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時代優秀青年編輯的素養
文化是國家的根基、民族的靈魂,是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和重要標志。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出版單位核心戰斗力,如何積極推進我國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為社會文明程度和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匯聚磅礴力量,是新時代青年編輯面臨的共同課題。再次拜讀聶老前輩《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結合自身所見所聞,與大家共同探索新時代優秀青年編輯的素養。
一、叩問初心、堅守使命,彰顯“以文載道”的出版精神
聶先生眼中的出版精神,是“喜愛好書”的出版情懷,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出版傳統,是“出版精誠”的職業精神,是“把事情做對,還要把好事做好,把好書做好”的出版藝術。編輯只有時常叩問自己從事出版的初心,牢記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才能激勵自身不斷砥礪前行,傾情服務大眾,用思想推動社會進步。
一個優秀的編輯,不僅在文稿編輯上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有熱愛好書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出版社老編輯身上體現尤為明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魯班繩墨:中國鄉土建筑測繪圖集》獲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和2019年“四川好書”稱號。該套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在大規模傳統鄉村建筑測繪圖集出版方面的空白,是國內第一部大型鄉村建筑測繪圖集。出版社精心的編輯和整體設計,更賦予了本套書文獻收藏和文化審美的價值。這套書能夠順利出版,是老編輯們跟蹤作者十幾年的成果,更是他們歷時三年字斟句酌審核稿件的結果,他們用行動詮釋什么是“喜愛好書”的出版情懷。
在出版工作中,青年編輯應該繼續向老編輯學習,做任何事情都堅持“誠、信、恒、專”。在編校方面,青年編輯要改變一直以來認為審讀(三審)報告可有可無的想法,認真寫好每一份審讀報告,從內容到書寫都要做到一絲不茍。在拓展作者資源方面,青年編輯要像聶先生叮囑的那樣,要有“長線意識”和“長線友誼”,一點點剔除身上患有的“勢力病”,在微信、QQ上與作者保持熱情友好的聯系。相信只要經過長期的沉淀,定能厚積薄發,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貢獻青年編輯心中的“出版精誠”。
二.弘揚工匠精神,做好出版工作
一是用心熱愛出版事業。編輯加工的內容龐雜,除了掌握基本的語言文字知識外,還需掌握圖表、公式、計量單位、外文字母、版式設計等內容。這就要求青年編輯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部書稿,做到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為社會創造出更多高質量、高價值、接地氣、受歡迎的出版物。這必將是一場漫長且孤獨的修行。因此,青年編輯必須“坐得住,沉下去,看進去”,像工匠一樣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能心浮氣躁、應付了事。所以,青年編輯面對文字要有敬畏之心,要發自內心對出版事業的熱愛,才能用筆尖打造精品力作。
二是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變化已成為常態。標準在變,規范在變,語言習慣也在變,青年編輯應該積極應對這種變化,在平時的工作中要不斷學習,注重日常的積累,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有能力解決書稿中出現的新問題,從而為圖書產品注入新鮮的生命力。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練就內功的第一步,接下來青年編輯應該多做筆記、多總結,這是內功升華的一步!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時間緊、任務重,做筆記可以避免編輯工作中的遺漏,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例如在初審書稿過程中將難以把握的問題記錄在便箋紙上,這樣便于請教復終審,以便于他們關注這方面的情況,這樣書稿的整體質量才能得到提高。青年編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總結工作經驗。青年編輯在平時的編校過程中要總結易錯易混知識點,搜集一些常用經典文獻的電子版,方便查閱。青年編輯還可以通過與書業同仁的切磋交流來鞏固自己的知識。
三是多讀書,夯實基本功。聶先生“第十二封信”中提到“其實,許多現代編輯出版人之所以能夠建立自己的業績,既在于他們原本就是杰出人才,更在于他們從業后不斷地讀書學習。”這是在告訴青年編輯要保持長期閱讀的習慣,不斷更新和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才能沉淀更好的精品力作。
