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特色與傳播路徑 ——以《黃河大合唱》為例
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表達了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凝練了中華民族奮進不屈的民族精神,激勵了一代代中華兒女勠力奮斗。分析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特色,探索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傳播路徑,有助于激發人民群眾愛國主義情懷,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紅色文化,為當今社會的和諧發展與社會穩定提供堅實的思想保證。
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特色——以《黃河大合唱》為例
蘊含特殊的音樂文化
首先,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感?!饵S河大合唱》創作于抗日戰爭最艱難時期,先是由詩人光未然先生在其兩次橫渡黃河之后,根據自身經歷和感受創作出《黃河頌》,之后將其錄制為《黃河大合唱》的歌詞,隨后作曲家冼星海先生對其進行譜曲,給予《黃河大合唱》嶄新的藝術生命力。該作品在創作背景和音樂表達上展現出黃河偉大恢宏的精神面貌,表達出中華民族在戰爭中英勇反抗、敢于犧牲的抗爭精神以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堅定決心;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都表達出憤慨的情緒,展現出鏗鏘有力的精神力量,表達了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歸屬感,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其次,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冼星海先生在創作《黃河大合唱》時,始終堅持以民族風格為主,并通過民族音樂語言展現其風格。最后,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在《黃河大合唱》中,設置有齊唱、輪唱、混聲合唱以及對唱和配樂詩誦讀,多種形式的藝術表達展現出鮮明的時代感和濃厚的民族風情。曲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采用了西方音樂思想和技法,并積極吸收民族音樂素材,使音樂表達的情感更加豐富,音樂內涵更加深厚,音樂作品的藝術造詣更加高深。
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
首先,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與民眾心理需求相符。《黃河大合唱》以實踐為基礎表達了人們的心聲,符合人們的內心需求,因此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作者堅持以人民需求和實踐為創作基礎,通過結合中西技法創作出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的音樂,激發出群眾的共鳴。其次,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具有較強的音樂感染力和感召力。《黃河大合唱》通過形式多樣的音樂藝術表達,對群眾形成巨大的吸引力,有利于激發群體的情感凝聚力。最后,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與民眾關聯緊密?!饵S河大合唱》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其創作背景、創作內容、情感表達等方面都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連,更是一種對人民群眾內心情感的藝術表現。比如,《黃河大合唱》的每個樂章都通過人們日常喜愛的藝術形式對音樂內容進行呈現,營造出生動鮮活的情境,有利于引發群眾共鳴,拉近群眾與音樂之間的距離。
具有豐富的音樂內涵
首先,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傳承與弘揚了民族文化?!饵S河大合唱》在創作過程中,冼星海先生堅持中西結合、西為中用,以民族風格特色為主進行創作,保留了大量民族曲調特征,融合音樂與民族文化,并依托民族文化賦予音樂鮮活的生命力。通過這種藝術形式,音樂曲式結構和文化表達充分體現出音樂的力量,呈現出良好的藝術效果。其次,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體現出愛國情感?!饵S河大合唱》誕生于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對人民群眾的抗戰信心具有非常大的鼓舞作用,激發著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感以及抗戰的堅定決心。該音樂不僅在歌詞和曲調上展現出濃郁的民族情結,而且也體現出深厚的愛國情懷。冼星海先生在創作中將黃河比作母親,對人民群眾形成強大的親和力和感召力,表現出愛國與抗戰的時代主題。最后,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為音樂創作提供了新思路。冼星海先生在創作《黃河大合唱》中,以民族音樂音調為主要思路,運用了西方音樂技法,取得了很大成就,也為音樂創作提供了新思路。
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傳播的意義
有利于堅定黨的領導地位
通過欣賞紅色音樂文化,有利于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的執政方略和政治理念的精神內核進行深入了解,進而更加堅定黨的領導地位。
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黃河流域是戰爭年代的革命根據地,產生于黃河流域的紅色音樂文化具有特殊的內涵。創作者結合時代需求創作的優秀音樂作品,表達出革命老區的戰士和人民群眾無懼犧牲、甘于奉獻的革命精神,深刻闡述了中國脊梁的含義。同時,通過對紅色音樂的傳唱,有利于凈化社會不良風氣,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有利于推動經濟高效發展
黃河流域有著非常多的紅色經典旅游景區,像寧夏的黃河大峽谷、山西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都是國家AAAA 級景區,也是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走先輩們走過的足跡,聆聽動人的紅色音樂,能夠讓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感受到革命先烈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紅色音樂文化還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例如,積極推動文旅融合,以紅色音樂為媒介,建設具有本土特色的紅色音樂旅游景區,能夠推動紅色產業鏈的高效發展。
