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工程行業助力制漿造紙行業綠色建造與可持續發展
我國是紙漿消費大國,且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觀經濟復蘇,造紙行業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2018年我國人均生活用紙消費量6.4 kg,2019年達6.9 kg,預計2022年有望突破8 kg。與此同時,瑞典、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均生活用紙消費量已達20 kg以上,日本、韓國人均生活用紙消費量達15 kg以上,說明我國生活用紙人均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2~3倍成長空間。
此外,“限塑令”的實施也為造紙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20年,上海、浙江、江蘇、云南、貴州等地均發布了關于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相關方案和要求,其中包括逐步限制甚至禁止部分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隨著“限塑令”的實施,“以紙代塑”市場真正被打開。
為滿足紙漿市場需求,制漿造紙行業將不斷擴大生產,進而加大對能源的投入使用。傳統造紙企業是以煤為主要能源的高耗能產業,與我國追求的綠色經濟、“雙碳”目標相悖。因此,如何采取強有力的碳減排措施,實現能源結構的低碳化,是制漿造紙行業助力國家落實“雙碳”目標的關鍵。
為實現造紙行業的碳達峰、碳中和,國家發布多項政策,從宏觀角度提出要求,如加快造紙行業改造升級,完善綠色建造體系;規定2025年是禁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的最后期限,“以紙代塑”為傳統造紙業帶來新機遇;鼓勵高車速、大幅寬的新型造紙機以及循環、低碳技術的引用等,行業節能和綠色改造是一致認同的建設目標。
因此,本文從工程行業角度出發探討制漿造紙企業應對“雙碳”戰略目標,綠色建造的重要性,應當采取何種關鍵性的碳減排措施、調整高碳能源結構,以及未來數字化、智慧化工廠的建設趨勢,希望能給制漿造紙行業讀者們帶來一定的啟示,思考采用新技術、新模式,抓住國內不斷攀升的造紙市場與“雙碳”目標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
國家在十四五發展規劃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中對造紙行業的發展方向提出以下關鍵詞:綠色低碳發展、降低碳排放強度、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和高質量發展等。因此,必須從其能源結構、生產環節的整個流程予以把關,實現每一環節的低排放、綠色生產。工程行業能很好地實現整個流程的管控,從綠色建造出發,將“雙碳”目標完全融入咨詢、設計、工藝技術、施工、運營全過程。
2021年3月,《綠色建造技術導則(試行)》中指出綠色建造是指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采用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排放、提高效率、保障品質的建造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工程建造活動。綠色建造應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劃、設計、施工、交付的建造全過程,充分體現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的總體特征。
“雙碳”目標包括“碳達峰”“碳中和”2類內容:“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間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兩者能讓二氧化碳排放量得以“收支相抵”。
綠色建造將“雙碳”目標落實于綠色策劃、綠色設計、綠色建材、綠色施工、智慧工地、綠色交付、建筑信息模型等工程服務過程。聚焦于制漿造紙行業的“雙碳”目標,綠色建造主要從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入手(綠色策劃),推動技術創新與突破(綠色設計),利用數字化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管理(綠色交付、建筑信息模型),嚴格從“能源端—生產端—排放端—運維端”全過程管控碳排放。
據統計,制漿造紙行業碳排放量約為1億t/a,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大部分來自化石燃料燃燒,以高碳含量的煤為主。因此,實現綠色建造的首要問題在于調整傳統造紙業高耗能的能源結構,包括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高利用效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替代。本文以某公司在優化造紙行業能源結構上的探索與成效為例進行論述。
林漿紙一體化循環發展,是世界發達國家造紙工業的經驗,即在市場機制的促使下,將原來分離的林、漿、紙3個環節整合在一起,讓造紙企業負擔起造林的責任,自行解決木材原料問題,發展生態造紙,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的產業格局,促進造紙企業永續經營和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
20世紀90年代,某公司開始為國際一流造紙企業提供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的咨詢與設計服務,選用先進的工藝流程及國內外領先設備,從而節約能源和資源,實現清潔生產、綠色管理、污染可治理等目標。在工程中,該公司多選擇竹為原材料,造紙行業對生產用料的大量需求,也會促進竹林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可有效提高竹林碳儲量,起到很好的生物固碳效果。
