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在國家意識形態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速革新及發展,新媒體已經全面滲入到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當中。新媒體時代之下的社會環境、科學技術的變化,向傳統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給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變化、應對當下時代的挑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地適應時代的發展,隱性教育方法應運而生。
一、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所謂新媒體是以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通訊技術等技術層面為支撐,以網絡、即時通訊軟件以及手機等硬件為媒介,為終端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媒體形態[1]。進入21世紀以來,依托于互聯網的網絡媒體也迅速發展,中國網民的數量急速上升,并躍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8月4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其中中國青少年網民(年齡在25周歲以下的網民)規模達2.77億以上[2]。數據充分說明,中國已從傳統媒體時代步入了新媒體時代,作為中國新生代力量的大學生已然成為媒體應用網絡一支不可忽視的網絡群體。相較于傳統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和開放,可謂是“動動手指,世界盡在眼中”,間接式的人際關系網絡更具有超越地域約束的廣泛性,生活方式方面也呈現依托網絡化及選擇模式多元化的顯著特點,這無疑給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
1、社會多元化、信息多元化導致各種價值觀沖突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提升、電子技術及各種新媒體手段逐漸在大眾的生活中不斷普及,網絡新媒體信息量的不斷推送及信息爆炸給社會生活各領域樹立了多種價值標準,從而導致導致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及各種價值觀念的沖突; 各種思潮、思想相互交融激蕩。互聯網開始把大量外來魚龍混雜的信息、形形色色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都滲入進來高校的學生群體。網絡信息的沖擊不但考驗著大學生的鑒別能力和自我選擇能力。也開始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
2、傳統灌輸式的思政教育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我國高職院校一向重視顯性課程多于隱性課程,在隱性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方面存在著不足,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主渠道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即,以授課者單方灌輸式的講授方式向學生輸入知識和思想的方式進行教學。該種授課模式以公開、顯性、直接為基本特征,屬于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這種教育往往是理論化的宣導,突出強調授教者意識的權威性,把授教者的價值觀、主流意識強壓灌輸給學生,該種模式不能明顯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實際教育明顯被動滯后,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傳統的“填壓式”、“灌輸式”的思政教育模式,授教者掌握著教學資源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教學和教育的主體,授教者通過自身教學方式和手段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進行引導,以此轉變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固化傳統思政教育意識,而學生在思政教育中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然而,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導是即時、暢通的,學生接受教學資源的途徑多元化,信息多樣化,尤其是近年來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以多方途徑傳播,這些都給當下思政教育帶來較大的沖擊,如何有效的利用新媒體,如何有效的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入侵,已然是當前思政教育授教者的新挑戰。
3、新媒體的虛擬性讓處于意識形態鞏固階段的大學生對現實的認知產生一定的偏差
新媒體平臺的交流具有虛擬、匿名性、交流無障礙的特征,這一特質鼓勵了平臺內成員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主動性,敢于無后顧之憂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內心真實想法。但新媒體平臺的交流也表現出了散漫、無組織性,且媒體平臺多元化,載體平臺雖多但多數均發展的不太成熟,這就導致平臺容易被利用作為虛假、造謠信息傳播的媒介。從高中步入大學校園的大學生本身尚未形成穩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之社會經驗的缺失,對很多事物和信息不能進行有效的分辨和判斷。大學生認知的偏差以及新媒體的負面作用,給現今大學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即如何應對媒體平臺無秩序信息給學生意識形態的沖擊,如何應對新媒體平臺負面作用給學生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影響。
二、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
1.信息傳播媒介多樣化,學生獲取知識途徑更加便捷,學習地位由被動受教轉為主動求索。
新媒體時代的主要特點是信息傳播快速、傳播媒介多樣化、呈現著“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路徑”。當前,新媒體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由傳統的被動受教轉變為主動獲取各方信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逐漸轉換為“互動式”,學生學習知識的多方需求得到了可以通過多方途徑傳達至老師的耳中。學生學習由“點對點”的模式轉變為“分享式”,即大家通過信息媒介將自己的學習心得與眾人分享,在分享中獲取更多的關聯知識。此種互助式的學習模式,有利于將思想政治教育由課堂帶入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是融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整過程。
2.新媒體時代的信息技術革新迅速,傳播方式日新月異,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選擇。
新媒體時代的新技術、新方法以及由此提供的多樣化的傳播平臺,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在新媒體時代的引導之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必然要進行一場自身的技術革新。傳統“說教式”、“灌輸式”的單向“顯性教育”模式已然不能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因此“隱性教育”應運而生。隱性思政教育以一種無形的教育方式實現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理念、行為及方式的有效引導,利用“看不見”的實現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最大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新媒體時代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潛隱性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具有潛隱性、滲透性、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正是當前新媒體技術的革新,使得當前教育傳播平臺更加多樣化,為推進當下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各大高職院校積極響應科技的召喚,轉變教學思路,開拓教學新模式,即在原有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前提之下,加大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廣。
三、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
習近平同志指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3]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原有教育模式之下,積極探索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實踐。
1、強化新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具作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度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手機網路、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接連出現,使得信息生活更加便捷快速。思想政治教育理應順應時代發展,高校利用新技術,建設自身的媒體工具以服務于教育工作。傳統的線上教育融合新技術的線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將進入雙平臺的新高度。
2、整合媒體平臺資源,搭建多元化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須掌握新媒體網絡平臺,站穩網絡主要陣地,構筑思想政治教育新力量,打造成熟的教育網絡系統,提高教育和監管的實力。要想達到以上效果,高校應整合已有的平臺資源,利用新興媒體資源搭建多元可操作的媒體平臺,實現新媒體網絡的全面覆蓋和監管。高校校園媒體平臺要講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始終,在內容方面,應充分考量學生的可接受性,同時注重媒體平臺的活躍度,通過媒體平臺讓學生實時了解學校的最新動態。校園媒體線上活動與線下教育的有效結合,可以有效的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3、構建更具新媒體時代特點的校園文化,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面
校園文化構建包括包括物質文化建設與精神文化建設,建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著眼于利用學生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活動施加意識形態的影響與教育。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蓋面廣及交互性強等優勢,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把握校園文化建設的
主動權。要對傳統的話語體系進行創新,尋求更貼近當代學生生活的表達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新媒體的信息化、數字化及網絡化通道,更具有生活化、時代利用各種媒體平臺資源,一方面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積極有效推行思想政治教育,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到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
4、構建完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評估體系,增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管理
高職院校要主動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進行判斷和論證,所以建立科學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與評估方法非常重要。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評估體系中,思政的管理實施主體要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方式和與學生的參與具體情況來進行科學的觀察和總結,從而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通過評估信息的反饋,不斷總結凝練具有較好實施效果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教育形=形式以及實施載體,通過打造載體、經驗推廣、保證高職院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管理。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007hgw.com/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