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價值及實現路徑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源泉,也是先人留下的珍貴精神財富。它以其獨特而又豐富的思想內涵,為人們提供了許多有益啟示。在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中引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利于加強學員對中國古代燦爛文化,革命歷史的認識,還有助于增強他們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可以說,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時代都不會忽略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學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一、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價值分析
(一)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民族凝聚力以及人民群眾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它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偉大的創造成果,而且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財富和智慧。[1]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與建設實踐中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起來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好、創新好、弘揚好。”這對于推進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優秀傳統文化能為實現民族富強注入文化動力
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文化自信為民族復興提供了精神動力。唯有增強文化自信,才能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不偏離正確軌道。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弘揚中華文化列為治國理政重要組成部分,使之成為一個重大戰略舉措。這既是黨在新時代作出的一項歷史性決策,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歷史經驗的深刻把握,具有十分深遠的戰略意義。文化自信,是促進文化繁榮的巨大精神力量,它能夠增強人們的文化使命感和責任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2]實現中國夢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離不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能堅定人民對中國夢的信念。只有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的軟實力,才能進一步鞏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從而形成強大合力去共同建設現代化強國。
(三)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提高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
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脈相承,它給中國共產黨人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弘揚,有利于提升黨的領導干部隊伍道德素質。具體表現在:
1.良好的政治生態,是我們黨凝聚和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重要保障。它不僅能夠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而且還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為此,我們應該重視黨風政紀問題,創造清正廉潔的政治生態環境。它要求黨員干部必須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要以身作則,廉潔奉公,以優良的作風來影響群眾,從而樹立起廣大人民群眾為之努力奮斗的強大正能量。
2.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執政經驗和智慧,這對于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有著借鑒意義。其中“修身為本”“明禮重德”“為善積福”等思想都對當下黨的建設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這些思想可以有效提升黨員領導干部素質,有助于保持黨組織先進性,從而實現黨的領導目標。
3.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動力,增強他們愛崗敬業精神,樹立正確職業觀,堅定理想信念,從而更好地履行黨在各個時期的歷史使命。這也符合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基調,體現了我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品格。
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優秀傳統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共通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著內在關聯和相通之處,二者都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并共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當前時代條件下,要想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推進,就必須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研究。而優秀傳統文化恰恰可以成為我黨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活動的良好載體,能夠有效提升學員的道德素養,對于培養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若沒有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補充,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就像空中樓閣一樣難以支撐。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可以充實與完善我國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體系,使其更加貼近現實生活。
(二)優秀傳統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育人目標具有一致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理應擔負起引領時代發展、傳播先進文化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歷史使命。優秀傳統文化是我黨形成優良道德品質的精神源泉,它對于增強學員理想信念、堅定信仰信念、培養道德情操有著積極作用。兩者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提升當代學員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同時,優秀傳統文化又有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新時期我國社會的進步發展。因此,黨校要充分發揮好這兩大優勢資源的價值,將其融合在教學內容之中,通過各種方式促進兩者之間更好地相互滲透與交融,達到黨校教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統一、相輔相成的目的。
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要求
(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辯證看待傳統文化
馬克思主義作為國內的主流意識,“馬克思主義也有自己獨特的哲學基礎”,而傳統文化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基石。[3]馬克思主義不僅是對世界歷史規律認識的最新成果,更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趨勢把握得最為準確的指導思想之一。它所體現出來的與時俱進精神、以人為本理念等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因此在進行理論課程教育時,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既要學習先進文化又不能忽視傳統文化教育。唯有如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有可能繼續發展,更好地發揮其指導作用,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二)推動馬克思主義思維和傳統文化思維的交融
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容,其中蘊含著許多有利于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生成的因素。一方面,傳統文化自身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規范以及行為準則等,對于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傳統文化也包含著諸多優良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所以,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入到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中來,能增強他們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和民族氣節,這無疑會大大激發廣學員投身到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來。
(三)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精神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理論性較強,“兩課”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修養。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的思想來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思考、探索并掌握其精神實質,使之轉化為自覺行動。同時還要強化創新意識,提升綜合能力,指導學生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更好地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服務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四)加快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中,“兩史一情”是對歷史最好的詮釋。通過學習,學生不僅能了解和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還能從中得到思想上的啟迪。而這種啟示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給我們提供的重要理論依據。從實踐出發來理解,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以達到我們的目標,即共產主義理想。從階級關系分析,它要求大家具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一切為了群眾”,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就在于其始終堅持了群眾路線,并將之貫徹于黨的全部活動之中。馬克思主義思想自被引進中國以后,經過傳統文化的融合、改造和吸收,逐漸被中國化。因此,把優秀傳統文化貫穿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是實現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與制度自信的內在需要,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項重大課題。
四、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實現路徑
(一)完善保障機制,充分開發傳統文化的優質資源
黨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發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資源,通過開設《中華傳統美德》等特色專題課或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來促進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還可以結合校情實際,把弘揚中國先進文化與培育當代學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起來。同時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來激勵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豐富課堂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在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之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向縱深發展,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貢獻。要不斷完善保障體系,確保黨校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取得實效,切實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真正將其轉化為師生自覺追求的精神動力和行為方式。
(二)強化師資隊伍,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體系
鑄魂育人,教師至關重要,教師是孕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可忽視的力量,因此,加強黨校教師隊伍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決定了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而師德則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核心要素之一。要構建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的師德體系,就必須從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以德為先”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并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為實現“雙一流”目標提供有力保障。[4]另外,還需加強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課堂中去,潛移默化地內化為師生自身品質修養,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通過對學員開展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幫助他們在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三)創新教學方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價值魅力
在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中,要善于運用中華傳統文化這一寶貴資源來激發學員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從內心深處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民族復興必由之路。通過多種途徑提高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意義的理解,使他們能夠自覺地接受并傳承這些思想精華,給學員創造一個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達到培養學生“三全育人”之目的[5]。唯其如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有可能進入大學課堂,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不斷向前發展,真正做到用中華文化滋養民族精神、用中華民族精神塑造國家形象,增強我國人民凝聚力。
(四)依托網絡平臺,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載體
利用互聯網平臺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手段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當代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課題。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將網絡技術與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進行有效結合,通過網絡這個新媒體陣地進一步擴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宣傳力度,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更多可選擇的資源渠道。通過不斷實踐總結,不斷豐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從而實現其在基層黨組織中廣泛深入的傳播與應用。
(五)構建長效機制,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實效
在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過程中,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員思想政治素質是當前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黨校教育面臨的一個新課題。要想切實提高黨員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必須注重對他們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高尚人格。此外,要加強評價體系的完善,建立以考核為導向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讓廣大學員把學習作為一種自覺行為,堅持黨性的鍛煉,切實提高學員的思想素質和政治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在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是實現其根本目的的關鍵,更是推進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需求。為此,要充分發揮黨校在意識形態領域“主渠道”作用,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資源中的轉化,積極營造濃厚的氛圍,由此進一步強化學員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認知,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來源:《人生與伴侶》http://www.007hgw.com/w/xf/3105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