解決能源用料端的措施還包括能源重復利用及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該公司優先采用優化堿回收、熱電聯產技術,對制漿造紙廠進行改造。如在堿法制漿時,將其中的化學藥品和熱能回收、再利用,實現能源的重復使用;根據生產所需的蒸汽配備自備電站,以熱定電,提高能源利用率;開發光伏、風能等新能源技術應用等。通過采用生物質原料和可再生能源、優化堿回收、熱電聯產等方式調整制漿造紙工業以煤為主的能源用料結構。
造紙工業的“節能減排”目標,除國家政策的指導,更需企業采取實際行動進行技術升級與創新,改變現有高排放、高污染的生產現狀。
由該公司設計的某大型新建竹漿廠為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充分利用黑液、廢渣、污泥、生物質氣體等典型生物質能源,提高熱電聯產對生產環節產生的余壓、余熱等能源利用率,以及對廢氣、廢液以及其他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的能力,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化,如
圖1 竹漿廠資源化應用示意圖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bamboo pulp mill
該公司設計時,系統配置以國產設備為主,關鍵部位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及設備,并注重對已有環保設施的完善,嚴控系統排放標準。經過一系列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措施,各類實際運行指標(如主要公用工程消耗定額、污水(液)、廢氣、廢渣排放量及排放指標)均達到并趕超國內領先水平,大幅度降低了制漿造紙的綜合能耗。
蒸煮技術同樣需要進行技術革新。現代制漿蒸煮技術主要分為間歇蒸煮和連續蒸煮。傳統的間歇蒸煮具有生產靈活、機械可靠性較好和投資低等優
該公司承接的制漿造紙工廠漂白漿漂白工段如
圖2 ECF漂白流程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ECF bleaching proces
為保證工廠的低碳、清潔生產,需要對電能消耗及生產中產生的能源利用進行改造升級及產能提高,對工廠進行節電改造,解決車間耗電較高的問題。該公司在工程設計中優化或減少工藝設備,如通過切削或更換離心泵葉輪,使泵在高效率區運行;通過使用變頻電機,優化變壓器荷載及供配電線路等。某項目中,該公司對40余項泵的流量進行優化設計,修改管道,停泵、換泵及切割葉輪,大幅度降低了間接煤炭發電的能耗,耗電量從5412 kW降低至4838 kW,實現總節電3597 kW。
據統計,2014年我國污水處理廠電耗占全國總電耗的0.26%,加上工業廢水處理電耗和污泥處理電耗,所占比例超過2
在制漿造紙行業的廢水處理中,該公司設計時以“中水回用”的方式將制漿造紙廢水全部回收利用,通過開源實現能量自給,從根本上解決綠色低碳發展問題。該項目中水循環回用技術,利用沼氣實現能源替代。經過優化后的污水處理工藝,可以有效回收有機物能量,利用沼氣熱聯發電,實現“碳中和”。此外,這一技術處理后的工業廢水回用率達98%;每年實現節約用水約2000萬t,減少向水體中排放COD、BOD分別為1500 t和400 t,最大限度避免污水碳源流失,減少甚至無需補充反硝化的外加碳源,實現處理過程中的碳平衡。
2021年,我國將“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可再生、代塑包裝成為了食品、外賣等多行業的熱門話題。
該公司致力于數字化工廠設計,將數據化管理應用于紙膜成型工段。以其總承包的某綠色環保紙漿模塑新材料智能工廠項目為例,一方面創新研發傳統塑料包裝的替代品——紙漿模塑包裝產品;另一方面融入先進的BIM智慧制造技術,實現對工廠設計、建造、生產、運維等一系列服務環節的智能管理。
該項目選擇生長快、復合率高的竹漿、蔗渣漿等天然植物,節省了大量木材,貫徹林漿紙一體化。同時,在紙膜成型工段應用傳感識別、人機智能交互、智能控制技術和裝備,促進車間計劃排產、加工裝配、檢驗檢測等各生產環節的智能協作與聯動,并在整個工廠的運維接入制造執行系統與產品數據管理(PDM)、企業資源計劃(ERP)等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全流程動態智能管控。
具體降碳減排方式和成效如下。
制漿造紙行業同樣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全流程管控碳排放、追蹤碳痕跡,實現24 h無間斷、全流程的碳管理,彌補人工運維的不足。
圖4 制漿造紙行業數字化交付示意圖
Fig. 4 Schematic diagram of digital delivery in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工業鍋爐系統數字孿生示意圖如
圖5 工業鍋爐系統數字孿生示意
Fig. 5 Schematic diagram of digital twin of industrial boiler syste
傳統工程服務中采用“割裂式”的移交模式,即只負責前期的設計、采購、施工及調試等工程服務,工廠或項目移交后,將不再負責運行維護的工作,這將導致無法快速精準地實施生命運維期能耗的碳管理。制漿造紙行業利用數字化技術,將傳統的移交模式改為“累進式”移交。工程服務方、業主需求方通過數字化交付平臺實現多方云協同,進行無間斷、高效率的數字化碳管理等運維工作。數字化交付工作將根據實際運維補充模型、數據,包括根據業主提供的施工結果完善現場的控制器、屏柜等內容,還可根據不同部門的管理習慣,定制模型分解結構,指導生產操作,實現數字化減排降碳的目標。
面對制漿造紙巨大的發展前景和“雙碳”目標的挑戰,某公司作為工程行業龍頭企業已經在優化能源結構、生產端和排放端均提出先進的降碳減排措施并加以應用,并從智慧工廠的角度,啟動研究利用數字化技術,實時監控各類數據,通過數字化全過程運維,實現減排降碳的目標,這也將是工程行業助力制漿造紙行業綠色建造與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路徑。在“雙碳”目標的頂層設計下,工程行業積極、提前布局,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為制漿造紙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從而推動制漿造紙行業轉型升級以適應更新的發展機遇。
本文來源:《中國造紙》:http://www.007hgw.com/w/zw/245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