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的探索與研究
近年來,我國幼兒舞蹈快速發展,涌現出了一批具有時代特色、思想性、藝術性和時代性并重的優秀舞蹈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幼兒們的藝術才華,更傳遞了積極向上的社會價值觀和時代精神。然而,如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實現舞蹈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仍是當前舞蹈教育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將從幼兒舞蹈的特性出發,分析近代幼兒舞蹈作品及其意義,進而探討幼兒舞蹈創編中的思政目標、思政維度以及教學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1.幼兒舞蹈的特性
首先具有形象突出的特點。孩子們了解世界就是從形體開始的,而認識舞蹈也是從形體開始的,因此兒童跳舞必須要采用最直接、直觀的形體感受作品,兒童跳舞的形體越是直接、通俗易懂,也就越是易于被幼兒們所接受,反之抽象的舞蹈形象是不能被幼兒所理解的。另外,形象性了解對幫助幼兒了解藝術形象,塑造藝術形象起著關鍵作用。他們本身因體格、發音等特征,都有著先天的稚氣,加之他們性格活潑好動,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往往突出鮮明,所表演出來的舞蹈也往往比較具有藝術感染力,對社會影響往往更深。
其次性格鮮明特性。對幼兒群體來說,由于他們正處于世界的認知階段,普遍缺乏正確、理性的社會價值觀念,很容易受到周圍事物、語言的影響,他們沒有辨別對錯的能力,這就需要老師正向地引導與教育。
第三具有濃郁的童趣性。幼兒的所作所為不同于成人的思維模式,他們的幻想性、求知欲、模仿性、及好玩兒、好動等特性,發自孩子們的內心,這種具有童趣性的情感表達是幼兒舞蹈的突出特性。
2.近代幼兒舞蹈作品及意義
中國近代兒童歌舞劇的開創者黎錦暉先生創造了一系列少兒歌舞劇,其中《好朋友來了》通過舞蹈形式形象地表現出那個時代對幼兒能禮貌待人、與人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的教育期望,表達了舞蹈教育工作者從舊時代走向新時代,對下一代教育的美好愿望,這也體現了當時的社會對下一代教育的價值導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我國幼兒舞蹈快速發展,舞蹈藝術家創作了像《摸螺》、《拔蘿卜》等具有時代特色的幼兒舞蹈。1981年中國兒童歌舞研究會在北京成立,這是自建國以來首次出現對幼兒舞蹈的特點、作用進行研究的專門機構,可見幼兒舞蹈在藝術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88年,中國文化部專門批準的“小荷風采”幼兒舞蹈在全國進行展演,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反響。2009年,中央電視臺主辦第五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幼兒舞蹈首次通過電視出現在大眾視野,并納入比賽項目,使得幼兒舞蹈的影響更加廣泛,同時也涌現出了一批集思想性、藝術性、時代性很強的優秀兒童舞蹈作品。
以《我的偶像》為例,這部舞蹈作品源于雷鋒的先進個人故事,但是以偶像替代雷鋒,充分體現了藝術家推崇時代英雄,營造時代楷模,引導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崇高理想。舞蹈開場,明星和雷鋒的大幅照片形成了強烈反差,引人深思,擁有美好生活的我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到底應該是什么,是肆無忌憚的追隨所謂的明星,還是像雷鋒、袁隆平、鐘南山這樣的時代英雄,值得我們深思。
幼兒在舞蹈時,他們是即是表演者,又是創作者和欣賞者,幼兒跳舞可以使他們健康成長,幼兒跳舞可以使他們形體優美,幼兒跳舞可以使他們寓教于樂,幼兒跳舞可以使他們提高審美情趣。幼兒在舞蹈中發現美、體驗美、塑造美、創造美,在幼兒時期獲得的審美意識和情感,會對幼兒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可見幼兒舞蹈的創編主旨、內容和方向直接影響我們中國幼兒舞蹈未來的發展。
3.幼兒舞蹈創編思政目標
兒童舞蹈創編課程思政教育,目的就是要挖掘在兒童舞蹈中所蘊藏的豐富思想政治元素以及其擔負的思想政治育人功用,其核心內容就是要與全黨同心同德,與人民群眾同向共行,圍繞黨中心、服務國家大局,真心聆聽新時代的鏗鏘足音,生動謳歌改革創業的火熱現實,在培根鑄魂上彰顯新作為,在守正創業上實現新作為,在明德修身上煥發新風貌,此外還要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責任,并與幼兒舞蹈創編有機結合,在立德樹人上實現與黨同向同行。
3.1教育目標
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富有中國現代文明時代精神,培養學生具備堅實的舞蹈理論知識基礎,提升其藝術素養、豐富其人文情感,使學生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立足藝術、服務國家、走向世界的具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優秀舞蹈人才。
