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維的內涵
“零”表示“什么都沒有”的意思,代表的是不存在、空無。因此,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是非常害怕“零”,最深刻的莫過于考試得零分、工資卡余額為零、結果為零等等。但是,在管理工作中一旦重新認識“零”,善于清零,重新開始,朝著新的目標奮斗,那么零又會迸發出不可阻擋的力量,成為邁向成功的奠基石。
一、“零”思維的內涵
“零”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零”的各種狀態值得我們深入揣摩、敬畏有加。“零”中有哲思、“零”中見精神、“零”中顯擔當。管理工作中,只有具備這樣的思維,才能敞開心靈、活躍思想,能夠隨時接受啟示和一切能激發靈感的東西,時刻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召喚。“零”似乎讓人絕望,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最后結果等于零。同時,“零”又令人充滿希望,還有比零更差的境況嗎?管理者心態歸零,便擁有寬闊的視野與胸懷,便可以不斷進取,超越自我;定期清零,就能重獲管理上的新鮮血液,為提升管理者的能力素質打下堅實基礎;當歸零成為一種常態,管理的一切工作就不會不掉以輕心、不照搬照抄、心存僥幸,做到穩扎穩打、穩中求進,取得成績就指日可待了。
(一)“零”思維蘊含的是一種辯證思維
“零”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從零開始”,另一種是“重新歸零”。這兩種狀態是辯證統一的。“重新歸零”不是否定過去的成績和榮譽,是為了更好地“從零開始”,把自己重新放在一個新的起跑線上,蓄力再出發,創造更大的輝煌;而從零開始,則是到了某一階段,又需要“重新歸零”,找到新的起跑線。正所謂“攥緊巴掌,手里什么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形勢,定期清零才能更好地應變化;反之則會陷入經驗主義,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管理工作中,都會經歷成功與失敗、順境與逆境。順境時,把成績適時“歸零”,可以戒驕戒躁,避免沉浸在榮譽、成績的光環下“吃老本”;逆境時,騰空心態,才能重新定位坐標,重整旗鼓,積極奮斗。勇于“歸零”,就要善于挑戰自我、永不滿足,敢于否定自我、不斷揚棄,努力拼搏與時俱進。
(二)“零”思維包含的是一種問題思維
海恩法則告訴我們:每一起嚴重事故發生的背后,都會有1000起事故隱患。反過來講,每個事故的發生都有1000個隱患苗頭,僅僅排除999個,只要有1個被忽略,就有可能因為風險的累積疊加,誘發嚴重事故。“零”思維就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做到“零容忍”,問題歸零、隱患清零、見底為零。管理工作中做到這一點,就能全面徹底解決問題。可以運用拉單列表、掛賬銷號、定人定責定時限等方法,堅持問題不清零不收兵、隱患不見底不撤退。另一方面,要善于發現解決新的問題,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保持對問題的敏感性,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不斷促進管理工作的再落實、各項成績的再進步。
(三)“零”思維反映的是一種底線思維
部隊經常講:“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人們也常說:“要想當好官,首先做好人”;朋友間也常告誡“身體是‘1’,其他的都是‘0’”,這些“零思維”實際上就是一種底線思維。“零”劃出的是底線,高一點是正值或進步成績,低一點則是負值或萬丈深淵。“一失萬無”的可怕后果警示人們,在管理工作中必須在平時做到“萬無一失”。這種思維實際上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它一方面要求主動運用此種思維,思考諸如底線在哪里、超越底線的最大危害是什么、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超越底線、如何有效遠離或規避底線等問題,從而更好地掌握戰略主動權。另一方面,它要求從管理工作的底線出發,從“零”出發,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在確保最小利益的前提下,不斷逼近頂線,不斷收獲更新更好更大的利益,積小勝為大勝。所以,不僅要“思”,更要“行”;不僅要防范風險,而且要主動出擊,以實際行動化解風險,確保管理工作的安全穩定。
(四)“零”思維體現的是一種空杯思維
一只杯子,只有始終處于空杯狀態,才能不斷裝入新水;管理工作,只有勇于把已有的成績、榮譽和經驗歸零,才能騰出空間去接納更多的新東西、不斷超越自我。因此,管理中要做到三個歸零:能力歸零,常懷本領恐慌。面對新體制、新職能、新使命,要甘當“小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長新本領,才能始終勇立變革的潮頭,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經驗歸零,保持創新活力。過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在不見得可行;上一次成功的路徑和方法,可能成為下次失敗的原因。經驗既是參考,也是桎梏。要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就敢于突破自我、掙脫羈絆,決不能墨守成規固步自封。成績歸零,激發奮斗激情。成績只能代表過去,不能代表現在,更不能代表未來。要有刷新的勇氣,有推倒重來的魄力,只有這樣,才能再創佳績、贏得新生。
