真實還是虛構的歷史人物形象,都需要基于特定的故事背景來描繪。而這一舞蹈背景的選擇則需要結合當代舞作品主題,讓人物形象符合觀眾審美與作品主題,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選用情節時,可從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以及性格特點著手,凝練出具有代表性和沖突性的情節,使其服務于舞蹈創作與人物形象塑造。當然,舞蹈演員和編導人員還必須重視故事情節的畫面感。用于塑造和創作歷史人物形象的情節,必須具有較高的畫面感、觀賞性和情感傳遞能力,這樣才可以讓觀眾在情節的指引下深入了解當代舞蹈題材中的歷史人物形象,進而與其產生思想與情感上的共鳴。
結語
綜上所述,當代舞蹈題材當的歷史人物形象十分多樣,保持人物形象的生動性、立體性和藝術性是舞蹈演員創作和塑造的重點。在塑造和創作歷史人物時,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從舞蹈動作、面部表情和音樂節奏等角度著手,更需要強化情節選用,進而讓歷史人物形象契合當代舞蹈題材,為觀眾帶來高品質的視聽享受。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www.007hgw.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