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傳播路徑
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需要對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不斷創新,積極融入時代內涵,并對紅色音樂文化傳播路徑進行探索。
通過文旅融合促進紅色音樂文化傳播
黃河流域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可以以紅色旅游景區為基礎進行弘揚,促進黃河流域紅色音樂的傳播。例如,寧夏青銅峽市利用景區資源將本市水利樞紐、黃河鐵橋和水利博覽館等多個紅色資源連接成整體,打造紅色印記沉浸式體驗模式,讓受眾能夠從視覺、聽覺等感官全方位感受“活”的紅色歷史文化。同時,該景區黨支部積極發揮國企的黨建引領作用,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的高質量發展。再如,山西省黎城縣黃崖洞景區,曾經是黃崖洞保衛戰所在地,地形陡峭,風景獨特,在戰爭時期發揮出重要作用,是一處著名的紅色教育基地。諸如此類的紅色景區在文旅融合過程中推動紅色音樂文化的廣泛傳播。此外,還要深入探索和創作黃河流域獨有的紅色音樂文化作品。黃河流域紅色音樂通常出現在抗戰影視劇中,這些音樂一般是放在片頭曲、片尾曲的地方,僅僅起到輔助作用,流傳實效性低,傳播效果有限。因此,要深入探索紅色音樂文化與時代的結合點,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不斷拓展傳播渠道,促進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的發揚和傳承。
積極推動紅色音樂文化與社會群體的生活相融
當前,紅色音樂文化的發展方向是要成為大眾文化,并深刻融入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和思想中,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首先,要積極推動紅色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積極弘揚紅色音樂文化并發展紅色音樂文化產業是時代的必然。同時,要不斷提升紅色音樂文化的技術含量,可以利用現代科學的營銷模式對紅色音樂文化進行包裝設計,促進紅色音樂文化品牌建設。其次,在對紅色音樂文化進行傳播過程中,還要堅持走人民群眾喜愛的藝術路線,并以此為基礎對紅色音樂文化的內容和傳播形式進行創新,促進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最后,不斷深化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的學術研究與交流,提升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的品位,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性紅色音樂文化體系,擴大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促進紅色音樂文化與區域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紅色音樂文化廣泛分布在各個地區,黃河流域也擁有獨特的紅色音樂文化。當地政府應以本地豐富的紅色旅游勝地為基礎,積極把本區域的紅色音樂文化融入文化建設規劃中,將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融入人民群眾生活中。例如,可以建設黃河流域紅色音樂大舞臺,并與黃河流域紅色旅游景區進行融合;可以拍攝具有黃河流域本土特色的以紅色音樂文化為背景的影視劇,打造特有的黃河文化品牌;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制作一些關于紅色音樂文化的視頻,并將其發布在各大官方網站、公眾號和抖音平臺中,擴大本土紅色音樂文化的影響力。此外,在紅色音樂文化與區域文化協調發展過程中,還要樹立文化創新理念。通過不斷改革,推動紅色音樂文化的和諧共享,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享受到更加多元的音樂。這就需要將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與本土傳統文化、紅色經典文化和現代紅色文化實現融合發展。首先,要進行思想觀念創新,結合社會發展情況對新時期紅色音樂文化的價值進行衡量,全方位改革創作模式。其次,對音樂內容進行創新,以當代人民群眾的奮斗精神為創作源泉,促進紅色音樂文化與時代精神的融合。最后,對傳播方式進行創新。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制作黃河流域紅色音樂專題節目,吸引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
建設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基地
積極建設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基地,有利于體現國家對紅色音樂文化的重視,促進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播,并實現其教育作用。將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與基礎教育進行深度融合,是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傳播的有效路徑之一。同時,還要加強黃河流域紅色音樂文化的校園建設,利用校園這一主要教育場所,有效實現紅色音樂文化的育人作用??梢詫⑾嚓P紅色音樂融入大中小學教材中,或者定期舉辦紅色音樂文藝比賽等,以推動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具體來說,首先,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融入情感因素,激發學生愛國情愫??梢蚤_設關于黃河流域紅色音樂的主題課程,借助紅色音樂文化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和思想教育,以實現紅色音樂文化育人的功能。其次,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對相關紅色音樂進行多維度展示,實現對學生的情感陶冶。再次,還可以使用黃河流域方言對紅色音樂進行傳唱,這樣不僅可以提升紅色音樂的趣味性,保持其本來面貌,還有利于對黃河流域方言文化的傳承。最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欣賞、探討本土紅色音樂,教師可以從歷史角度對紅色音樂中的背景故事進行解讀,以提升學生對紅色音樂的興趣和鑒賞力。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