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產業新業態動因探析
“互聯網+”時代,媒體融合成為傳媒產業發展的新常態和新動能。目前,在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新舊媒體間除了融合別無選擇。傳媒產業的發展在縱深發展的同時邁向其他產業領域,加快了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整個傳媒產業發展呈現新生態、新業態。本文在媒體融合的視角下,重點剖析傳媒產業新業態形成的五大動因。
一、媒體融合環境助力傳媒產業新業態的萌生
媒體融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完整提出,主要指媒介融合和資源整合。媒體融合的外在表現形式體現在媒介的融合上,即在新聞的采集、傳播的過程中,報紙、雜志、廣播等傳統媒體與電視、手機、平板、互聯網等新型媒體實現全方位合作,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充分展現互聯網媒體的優勢,為傳統媒體的新聞與話題增加視覺效果,使公眾從被動接受到高度互動,主動積極地參加評論,反饋自己的思想和意見,實現媒體產品從單一傳輸到雙向互動,更好地增強公眾的體驗。資源的整合分別體現在新聞資源整合、傳播媒介整合、利益共享整合、合作模式整合等多個方面。在越來越嚴峻的市場競爭中,融合媒體下的企業逐漸將傳統媒體的優勢互相整合,優勢互補,共享資源和技術,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從全球范圍看,大規模的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媒體之間融合的主流形式表現為傳統媒體報紙、電視臺、電臺和互聯網站的采編作業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后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表現在以BAT為代表的民營資本在政策的支持下,以參股、臺作、收購等多種方式在傳統媒體領域積極布局。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數據新聞,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整合地方傳統媒介資源。
媒體融合在實踐中的組織機構變革、商業模式探索、用戶需求、產品形態的重新塑造都處在不斷探索和嘗試之中。2014年是我國媒體融合元年,到2018年初期,傳媒產業在融合媒體背景下出現了諸多的新業態,對傳媒產業新業態形成的原因,傳媒產業新業態的概念、形式等問題,受到學界和業界關注,需要積極探索和研究。
二、傳媒產業新業態的概念界定
(一)新業態與傳媒產業新業態
新業態指的是在信息技術革命、產業升級和消費者需求倒逼的環境下,不同產業之間相互整合以及產業內部的重組、分化、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產業形態。
傳媒產業新業態是傳媒業新生的力量,是傳媒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和發展方向。當今所提的新業態是相對于舊的而言的,從媒體介質區分的角度來看,傳媒產業舊業態指傳統的印刷媒體和廣電媒體,媒介形態之間往往涇渭分明。新業態是互聯網媒體、移動互聯網媒體以及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媒體、移動互聯網交互產生的新興的產業現象,表現在一系列因素的驅動下,各媒體介質之間逐漸融合,并在“互聯網+”戰略推動下,傳媒產業發展還邁向其他產業,與之相融合并創造出一種新興的產業生態系統。新業態通常運用圖解、數讀、H5、直播、VR等各種新生代網民習慣消費的融媒體元素,對內容產品進行新包裝、新展示、新傳播。IP全產業鏈運營、布局文化旅游產業、特色小鎮建設、旅游酒店經營等均是傳媒新業態的表現形式。
(二)舊業態是堅守,新業態是創新
傳媒產業新業態是從舊業態中演變而來,它繼承了傳統業態的關鍵因素。比如互聯網出版,雖然產品形態和閱讀體驗與以往相比有所創新,但是其多數產品仍然從傳統圖書產品轉化而來。另一方面,傳媒產業新業態是對傳統業態的擴張和創新,它不拘泥于以往的生產和經營模式,力圖在以往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會帶來一系列反應,如市場版圖的重新劃分,行業內部的競爭加劇等。
三、五大力量成為傳媒產業新業態形成的主要驅動力
(一)數據將替代金錢成為市場行為的主要驅動力
2018年初由Basic Books出版的《大數據時代資本主義的重生》(Reinventing Capitalism in the Age of Big Data)一書,作者是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與托馬斯·拉姆什,他們是影響深遠的《大數據時代》一書的作者。新書認為,現代以來,資本主義依靠公司和金融家的發展模式,將因為大數據革命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數據將替代金錢成為市場行為的主要驅動力。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將被不計其數的小群體和個人所替代,后者將成為市場上的主要行動者,正如Uber代替Ford,Airbnb代替Hyatt。
