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新媒體創新馬克思主義傳播范式
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信息傳播的形態與受眾的接收習慣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傳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媒體不僅要承擔起宣傳黨的思想路線的責任,更要承擔起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擔。如何在新媒體視野下鞏固與壯大馬克思主義傳播陣地,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一項重要的時代課題。探索融合敘事與沉浸體驗的傳播范式,成為新時代推動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煥發蓬勃生機的關鍵路徑。
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傳播體系的深度檢視
在當前空前劇烈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馬克思主義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更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強大支撐。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帶來了全新機遇,核心在于突破傳統媒介單一、互動不足等局限,結合技術變革與受眾需求重構傳播邏輯。理論層面,創新話語表達,融合傳播學、心理學等跨學科視角,構建 “數字馬克思主義” 等適應新媒體的理論分支;實踐層面,整合短視頻、VR、社交平臺等多元渠道,推動官方與民間主體協同,利用數據評估優化傳播效果;應對理論深度與傳播效度平衡、技術工具價值導向統一等挑戰,構建兼具科學性與親和力的傳播新體系,推動馬克思主義在數字時代的大眾化、時代化傳播。
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傳播的話語與技術創新
短視頻、VR/AR、元宇宙等技術的成熟,打破了傳統傳播的時空限制,為創新傳播范式提供了技術支撐,融合敘事與沉浸體驗的傳播路徑應運而生。沉浸體驗借助技術手段,讓受眾深度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利用VR技術打造元宇宙理論社區,用戶以虛擬化身參與研討,在沉浸式社交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融合敘事強調從“理論話語”向“生活話語”的轉變,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大眾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構建多維度、跨媒介的敘事矩陣;通過調動多元敘事主體參與,鼓勵專家學者、基層工作者、普通群眾共同講述馬克思主義故事,形成全民傳播合力。
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傳播范式轉型實踐與挑戰
新媒體時代,融合敘事與沉浸體驗的傳播范式為馬克思主義傳播注入了新動能。通過創新敘事方式、打造沉浸場景,能有效提升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與感染力,讓這一科學理論在新時代更好地指導實踐、凝聚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牢思想根基。面對創新傳播范式面臨的技術應用成本高、地區發展不均衡等諸多挑戰,需要聚焦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技術困境、文藝傳播和效果優化策略等多方面,通過進一步優化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機制、數據化效果評估優化策略,建立輿情監測機制回應錯誤思潮,在通俗化傳播中堅守理論科學性,實現傳播邏輯與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的有機統一,提升新時代理論傳播實效性與滲透力。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http://www.007hgw.com/w/qt/3568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