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方需求,走社區特色課程探索之路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社區教育在城市和農村得到重視及迅速發展,在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多優秀的成果。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鎮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社區居民對業余閑暇生活的品質越來越重視,如何滿足廣大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多樣化和差異化的需求呢?那么開發和利用滿足廣大社區居民多樣化和差異化需求的社區教育特色課程勢在必行。
一、社區特色課程開發和利用的必要性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我鎮緊抓機遇,依托緊鄰南京新東郊,北臨長江,坐擁寶華山4A級國家森林公園的地理優勢,一面大力開發房地產,快速推進城鎮化建設;一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形成了南片以房地產開發為依托的新城鎮化建設的“寶華新城”格局,北片以生態農業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種植,成為中國新農村建設中具有共性、又極具個性的一個個體。
一方面,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對廣大社區居民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生活條件的改善,社會角色的改變,使廣大社區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需求。那么如何立足寶華地方需求,開發和利用富有寶華地方特色的社區教育課程,更好地滿足廣大社區居民學習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課程目標,促進社會安定和社區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社區教育課程不同于一般的學校教育課程,由于社區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整合、優化、利用主要是在一定的社區范圍內,本著從居民生活的實際出發,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應著眼于社區居民的全面發展和社區的不斷進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區教育特色課程,是社區教育進步的重要表現之一。
從課程屬性的角度來看,社區教育有了具體實在的教育課程,我鎮社區教育培訓和活動就有了方向和落腳點,社區教育功能的發揮、目標的實現才能有章可循,有稽可查。
從實施社區教育機構的角度來看,我鎮社區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通過整合、新建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2014年,政府投入700多萬元,在“寶華新城”中心區域全新建成3000多平米的社區教育中心,現代化設施設備齊全,高標準創建成“鎮江市教育現代化社區教育中心”、“江蘇省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已成為一個集黨員干部教育、從業人員培訓、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學校、廣大社區居民求知、娛樂、健身等綜合性教育、培訓的活動基地。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有必要對原有的社區教育課程資源建設求全求多的路徑進行改變,對原有的社區教育課程資源進行科學的梳理、分類,統籌規劃我鎮社區教育特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從接受社區教育的居民角度來看,隨著我鎮城鎮化的快速建設、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各種新興產業應運而生,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大增加,如:物業管理員、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園林綠化工、農作物植保員等等。而拆遷后,有知識能力的、年輕的、一技之長的都找到了工作,還有大量的閑置人員。這遠遠不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社區教育課程的精細化、特色化、品牌化開發和利用勢在必行。
二、社區特色課程開發和利用的路徑
1.注重課程精細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開發,形成立足地方需求的社區特色課程體系。
我鎮社區教育特色課程大都匯集了市民普遍關心、應知應會的一些基本常識,內容涵蓋市民生活知識的多個方面,分為法律、科技、養生等,如親子早教、禮儀規范、婦女教育、老年人教育、實用法律知識、勞動和社會保障知識、和諧家庭指導等內容。也有一批在社區教育中已形成雛形的歷史文化、農技培訓、職工技能培訓等,具有地方特色或鄉土人文特色的社區教育特色課程。綜而觀之,有如下幾個特點:1.普適性知識多,地方特色內容少;2.社區教育系列讀本內容呈現“點狀”分布,課程沒有“框架”,難以展現地方整體特色;3.讀本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較少體現,社會功能不凸顯。
社區教育只有通過課程精細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開發和利用,才能形成富有地方特色、滿足廣大社區居民多樣化和差異化需求的社區特色課程體系,才能不斷促進社區教育的規范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2.符合不同群體學習者學習的特點,形成立足地方需求的社區特色課程內容和形式。
社區教育的實施對象紛雜,經常會有不同群體的學習者,因此,在內容的設計和學習形式的開展要符合不同群體學習者學習特點的、開放的、靈活的、動態的學習內容和形式。一是以“三農”發展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教育服務“三農”高水平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領、輻射功能,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素養。二是注重特殊群體教育,如:關注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重視老年終身教育,關心殘疾人生活教育,關心外來人口教育等,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三是做實創業培訓,培植地方經濟發展動能。四是組織青少年校外教育,延展學校教育內涵。五是做好新市民教育,不斷提升農民素質。
3.引進激勵機制,形成立足地方需求的社區特色課程共建共享。
我鎮每年都定期組織社區特色課程的評比和研討,對優秀的社區特色課程進行表彰、獎勵,加大宣傳和推廣的力度。這樣,一是可以發揮優秀社區特色課程的示范引領作用,提高課程開發和利用的效能;二是可以加速優秀社區特色課程的共建,促進各村(社區)居民學校之間的互動和合作;三是將優秀的社區特色課程放在網站上實現共享,更加方便了廣大社區居民隨時隨地開展學習。
4.建立專業化的隊伍,形成立足地方需求的社區特色課程開發和利用團隊。
通過聘請社區教育研究學者、高校等專家對社區特色課程開發和利用進行指導,利用講座、論壇、外出參觀等一系列的活動,提高社區教育工作者對社區特色課程開發和利用的能力,我鎮已建有一支具有扎實的社區教育知識和豐富課程開發經驗的專業團隊,現擁有4名專業教師、26名兼職教師、1169名社區教育志愿者,有力保證了我鎮社區特色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規范化、科學化。
5.建立和完善制度,形成立足地方需求的社區特色課程開發和利用信息反饋制度。
我鎮一直建有以一把手鎮長為組長、分管鎮長和宣傳委員為副組長,各村(社區)、機關各部門、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社區教育中心校長擔任辦公室主任,每年定期召開不少于兩次的社區教育工作會議,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社區教育工作制度,尤其是《寶華鎮社區教育特色課程開發和利用信息反饋制度》。通過多年來的實踐發現,一是能及時了解廣大社區居民對社區特色課程開發和利用的滿意程度;二是能及時了解廣大社區居民對多樣化、差異化的社區教育需求狀況,便于及時調整社區特色課程開發和利用方案;三是對地方性社區特色課程以及相應的呈現形式,也能得到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使開發和利用的社區特色課程能真正滿足廣大社區居民的需求。
三、社區特色課程開發和利用的成效
近幾年來,我們針對社區特色課程建設重廣度、輕深度;重復性、同質化現象突出,缺乏統一協調;開發主體單一,建設動力不足;缺乏共享機制和路徑;重開發,輕利用等等現狀。對社區教育特色課程體系的框架進行了重新審視,對社區教育特色課程的系列更合理地進行了劃分,形成了“文明寶華”課程系列,包括文明居民、健康教育、養生保健等;“魅力寶華”課程系列,包括民俗文化,地名史料、山水名勝、古樹名木、旅游攻略等;以及“生態寶華”包括新城建設、生態農業、社教富民等三套課程體系,引導居民認識自己——認識寶華——認識社會,在增長文化與素養、生活與休閑和職業與技能的同時,了解寶華,認識寶華,培養熱愛寶華,共同打造美麗幸福和諧生態寶華的情懷,真正實現了社區特色課程滿足地方需求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為構建學習型寶華提供強大的支撐。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007hgw.com/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