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發展策略研究
隨著我國城市停車需求的日益增長,停車問題愈加突出。智慧停車不僅能夠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實現車位資源合理配置,提升停車場營收,更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一環,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本文旨在通過對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的行業發展策略和建議。
1 智慧停車的概念、分類
1.1 智慧停車的概念
智慧停車,又稱“智能停車”,屬于靜態交通,是指將互聯網技術、通訊技術、GPS定位技術、GIS技術、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通過多種終端設備應用于城市停車位的采集、管理、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實現停車位資源的實時更新、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一體化,實現停車位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車場利潤的最大化和車主停車服務的最優化。
1.2 智慧停車的分類
(1)按照停車地點,可以分為路內停車、路外停車兩種,即以是否在城市道路規劃停車位上停車為劃分。
(2)按照功能分布,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功能主要與車主中端APP使用相關,幫助車主找車、尋車、支付更便捷;線下功能幫助停車人能更好地停入車位,例如實現快速通行、節省停車空間、提升停車位利用率等。
(3)按照實現途徑,可以分為城市級、場庫級和車位級。城市級指停車設備數據通過物聯網由城市共享,形成全城停車場"一張網"格局;場庫級,主要是不同停車場景的應用。停車位級別主要針對停車泊位開發精細化技術應用。
2 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現狀
按照信息化程度,可以把智慧停車行業分為三個階段:初步改造階段(1.0),延伸應用階段(2.0),智能平臺階段(3.0)。
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智慧停車行業目前處于1.0向2.0過渡狀態且進入快速上升期。一是在智慧停車硬件方面較落后,日本等發達國家立體停車設備的使用率已達70%以上,國內目前僅有2%-3%(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二是在智慧停車軟件方面,智能化水平較低。停車場出入口控制系統系統穩定性、識別率較低;場內管理系統例如車位引導系統、反向尋車系統安裝率不足5%(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總體看來,2017年以后ETC、視頻識別等智能技術在停車場上的應用越來越普及,但仍有近半數停車場依然采用傳統的刷卡、取票的出入口控制方式。
3 我國智慧停車行業存在問題
目前,大力發展智慧停車已經成為全國各大城市解決“停車難”問題的重心。但由于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發展時間較晚,且市場并不完善,導致我國智慧停車行業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
(1)智慧停車應用種類眾多,有序的市場格局尚未形成。由于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發展較晚,行業參與者眾多且參差不齊,造成各類系統覆蓋的停車場范圍不盡相同,給使用者造成了極大不便,給停車場管理方、城市管理者造成了較大的管理困難。
(2)智慧停車“智能”程度不高。一是企業綜合運營能力較低。目前不少企業“生產-開發-運營”綜合能力較弱,大多數僅處于市場單一環節,不能提出合適的城市級停車解決方案。二是現有技術精細化程度不高。以車牌識別技術為例,該技術是當下智慧停車應用中最廣泛的技術手段之一,但許多企業在加快識別速度、排除光線影響等方面還不到位。
(3)基本車位供給短缺,制約智慧停車行業發展。汽車的增長量和車位的增長量不成比例,停車位短缺現象愈發嚴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北上廣深四城平均停車位缺口率達到76.3%,全國停車位缺口高達5000萬個。基本車位的空缺,直接影響技術設備發揮效能。
4 智慧停車行業發展趨勢
停車難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剛性需求問題。面對諸多市場機遇,我國智慧停車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無論是市場規模、市場環境、市場格局等都將發生新的變化,需考慮的未知影響變量較多。
4.1 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張
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2018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27億輛,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停車位缺口持續拉大,將達到5000萬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8年,我國智慧停車行業市場規模從14.5億元持續快速增長已突破百億元。不過,相比整個停車行業市場規模,停車場智能設備配備率還處于低水平,未來還有巨大提升空間。有機構預測在2020年我國智慧停車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54億元。
4.2 行業營銷環境利好眾多
政策方面,2015年至2017年期間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停車相關政策,宏觀產業政策框架基本完善,但法律法規仍不健全完善。2018年,超過40個城市出臺了停車管理辦法、規定或細則,城市停車方面的法制建設逐步得到加強。 技術方面,隨著我國5G商用推廣、AI技術在應用層面的發展等前沿技術用于停車行業,將為智慧停車行業帶來巨大機遇。
4.3 智慧停車行業加速整合
有研究者認為,2018年是我國智慧停車產業整合分散資源、提供更加專業化服務的一年,并認為智慧停車行業正在呈現三個整合趨勢,分別是數據整合、技術整合與平臺整合。目前我國智慧停車企業的數量眾多,信息、技術不能互聯互通,數據孤島造成大量停車相關數據無法進行充分挖掘,多種智慧停車APP占領C端用戶手機端造成使用不便等問題都將加速行業內整合。
5 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對策
針對我國目前基礎停車位缺口繼續拉大、智慧停車需求復雜、行業集中度低、市場分布散亂等諸多問題,本文給出以下發展對策。
(1)加大改革力度,持續加大基礎停車位供給。一方面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指導,對新建建筑配建停車位數量比例設置最低標準。各城市可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路外公共停車場及路內占道停車位。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小區、商業對其停車場進行升級改造。如建設智能立體車庫,在土地資源緊缺、低價飆高的時代其在提高空間利用率、縮減長期成本、提升停車效率及智能化等方面具有諸多優勢。
(2)加強政府監管,建立行業標準,促進智慧停車行業市場化、專業化發展。針對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現狀,需要政府及行業著眼于頂層設計啟動智慧停車標準化建設工作。在總則層面,明確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規范和標準體系。在“城市級”平臺建設層面,對各停車場(庫)、停車泊位信息數據采集、格式、內容等接入公共停車信息平臺提出要求。在“場庫級”系統建設層面,分別對路外和路內停車場的智慧化功能,如路外停車場應完善車位引導、反向尋車、充電樁管理等電子系統功能,路內應通過地磁、視頻、電子標簽等物聯網技術實現停車信息采集、實時傳輸、自動計費、欠費追繳等功能進行細化明確。
(3)打破“數據孤島”,加快構建城市級智慧停車云平臺。2018年,許多城市政府和停車行業參與者開始嘗試城市級和大區域級、打通路外停車和道路停車、打通線上線下的城市級停車綜合解決方案。政府層面,要鼓勵一線城市、省會城市與企業廣泛開展智慧停車云平臺建設,樹立標桿城市;行業層面,鼓勵企業通過城市合伙人等現代市場營銷方式,快速拓展市場,擴大市場規模,創建高度認可的市場品牌和企業美譽度,樹立標桿企業。
(4)借助5G、AI技術的東風,加快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發展與國際接軌。隨著我國5G、AI等前沿技術在應用層面的發展,視頻識別、云計算、智能停車設備等智慧停車相關技術的各項指標將不斷優化,停車基礎信息管理、動態信息采集、停車信息發布查詢、停車誘導、泊位預定、停車電子支付、違法車輛監管等功能的實現將使我國智慧停車在適應更多的停車應用場景、改善用戶的停車體驗等方面趕超先進國家水平。
本文來源:《企業科技與發展》:http://www.007hgw.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