四是以創新思維打造高質量圖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產品主要是高校教材。高校教材的適用對象都是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要讓出版的教材適應新時代,青年編輯首先要創新思維方式,不斷學習。除了學習國家政策,領會教育改革新方針,還要充分研究了解高校新教材的變化,適應新的教育模式,了解讀者的心理。用“互聯網+”思維開發圖書產品,創新圖書產品的選題調研路徑、產品質量、產品形態等,打造圖書出版全媒體產品鏈條,同時做好圖書產品服務,例如資源庫建設服務,以適應教育和教育出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三、轉換思維、重塑定位,適應新時代融合發展
聶先生在第九封信中提到:“在現代出版業,一個出版項目的責任編輯,需要在聯系作者、確定選題、審讀書稿、編輯文稿到書裝印制、策劃營銷等環節上都有一定的能力。”這對新時代青年編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將編輯思維轉換為產品思維,將角色定位由立足自身的文字編輯轉換為心懷全局的產品經理。青年編輯重點要注重以下兩個方面的意識提升。
第一,市場意識的提升。聶先生在六封信中講到“圖書編輯做選題,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根據社會需要來組織選題”,這就是說,選題要立足市場、立足需求。出版社老編輯牽頭策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紅色動漫叢書》,綜合考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市場消費人群閱讀喜好變化和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打破傳統紙質圖書及課件教學輔助的教育模式,創新采用VR技術、機器人、影視化教學等表現形式,使用戶體驗形象化、立體化。這是老編輯們為出好書精益求精的精神體現,也是聶先生囑咐青年編輯向老編輯學習的出版傳統。
第二,營銷意識的提升。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圖書銷售渠道更多元化,渠道在挑選圖書產品方面也更為嚴苛。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圖書的整體營銷不是市場部門的分內事,而是新時代青年編輯必備的能力。所以,青年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應努力拓展各方資源,跟老編輯學習在策劃選題階段如何做好圖書的整體營銷規劃。在編輯加工環節、封面設計環節、發行推廣環節,青年編輯要及時吸收新的信息,并不斷整合前期積累的資源,完善圖書的營銷計劃,讓營銷思維貫穿圖書出版的全流程中。
四、完善素養、系統提升,更好服務社會主義文化事業
在聶先生看來,綜合素養既體現在編輯、讀者、作者等不同主體之間的相互合作,也體現在編輯自身的融合發展。這是在告訴青年編輯:在新的時代環境下,青年編輯要與時俱進,不斷充電,完善自我素養,更要加強項目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數字技術能力、知識結構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1.提升項目管理能力
新時代融合出版的背景下,編輯的定位是產品經理人,就是要把圖書出版當作一個完整的項目進行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編輯要提升項目管理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是出版項目的總體預算管理,主要包括項目規模、人員配備、出版周期、成本等。其中項目規模包括項目的冊數、字數、圖片幅數、數字容量等;人員配備包括編校人員、排版設計人員、營銷推廣人員、發行人員等;出版周期即這個項目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完成;成本包括稿酬、印制費、排版設計費、三審三校費用、數字資源費用等。
其次是項目的執行管理,比如項目的計劃、實施進度、項目的工作目標等。其中項目的計劃就是每個環節需要做什么以及時間的規劃節點;實施進度包括選題立項時間、內容框架編寫時間、完善書稿內容時間、編輯出版流程時間、推廣營銷規劃時間等;項目的工作目標主要包括編校目標和銷量目標。
最后就是質量管理和檔案管理,比如,書稿的編校質量管理、裝幀質量管理等。
2.提升資源整合能力
這個時代為編輯提升資源整合能力提供了巨大的舞臺。在平時工作中,編輯應該做一個“有心人”,不放過任何一個資源整合的機會。根據書稿的內容和目標讀者,充分挖掘作者、讀者及內容的衍生價值,借助社里現有優秀圖書再策劃產品。一方面,編輯可以充分利用材料、工藝的多樣性為讀者量身打造,將現在的精裝版改為平裝版,或者改為特精紀念版,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場景的讀者需求。另一方面,編輯還可以借助現代數字技術進行傳播,虛擬的、實體的、私人定制的等,以實現一次出版多業態呈現。
3.提升數字技術能力
2016 年,北京市首次開展數字編輯專業技術職稱評審,這標志著出版行業的數字編輯專業技術資格評價制度進入新的階段。以文字信息處理的數字化與信息傳播的網絡化為特征的數字出版時代,傳統的編輯出版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給青年編輯指明了方向,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科技與出版的深度融合,新時代青年編輯的工作方式朝著智能化、移動化方向發展,對編輯的技術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提升數字技術能力實在必行。編輯需要加強數字技能和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5G等信息技術的功能特點、適用范圍、優劣性及應用成本的學習,掌握這些技能才能更好地為新時代文化事業盡一份力。