二、“零”思維在管理中的運用
管理中既要肯定成績,對人員的辛勤付出給予肯定,防止妄自菲薄,又要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提升士氣,避免一蹶不振。倘若總結中只有亮點沒有痛點,只有成績沒有不足,一味地“唱贊歌”,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基層管理要力戒“假、大、空”等形式主義,切忌人為拔高成績、掩飾缺點,甚至節外生枝、無中生有。所以,管理工作要不斷清零,從零開始,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一)成績只代表過去,要善于清零
“成績歸零”有利于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成績歸零”需要保持一個好心態,看淡成績而不過分強調。“成績歸零”有利于管理工作保持清晰、負重前行。在擁有鮮花和掌聲的時候,容易自我陶醉,甚至迷失風向。“成績歸零”是在陶醉時的一針“清醒劑”,有利于始終保持警醒的頭腦,讓管理工作踏上新的征途。有些人總喜歡躺在功勞薄上,對曾經取得的一點點成績居功自傲、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味地沉迷于曾經的輝煌,將會使自己不思進取、驕傲自滿,甚至失去前進的動力和方向。讓“成績歸零”,就要正確地看待和評價自己,少看成績,多查不足,少談過去,多想未來,少些空談,多些實干,只有始終保持一份清醒,保持一顆進取心和平常心,才能“更上一層樓”。
(二)教訓是寶貴財富,要善于汲取
在教訓面前繞道而行,很可能會再次犯同樣的錯誤。只有通過總結失敗的教訓,才能從中能得到教益,管理工作中就會更加清醒。俗話說“激人在困苦中崛起、逼人在受挫后騰飛。”面對失敗總想躲,消極忍耐、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只會讓自己論為弱者,不僅自己看不起,別人也會瞧不起。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借助壓力、激發潛力、提升動力,引爆自己十倍甚至百倍的力量,把事情做得更實、更好、更美。一是善于總結,敢于面對。有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直接相對。真正的智者,不僅能夠對成功認真總結,并且對失敗也苦苦探究;要想超越自我,就得敢于否定自己、勇于打破現狀、勤于提高素質、肯于付諸行動,始終保持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不斷積累經歷、經驗、知識、能力,確實把工作干好。二是樹立目標,砥礪前行。自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就被世人極為推崇,小錯不改鑄成大錯,悔之晚矣!出現問題不能一棒子打死,更不能隨意找理由去敷衍,只要不停的修正,把握住目標,最終還是可以達到終點的。三是敢于“曝光”,善于“揭丑”。要正確認識到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點,勇于承認錯誤,不為“面子”活受罪,避免重蹈覆轍,這才是重要的意義所在,要在敢于接受錯誤、承擔責任中提高。同時也要認識到,在通過勇敢的自我糾錯、揭露、批評中,對自己也是一種不斷提高素質、升華認識的最佳機會。
(三)要正確看待成績與教訓
管理工作中既要看清工作中的成績,又要認清工作中的失誤。通過肯定成績,尋找工作中的閃光點,才能不斷傳承;通過分析失誤原因,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建立“失敗備忘錄”,汲取教訓,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工作中的失誤。成績的取得浸透著全體人員辛勤付出的汗水,可喜可賀,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背后的問題更值得深思。成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什么值得驕傲和沾沾自喜的。因此,管理者必須始終牢記:“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切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如果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不知道天高地厚,自我滿足,感覺飄飄然,眼里看到盡是成績,卻看不到問題,最終必將會失敗。查找不足做到聞過則喜。聞過則喜是一種精神境界,是虛懷若谷的胸襟,是海納百川的情懷,是從善如流的大智慧。工作中能否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和批評,認真反思并改正自身,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基本修養。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積極改進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工作水平,不能妄自尊大,自以為是。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www.007hgw.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