3.2專業目標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觀念與職業道德,具有基本的自然科學與人文藝術素養,掌握現代舞蹈基本理論與專業技能,具備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領導才能和素養,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與團體協作能力。
3.3課程目標
掌握面向教育對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原則。熟練掌握各種舞蹈類型表現的內涵與形式,逐步培養通過肢體語言與情感融合,表達正向價值理念的能力,使其具備藝術從業者的道德倫理和職業操守。激發幼兒創意思維,幫助他們了解世界、認知世界、感受世界,弘揚中國民族優良傳統,傳承中國共產黨豐富的精神內涵。
3.4教育目標與專業目標的關聯
把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富有現代文明精神的教學目標和培養具備優秀的社會公德與職業道德的專業目標聯系起來,把掌握堅實的舞蹈理論知識基礎,養成優秀的的舞蹈學科素質、深刻的人類情感思想,養成能夠適應和促進未來社會的新發展趨勢與具有基本的自然科學與人文藝術素質,掌握舞蹈基本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目標聯系起來,把立足藝術、服務國家、走向世界的具有遠大理想與抱負的優秀舞蹈人才,和具備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的舞蹈才能和素養,把具有更高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社會團體協作力目標聯系起來,形成教育目標與專業目標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聯關系,系統推進幼兒舞蹈創編課程教學工作。
3.幼兒舞蹈創編思政維度
幼兒舞蹈創編思政維度關系到幼兒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思政的最終目標是我們教會培養對象責任與擔當,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因此幼兒舞蹈創編的思政維度顯得尤為重要。
3.1歷史維度
用生動形象的方法將教學內容涉及到的學科發展史,舞蹈家大師成長經歷等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開展歷史維度教育。將與舞蹈有關的歷史與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有機結合起來。為了使幼兒們明白,今天孩子能在寬敞明亮的舞蹈教師學習跳舞,離不開革命烈士的犧牲與貢獻,要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歷史影片,黨史故事等進行幼兒思想政治教育,舞蹈創編活動,要以革命歷史的英雄人物,事跡為主體創編舞蹈主題,使幼兒從小就受到民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體驗熱愛國家情感,培育根正苗紅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3.2價值維度
將中國元素、中國故事、中國的意識、文化、價值追求融入到教學內容中,讓孩子不僅是學會跳舞,更要學會認識中國。把人和事當成教育的主要載體,比如全國知名芭蕾舞表現藝人楊麗萍,她以“孔雀舞”成名,是國內外第一位主持個人跳舞聯歡晚會的舞蹈表演家,幾年來她出訪世界各地許多發達國家,開展文藝交流活動,先后在菲律賓、臺灣、蘇聯、美洲、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方主持專場跳舞聯歡晚會,很好的在世界各地傳播了華人文化和華人自信,在全美紐約時報商場上,豎立起一抹亮麗的“華人紅”,6塊電子屏幕上同步播放了華人的首部國家形象宣傳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形象。
在大武漢疫情時期,文藝戰的“疫”字作品或個性強烈、動之以情,或豪邁慨然、昂揚高亢,謳歌逆行者精神境界,或展現了疫病防治的大國行為,凝結了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文藝工作者積極開展志愿服務,用音樂、曲藝、舞蹈、書法等多種形式表演,幫助醫患調適心理、康復身心。
兒童是中華民族的未來,他們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一生的價值方向,也直接影響了未來一個社會的價值方向。要堅決從娃娃抓起,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通過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培養高遠意志、培養幸福的靈魂,勤奮、修德、明辨、篤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筑牢思想道德之基、價值觀之基。舞蹈創編應當融入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當代社會主流價值觀。
3.3專業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國第十一屆文代會上的主要演講,明確提出:全體文學工作人員都應保持守正創新精神,用緊跟時代的精品力作開創社會主義文藝新境界,要把提質增效當成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內容選材要嚴,思想挖掘要深,藝術創作要精,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高度重視將中華藝術精髓與當代社會審美要求緊密結合,進一步激發我們的中華文化活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