大數據對整個人類的意義已經超出了技術預言家的范疇,而擁有復雜的社會意義,尤其是涉及到數據生產、儲存、分析和應用的權力關系與倫理困境。大數據對全球市場經濟的意義也超出了經濟學理論的研究范疇。我國于2015年啟動的基于大數據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在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ITFIN)健康發展。伴隨“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深入,產業間的融合日益滲透到實體經濟中,傳媒業的融合同樣如火如荼,形成諸多新業態,數據技術在進一步挖掘傳統內容產業的潛能方面超乎想象,是催生傳媒新業態的關鍵推手。
(二)技術創新是形成傳媒產業新業態的關鍵
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徹底改變了內容生產、傳播和消費的技術基礎、發布平臺、傳播渠道和消費方式,新媒體新業態不斷涌現。隨著5G、VR/AR、MR、AI等信息技術逐步商用,數字技術革命對傳媒產業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入。傳媒技術創新指的是一批新設備、新技術不斷的出現和采用,一方面消除了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各介質之間壁壘,如三網融合技術能夠提供語音、圖像和數據等多媒體綜合信息服務,技術的通用性促進了不同媒介之間的融合;另一方面使得傳媒產業和其他產業之間也聯系起來,相關技術成為不同產業融合的通用平臺。如互聯網的興起所帶來的電子商務和物流技術的發展成熟使得上海報業集團、南方報業集團等多家媒體,開展“碼上淘”業務,涉足電商領域。鳳凰傳媒、中文傳媒等均成立了影視公司,依托文學IP向影視領域延伸。湖北美術出版社“手繪中國”全媒體出版項目,以AR圖書為入口,整合城市文化資源,積極向文創產業延伸。
(三)輿論新生態催生傳媒產業新業態
傳媒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在滿足用戶更高水平消費的同時,另一方面用戶的需求也日益呈現出移動化、個性化、多樣化的趨勢。表現在當今新生代網民用戶無時不刻不置身于多樣化的場景中,其注意力稀缺且分散,信息消費行為日益碎片化和個性化。因此只有關注細分場景,契合用戶碎片化消費行為和體驗的需求,傳媒業才能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和產品。與此同時,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一批新技術的成熟,也在不斷提高用戶對于新技術的期待,用戶希望傳媒行業能夠提供更加多樣性、移動化、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
90、00后是改革開放以來真正“豐裕的一代”,目睹了國力強盛,富有文化自信,樂于在網絡上傳播正能量。作為新生代網民的90后、00后人群正在逐步重塑網絡輿論的基本形態,成為輿論新生態的中堅力量。無法回避的是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主戰場,誰獲得新生代網民的注意力資源,誰就站在輿論制高點。
(四)企業之間協同競爭推動傳媒產業新業態
傳媒企業之間的協同競爭產生了比原來各自獨立競爭更好的經營效果,優化資源的支配和利用,使得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更加具有競爭力和市場空間。例如,報網融合、臺網融合等,使得信息產品以不同的形態在不同的媒體中呈現。同時企業為了追求范圍經濟效益,通過并購、重組、自建的手段,開始嘗試多元化經營,從而把更多的成本分攤到更廣泛的產品當中。這種協同競爭方式能夠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使傳媒產業發展步入新的局面。
(五)政策扶持助力傳媒產業新業態成長
與國外相比,我國傳媒產業大多受到政府嚴厲的行政管理,在市場化運作上,往往受到諸多限制。為了更好適應新的經營環境,開展市場化運作,提高傳播效果,增強經濟效益,國家開始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傳媒業進行優化整合。如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因此政策成為我國傳媒產業進行整合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形成新業態的外部因素。2014年3月,我國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文化創意產業與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筑業、信息業、旅游業、農業和體育產業等七大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任務,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提升相關產業文化含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文化產業越來越與實體經濟融為一體。
四、結語
融合發展,是重塑知識服務核心價值、重構傳媒產業生態的一場深刻變革。傳統媒體在數十年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內容資源,如何利用技術、資本的力量,抓住融合發展機遇,實現經營理念、生產傳播、載體形式、營銷渠道、商業模式、體制機制等系統性融合創新,讓這些資源被用戶“消費”、實現產業鏈、價值鏈延伸,更好地服務和融入社會經濟發展,是傳媒產業發展走向新業態的發展關鍵。
本文來源:《企業科技與發展》:http://www.007hgw.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