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操舞類在線課程的實踐與創新——以西安科技大學為例
近幾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高校的正常教學造成了嚴重影響,基于此,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此來促進各高校積極借助各類在線課程平臺開展在線課程教學等活動,確保在此期間的教學質量和教學進度[1]。西安科技大學公共體育課操舞類課程教師團隊經過認真組織和探討,結合本課程的特質,展開了關于專項體育課程在線教學的探究與實踐。教學期間通過直播、錄播、慕課、SPOC、視頻作業的批閱和選優點評,結合疫情防控優秀典型事跡宣傳等多種形式進行實踐教學和探索創新。通過及時了解在線教學效果和學生反饋,進行了認真分析和總結,持續創新和改進。學生對操舞類課程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學評教成績名列前茅,課程被評為省級在線教學典型案例,對今后實行的體育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均有實際指導意義,也為疫情常態化期間在線教學改革研究提供部分參考。
1.體育課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
1.1體育課在線教學自身的缺陷
1.1.1與傳統體育課堂的差異性
體育課是一種實踐性強的課程,在線教學不能全部實現體育與健康的教學目標,教學考核難以實施;教學安排設計系統性不強,教學內容安排不盡合理,教學平臺單一,線上教學互動及教學評價不足,線上教學監控機制不健全[2]。線下教學中教師示范動作直觀,動作糾錯及時有效并且能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比之下,線上體育課教學沒有師生面對面的傳統課堂教學效果明顯,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不高。教師對在線課堂的管理和實時監控力不從心。運動強度不易控制,學生的有效參與度不高。對于自主性較差的學生,容易出現應付了事的情況,導致學習效果降低。
1.1.2體育鍛煉形式的不足
由于體育鍛煉需要有一定的場地、設備和器材,但在線教學使學生不能像傳統的體育課堂那樣得到老師的現場演示和指導,學生在線學習的過程不能得到有效的監督,也就不能保證練習的效果。在線課程受到活動場地和運動器材等影響,一些對場地和器材要求較高的集體運動項目比如足球、籃球、排球等就不容易開展,使得部分學生的運動需求得不到滿足,運動興趣得不到激發[3]。
1.2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是一種
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能力的不足影響了線上教學開展的成果,雖然學校已逐漸普及在體育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但面對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的網絡教學要求,高校體育教學就要改變傳統的師生面對面、手把手方式的教學。因而教師對在線教學的認知和重視程度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青年教師能夠在短時間內去嘗試和改變,通過研究和借鑒開發線上課件,錄制操舞教學視頻,并將視頻剪輯后上傳教學平臺。而一些年齡偏大的教師,教學觀念比較陳舊保守,對信息化教學的技術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在網上教學過程中對網上的教學手段和監督管理較難接受和適應。絕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平臺應用、設備安裝調試、課程設計、教學課件制作、組織課堂教學、網上討論答疑、考核評價等方面存在問題,同時不及時進行網上指導、糾錯等,都會影響教學效果。
2.操舞類課程在線教學的優點
區別于球類項目,操舞類線上課程受場地條件的影響較小,只要有網絡和設備,教師不僅可以直播授課,還可以通過錄播、制作視頻課件,以慕課、SPOC、學習通、騰訊課堂、釘釘課堂等形式開展教學。在線示范、指導學生鍛煉和糾正動作,課后練習作業以學生提交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完成,做到線上學習線下復習的有機結合,有效提高了學生居家鍛煉的成效,保證了線上教學的質量。
2.1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線教學是以網絡教學平臺為依托,擁有開放的學習空間,提倡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是一種自我導向的學習系統,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通過“信息+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體育課線下授課的時間限制,學生可以在在網絡的自由空間中自由選擇學習的方式。借助中國大學生慕課、學習通、智慧樹、騰訊課堂、微信、QQ等系統平臺,在課堂之外的任何時間,通過課前預習、課內翻轉、課后鞏固練習。自主整理課堂以外任何時間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分析、思考、解決問題。
在線教學不僅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傳統教學手段,最主要的是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行為,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操舞類課程體現的尤為突出,學生通過音頻、視頻等完成練習操舞的自學與訓練,在與老師、同學實時探討合作學習中,完成對有限知識的無限擴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4]。
2.1大學生對操舞類課程在線教學內容的認知度
西安科技大學2022年春季學期本科生網上選報體育課程共涵蓋本科一、二年級全體學生,其中包括健美操、啦啦操、體育舞蹈、健身排舞4門操舞類課程,大球類、小球類共7門球類課程以及武術保健類的5門課程。本文通過在西安科技大學體育課操舞類和球類課程選項班分別抽取10個班學生為調查對象,運用問卷星方式設計并發放問卷。教師在各自學生班級微信群或QQ群發放問卷鏈接,學生匿名作答。最終操舞類選項班有391人完成問卷,球類選項班有387人完成問卷。
經過問卷數據統計,由表1可見,操舞類課程選項班有83.32%的學生認為操舞類在線課程內容的學習比較有效和便于學習;球類課程選項班有68.94%的學生認為球類課程的在線教學,應安排身體素質練習為主專項練習為輔。因為居家進行專項學習受場地限制,并且缺乏必要的球類器材進行模仿練習。只有31.06%的學生認為球類課程在線教學可以安排專項練習為主。
表1 學生對體育課線上教學內容的認知度差異(%)
調查內容 專項練習為主 身體素質練習為主
操舞類課程 83.32% 16.68%
球類課程 31.06% 68.94%
2.2大學生對操舞類課程在線教學的接受度