4.幼兒舞蹈教學方法創編
4.1趣味教學
孩子的愛好和習慣培養越早越好,這直接影響孩子成人以后的行為習慣和職業理想,從幼兒階段開始是最為恰當的時機,但由于幼兒具有好玩兒的特性,所以合適的教學方法往往事半功倍。組織舞蹈活動時,既要注重內容的豐富多彩性、有趣、創新型和挑戰性,也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多放手、多引導,探究兒童舞蹈活動和學校教學目標的相互關系,同時在舞蹈教學中,要根據各個年齡的幼兒發展水平和特點,注重培養孩子的體育精神和體育素質。
同時,可以適度進行親子趣味教育,讓子女與父母都參與,有家長的定期陪伴,也讓孩子更加有安全感,這不僅縮短了父母與子女的距離,也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使其對舞蹈興趣愈加濃厚。
利用游戲和競賽培育兒童的團隊意識、紀律意識,通過失敗教會幼兒今后的生存不只是成功,更必須學會堅持與勇敢。但值得注意的是,發展幼兒跳舞興趣,要重視孩子自身素養與意愿、動力與信心,做到以玩為主,調動與保護孩子的舞蹈興趣。
4.2翻轉教學
課前,在幼兒舞蹈創編中融入的思政內容,通過短視頻、故事會等方式提前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提前感知將要學習舞蹈的創作背景。上課時由老師采用講授、示范的方法來開展舞蹈學習,進而促成學生的學習成長。課中,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舞蹈動作及舞蹈表現出的情感表達,讓孩子在課堂中成為學習的中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舞蹈動作應表達的意義,從而讓學生舞蹈表現得更加到位,情感融入得更加豐富,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課后,開展學生間的舞蹈交流,讓學生通過交流加深對舞蹈動作的正確理解,達成對舞蹈情感表達的認同,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
4.3行動教學法
學習的目的在于學以致用,采用“課堂內+課堂外”“線上+線下”和“故事+實踐”三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孩子對舞蹈創編學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一是通過“課堂內+課堂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純粹的課堂內教育逐步走向具有更強社會性的課堂外教育,通過課堂外教學充分鞏固課堂內學習的知識和能力。二是通過“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拓寬學習的維度,以短視頻等多種自媒體為載體,組織學生開展線上學習和輔導,再通過線下檢驗的形式,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系統和立體。三是通過“故事+實踐”的形式開展舞蹈內涵式教學,把舞蹈本身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通過故事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舞蹈及其含義,使其表現得更加生動到位。
4.4體驗式教學法
通過學生發現、回答、作業、實踐、項目等開展體驗式教學。以舞蹈競賽、演出,參觀兒童實驗舞蹈教學基地,或參觀同類的幼兒舞蹈教育節目為載體,以凸顯兒童體驗式教育的實踐意義、活力、主動性、參與度、情感性和感受性。
通過發現學生舞蹈技能的不足,結合幼兒的理解認知能力,提出能夠充分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引導大家共同思考,進而加深學生對自身舞蹈技能不足的認識,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更加扎實。通過組織學生到現場觀看高水平兒童舞蹈表演,在學生心中樹立努力學習的方向和目標,引發學生主動提升學習的內動力。通過舉辦中小學生參加革命歷史陳列館等,激勵其愛國情感。
5.結語
站在建黨百年的重要時間節點,身為舞蹈教育者,我們要心系中華民族復興大業,據守時代性、人民性、創造性、真理性、民族特色等新時期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基本準則、立場與任務,培養下一代,為第二個百年生機勃勃的壯美圖景,篤行致遠、砥礪前行,實現無愧于黨和國家囑托、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藝術理想。立德樹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必先鑄己,社會主義舞蹈教學就應該走在新時代的前列,把社會主義思政理念滲透到舞蹈課程教學之中,為新時期建設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孕育民族精神脊梁,為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優秀舞蹈人才。
文章來源: 《尚舞》 http://www.007hgw.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