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守正創新
“守正”是根本,“創新”是源泉。守正創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遵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質,遵循客觀發展規律,實現黨和國家的發展,實現民族復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民辦高校也應根據實際情況推進思政課的守正創新。
民辦高校應重新審視思政課的教學質量,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本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思政課的守正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領導方針,處理好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樣培養人的問題。”總書記的話語為高校思政課的守正創新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政課只有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目標及總結改革開放40周年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累積的“怎樣培養人”的經驗,才能為“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大學生提供豐富的養料。
民辦高校在創辦之初就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對于人才培養的定位更多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依據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民辦高校的學生大多為高考失利的考生,部分考生缺少人生規劃、價值取向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甚至存在自卑心理、對自己缺乏自信心。所以,民辦高校思政課應根據這一系列問題,對癥下藥努力提高學生思政課的獲得感,才能真正做到守正與創新。
文章從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的定位特色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樣培養人”,并結合民辦高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從黨委、校領導和思政教師的高度重視,再到學校整體活動的配合而引領整個思政課堂的守正創新。
一、加強學校黨委對思政課的領導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以史為鑒,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務人民。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校黨委把嚴格管理和科學治理緊密相結合,努力創造“大思政”的環境,形成了黨委領導好、學習落實好、教師講好、學生學會的良好氛圍。
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已成為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的特色之一,如黨團知識競賽、五月大合唱、“一馬當先”知識競賽、清明烈士陵園掃墓、黨團學生干部主題座談會……
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校黨委開展了系列活動:舉行了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的升旗儀式,激發了廣大師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舉辦“輝煌七十年·東海展新顏”迎新生慶國慶文藝晚會;舉行“中華誦·經典誦讀”大賽,抒發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舉行教職工拔河比賽,以激發職工的奮斗拼搏之情。這些都為“大思政”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學生沉浸在濃郁的校園氛圍中,也有利于思政課教師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學習新思想,奮進新時代”師生互動交流系列活動為例,校黨委對此十分重視。校黨委書記親自做動員部署,并以“追逐中國夢,成就個人夢”為主題開講,為整個交流互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共近2000名學生參與此次活動,33名學生分別就六個專題自主選題進行演講,在學生群體中得到熱烈反響,這也為思政課程的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二、提高學生思政課堂的獲得感
隨著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變化,學生訴求與高校思政課面臨的矛盾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學生信息來源更加廣泛,對于思政課不再是簡單的理論需求,更多是對于人生目標的塑造、人生價值的引領、人生信仰的培育。思政課作為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指引,高校需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守正與創新。思政課的影響力面臨巨大沖擊,如何提高學生在思政課堂的獲得感,這也是民辦高校需要深思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的力量?!睆B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堅持用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結合思政課程教書育人。在課程教學中,該校除了遵循必要的教學規律,還會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以形成主動化人的效果。
在學校營造的“大思政”環境下,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結合廈門當地特色,將思政課搬出傳統的課堂,組織學生參觀了集美鰲園和陳嘉庚紀念館,讓大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嘉庚精神的實質,希望學生以陳嘉庚先生為榜樣,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為民族和國家貢獻自己的光和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為了增強大學生在思政課堂的獲得感,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帶領學生走出去的地方還有同安孔廟、竹壩、同安高山黨?!俗叱鋈?,其在守正的同時還創新地引領學生引進來。該校在課堂內主動進行改革,將課堂的主宰交給學生,實現話語權轉換,進一步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和親和力,做好思政課堂的創新。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輝煌四十年 華彩新時代”演講、朗誦比賽,學生從中感受到改革開放40周年來祖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除此之外,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還舉辦了紀念馬克思200周年誕辰、心中的領袖、學習十九大、長征精神永相隨等一系列活動。
三、加強思政教師隊伍的培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备咝K颊n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在堅持思政課的守正與創新時,全體思政教師應悟透學好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立場是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立場和最高理想。高校思政課守正創新也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思政課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訴求與個體差異,努力將學生的個人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結合在一起,努力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做一切工作都必須統籌兼顧,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我們強調求實效、謀長遠,求的不僅是一時之效,更是長遠之效”。大學生是一個個具體的人,他們有各自的理想與夢想,有各自的迷茫與沖突,也有各自的需求與期待。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思政課開展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發展的規律,研究和把握大學生思想與心理的特征,用發展的眼光來教育和引導學生。校黨委在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上開展一系列“大思政”的主題活動,能更好地讓學生融入思政課程中。
作為民辦高校的思政課教師,必須遵循民辦教育的特殊性,挖掘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的聯系,構建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目標一致性,將思政課堂與專業課堂聯系起來,增加思政課堂的實踐教學。校園內開展的“每周一課”,為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程教師學習與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思政部所要求的集體備課也讓校內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教師、學生、教學等方面存在的優點與缺點呈現出來,讓思政課教師的思維碰撞出新的火花,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探索新辦法,發揮全體思政課教師的優點,努力讓課堂動起來,而不是照本宣科,使思政課堂真正富有感染力。
守正不渝,創新不止。綜上所述,只有將守正與創新二者統一于高校思政課的實踐中,針對民辦高校的辦學定位進行思考,結合校內校外教育兩方面,關注學生的內在需要與訴求,堅持黨的領導,進一步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培養,創新思政課堂與民辦高校定位相結合,才能讓大學生提高思政課堂的獲得感,保證思政課程能為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大學生提供更多的養料。
本文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http://www.007hgw.com/w/xf/265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