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背景下全民閱讀策略
一個國家的閱讀能力決定著這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所以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越來越重視全民閱讀這件關乎所有民眾的大事。新媒體時代,大家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都發生了改變,而對于提出推動全民閱讀發展的新策略,也需要我們借助新媒體來進行研究,讓每個人都能利用好數字化閱讀,使全民閱讀的質量和數量得以提高。
一、我國全民閱讀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對全民閱讀的重視度不斷提高,政府在多次會議上都提到了全民閱讀這一議題,將全民閱讀提高到重要的戰略地位。從2014年開始,倡導“全民閱讀”已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每年的12月被確立為“全國讀書月”。這說明政府對全民閱讀這項利國利民的大事給予了越來越大的重視。
二、新媒體環境下的全民閱讀現狀
在現今數學化信息時代,網上閱讀的人群越來越多。“新媒體較之于傳統媒體不僅在技術上、形式上有創新,在理念上更有所創新”[1]。首先,新媒體傳遞的信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其次,借助數字化媒體,用戶可以任意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閱讀,過濾掉自己不需要的內容;另外,用戶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信息,如新聞、對某事的見解、各方面的文章等,即現在比較火的自媒體。
三、我國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分析
1999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目前,已進行了十五次大規模調查。從1999至2005年,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一直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從2009年開始,我國使用數字化閱讀的人越來越多。2014年,成年國民手機閱讀接觸率首次超過50%,達到51.8%。到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已經達到了64%。2017年數字化閱讀接觸率為73.0%。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
根據相關數據,我們可以總結幾個特征和趨勢:國民閱讀率整體呈全面上升態勢,移動閱讀、社交閱讀成為國民閱讀的新方式。
四、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全民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全民閱讀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2013年和2014年,我國將《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列入了國務院的立法計劃,然而卻一直沒有頒布相應的法律。閱讀雖然是個人行為,但事實上還反應國家的形象、體現國家的素質。因此,必須制定法律實施引導,積極推動全民閱讀活動,為構建“書香中國”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活動內容形式化
每年,我國相關部門都會開展一些關于全民閱讀的活動,但是基本上都在“全國讀書月”前后,活動形式也是讀書論壇、征文、圖書捐助等這些常規活動。數字化閱讀方式較少,沒有順應現今新媒體高度發展的趨勢。而且這些讀書活動還只是流于形式,活動過后,這些讀書行為便陸續消失了,全民閱讀缺乏長效機制。
(三)地區之間存在差異,經濟落后地區閱讀狀況不佳
新媒體時代下,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較多。在我國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民眾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對圖書的接受能力有限,致使讀書活動開展得比較少,使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始終處于全民閱讀推廣的落后部分。
(四)新媒體方式閱讀質量不高
新媒體閱讀在給大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讀書質量”問題,如“閱讀淺層化”、“閱讀快餐化”、“閱讀娛樂化”等。另外,雖然我國出版圖書的種類、數量很多,長期占據世界第一,但人均圖書閱讀量卻不高,遠低于發達國家,使得我國新媒體閱讀質量一直偏低,急需實施相關的措施進行改進。
五、新媒體環境下推進全民閱讀的具體策略
(一)完善推動全民閱讀的立法保障
鑒于全民閱讀的推廣活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艱巨性,國家應該將其擺在文化建設的第一位,甚至把它等同基本國策視之。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都致力于推動法律條文的制定,以此來帶動全民閱讀的貫徹與實施,并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我國應以本國的實際情況為基調,再日益放眼世界,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與正確之舉。
(二)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全民閱讀需要動員全體民眾參與。但由于我國經濟發達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差別很大,這使得很多地區無法很好地進行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這樣就違背了全民閱讀的重要意義。政府應該發揮自身的作用,對于一些貧困地區加大扶持力度,多給他們投放一些閱讀資源,提高不同地區、不同閱讀水平民眾的閱讀數量和質量。
(三)創新閱讀形式,正確引導數字化閱讀新趨勢
現如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這越來越促進了閱讀方式的革命。第十五次全民閱讀調查結果表明,“手機和互聯網成為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媒介的主體,從人們對不同媒介接觸時長來看,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80.43分鐘,比2016年的74.40分鐘增加了6.03分鐘;人均每天互聯網接觸時長為60.70分鐘,比2016年的57.22分鐘增加了3.48分鐘;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02分鐘,較2016年的26.00分鐘增加了1.02分鐘;”
數字化閱讀的流行,必然會伴隨一些不好的閱讀風氣,比如碎片化閱讀、淺層化閱讀等。需要政府部門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對其加以積極的引導與完善,比如改變新媒體閱讀內容以網絡小說、短篇文章為主的現狀,將更多優質圖書轉化為電子內容,讓廣大民眾能夠借助新媒體閱讀到更多質量高的讀物。
(四)借助新媒體,培養全民閱讀的氛圍和習慣
“新媒體主要通過云平臺、閱讀網站、智能終端三種模式拓展了提供公共閱讀的服務空間”[3]。在新媒體閱讀發展的趨勢下,編輯應該充分借助新媒體平臺,關注和分析受眾的需求和興趣,對受眾的需求進行精準的定位,力求寫出受眾喜愛且有意義的內容,培養受眾的閱讀興趣。政府也應充分利用現今發達的新媒體,定期舉辦一些數字化的閱讀活動,特別對于一些落后的地區,也應該讓那里的人們搭上新媒體的快車,享受到新媒體帶來的閱讀便利。
結語
也許現今有些人依然會倡導大家進行紙質化的傳統閱讀,反對數字化閱讀。但是,歷史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在這樣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數字化閱讀早已取代了傳統閱讀成為大眾閱讀的主流方式,全民閱讀應該搭載新媒體的快車,借助新媒體來不斷推進其自身的新發展。然而,我們并不是完全否定傳統媒體,我們應該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發揮他們最大的優勢,力求最大限度地快速推動全民閱讀的發展,使我國成為文化強國。
本文來源:《記者搖籃》:http://www.007hgw.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