疫情常態化加速了我國高校對在線教學的接受度,“互聯網+教學”、“智能+教學”將逐漸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界限,引發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組織等方面的革命性變革。教學形式不斷動態重塑,推動終身學習時代的到來,人人可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由此,今后高校教學改革將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使信息技術成為教學創新的“助推器”[5]。網絡教學的發展與普及,無疑是一場“教育革命”,它將把大學教育推向一個質的飛躍。疫情常態化背景下,讓大學體育課原本鮮明的線下特點也不得不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由屏幕前的隔空交流替代傳統的面授、現場互動。體育課的網上授課方式能否讓學生接受尤為重要。從表2可以看出,本科一、二年級學生對線上教學開設操舞類課程的接受度明顯高于球類課程,二年級學生接受度可達到85.27%,而球類課程的接受度最低已經達到47.57%,究其原因,應該是舞美課程的特點主要是學生跟著老師練習模仿老師的動作,錄播的方式能與線下課程完成線上教學有較大相似度,因此學生接受度較高。而對于技術性較強的球類項目而言,學生更需要老師的直接指導和錯誤糾正,因而接受度較低[6]。進一步說明操舞類課程在線教學的可操作性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高于球類課程。
表2 大學生對體育課線上教學項目的接受度差異(%)
調查內容 操舞類課程 球類課程
一年級學生 71.33% 3.22%
二年級學生 85.27% 47.57%
3.操舞類課程在線教學的實踐與創新
3.1設計在線課程教案,引導教師順利完成課堂教學
教案設計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理念思路。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課程教學的間隙時間,視頻課件中融入疫情期間的優秀典型事跡短視頻進行播放宣傳,注重“”德育體育雙重育人”模式的教育理念。準備一節體育課線上教學內容,既需要理論又需要實踐,因此PPT和視頻制作必不可少。各部分時間安排要合理有序,運動強度安排科學有效,包括準備部分、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由表3可見,操舞類在線教學的教案不同于線下課程教案之處主要體現在教法組織部分,教師課堂進行直播或錄播視頻講解的形式不同于面對面的傳統體育教學,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和組織。包括每一節課的課程設計、課件制作、課前設備的安裝調試、教學中的組織互動及討論、課后視頻作業的批閱、線上考核評價等。
表3 操舞類在線課程教案
結構 課的內容 教法組織 時間
準備部分
課前準備 提前進入課程平臺,調試設備,預習教案及課件
開始部分 簽到 師生問好、學習通簽到 5分鐘
基本部分
示范講解、動作練習,素質練習
優秀視頻作業點評、直播或錄播示范動作,課內討論、答疑 ,素質練習
70分鐘
結束部分 課后小結 強調重點、布置視頻作業 15分鐘
3.2錄播教學視頻課件,編輯優秀視頻作業上傳學習通課程平臺
提前備課包括將教學動作分段錄制成小視頻和優秀視頻作業編輯。錄播的視頻課件的示范動作要規范、視頻畫面清晰,普通話授課,視頻需要有示范面的轉換教學和分解動作的示范講解。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可以模仿練習,課后也可以在學習通平臺觀看視頻復習。優秀作業視頻來源于教師批閱作業時,選取學生提交在學習通平臺的優秀視頻作業進行下載,編好班級姓名,將下載的視頻利用軟件編輯排序制作成視頻課件,在課堂上分享并對技術動作進行點評。
3.3導演課堂,保質保量
3.3.1課前準備部分。提前10分鐘進入課程平臺并調試好語音及視頻設備,準備一份打印好的教案作為引導,這樣可以有效掌控一堂課的時間。結合操舞類課程的特點,騰訊課堂里播放一首歡快的音樂,等待學生陸續進入課堂。
3.3.2課程開始部分。師生問好后安排學習通平臺簽到并設置時限。
3.3.3基本部分。總結上次課視頻作業批閱中出現的問題,并播放優秀視頻作業進行點評。隨后復習上次課的技術動作并示范本次課程的操舞動作,安排學生自主練習,注重課堂討論和答疑環節,及時糾正錯誤動作。下一步播放身體素質練習指導視頻,于此同時做好監督,要求學生用手機錄制練習視頻課后提交。指導學生進行素質練習以及放松環節,下課前播放提前制作好的3-5分鐘的疫情防控優秀事跡宣傳片,增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3.3.4結束部分。課后小結并布置課后練習作業。要求學生課余時間完成對本次課操舞動作的練習視頻拍攝,按時間要求上傳學習通班級課程作業庫。
3.4優選課后視頻作業,點評激勵學生,啟發自主性練習。
3.4.1視頻作業的批閱和優選
學生的學習成果是教學質量評估的核心內容,操舞類課程線上教學的課后視頻作業是反映學生線上學習和課后練習效果的主要途徑,好的作業是對線上教學最好的反饋之一,學生完成的好,老師也很欣慰。教師將批閱后的視頻作業優選出一部分,使用視頻編輯軟件制作成優秀作業視頻賞析,在線上課堂播放并點評。
3.4.2視頻作業的點評
操舞類課程中加入對學生優秀視頻作業的點評環節是線上教學很有效的實踐成果。點評是評和教授的輸出過程,學生在觀看優選出來的視頻作業里可以看到別人的優點也可以對比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學生提交的視頻作業被優選播放和展示,會有效激勵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
4.在線教學對今后高校操舞類課程信息化改革創新的啟示
4.1在線教學重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線教學的實質是探究式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在線教學健康發展的依托。高校操舞類課程應以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為基礎,在后疫情時期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從知識講授者向學生引導者與協助者的身份轉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2課堂評價方式轉變
在操舞類在線教學的管理與評價中由結果性評價向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轉變,最終的課程評價結合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以及在課堂操舞動作展示中引入效率值評價。借助學習通平臺的數據功能對簽到、章節任務點、章節測驗、話題討論、視頻作業等教學痕跡和學習結果進行權重設置,對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和科學評價。
本文來源:《尚舞》http://www.007hgw.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