4.提升拓展知識結構能力
聶先生眼中的名人大家,之所以能夠建立自己的業績,既在于他們原本就是杰出人才,更在于他們從業之后不斷地讀書學習。所以,作為新時代青年編輯,更應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提升拓展知識結構的能力,努力完善自身素養,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一方面,編輯應該積極面對融合出版浪潮的沖擊,踴躍參加各地的書展活動,收集行業信息并認真研究行業動態,以把握出版事業的發展趨勢和走向;另一方面,編輯應能做“專家”,善做“雜家”。青年編輯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努力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編輯。這里的“一專”主要是指編輯的專業知識,涵蓋編輯工作中的策劃、組稿、編輯、校對、發行、營銷等各個環節。圖書策劃作為圖書編輯出版工作的基礎,擁有優秀的策劃能力是保證圖書稿源水平、提升圖書質量的關鍵。青年編輯要策劃好的選題,主要有以下兩種思路。
第一,從時代需求策劃選題。時代的需求形式一般與社會“熱點”和“焦點”相關,而這些“熱點”“焦點”往往是策劃圖書的重點方向。圍繞這些“熱點”“焦點”策劃選題,即使把握時代脈搏,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與現實性,從而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在平時的工作中,青年編輯應密切關注時事新聞,培養自我敏銳的感官反映,抓住社會“熱點” 積極挖掘新選題。
第二,從國家政策和地方特色中策劃選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繼承和弘揚包括地方歷史文化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國家大局中提到了新的戰略高度。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文化自信”第一次正式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四川是我國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以其顯著而獨特的內涵和特點聞名于世。四川地方特色顯著、區域文化自成體系,四川名人、川茶、川菜、蜀繡、蜀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帶有強烈的地方風格和地方特色。
青年編輯可以從國家戰略和四川特色文化出發,圍繞四川地方傳統文化故事、四川民俗民風文化故事兩個主題,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策劃一套 “中華傳統文化外譯叢書--四川篇”,包括《詩仙李白民間傳說故事讀本(英漢對照)》《川菜故事》《川人故事》《川派盆景》等。這套書可采用中英文的方式出版,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過程中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也能為四川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升四川歷史文化在全國知名度和影響力、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任務助力。這同時也體現了青年編輯牢記傳播人類文化成果的歷史使命。
5.多練筆,提高文案寫作能力
聶先生在第七封信中叮囑我們如何寫好審讀報告,其實寫好審讀報告就是最基本的練筆方式。要打造一份優秀的審讀報告,就必須有詳細的圖書內容簡介。所以,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青年編輯要仔細推敲圖書的內容簡介。推敲圖書內容簡介的過程,其實質是青年編輯對本書的內容再認識的過程,也是學習一本書如何創作的過程,更是看清事物本質、提升自身素養的過程。在實際工作中填寫國家出版基金、國家學術科學基金、省出版基金的參評申請,以及開發本版圖書的編寫方案,其實質就是圖書內容簡介基礎上的變異。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青年編輯要認真寫好每一份審讀報告,或許它沒有機會顯赫一時,卻能毫不愧色地留存在編輯工作的檔案中,成為編輯美好的回憶。
五.結語
新時代、新形勢下,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奮斗目標。面臨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根基,內容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編輯更應該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勇于擔當時代賦予的重大責任,守望民族精神家園、堅守文化傳播使命,不斷重塑角色定位,系統提升能力,為服務人民需求、推動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文來源:《文化產業》http://www.007hgw.com/w/wy/251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