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災難電影敘述倫理與文化藝術分析 ——以《流浪地球》為例
2019年春節檔電影戰況激烈,《流浪地球》以中國首部科幻災難電影吹響勝利的號角。截至3月15日,累積46余億票房,打破了由《唐人街探案2》創造的春節檔單片票房累積紀錄,成為目前中國影史上春節檔票房最高的電影。它通過難得一見的高水準特效將一股硬核科幻的氣息帶給了觀眾。“中國科幻電影元年”、“載入中國電影史”、“比肩好萊塢”等贊譽成為《流浪地球》的最新標簽。
一、《流浪地球》的技術制作與實現
好的故事設定,需要與之匹配的宏大設定的工業水準。《流浪地球》種種美譽的背后,是制作團隊的艱難摸索和精心打磨。很多人對“工業化”的認知都簡單地限定于特效質量上,即“視覺沖擊感”。但工業制作水準實際上是一個貫穿前期、拍攝、后期的大概念,滲透在電影各個環節之上。
《流浪地球》拍攝前期,劇組便制作了3000余幅概念設計稿、8000多張分鏡,未來100年的編年史和國際性法規《流浪地球法》,提前在紙上演繹成型。一萬件服化道具和十萬平方米的電影實景制作也提前準備就緒。拍攝過程中,涉及大量演員,他們所有動作都需考慮后期的配合效果。而后便是后期特效的精心制作?!读骼说厍颉肺磩h減版片長138分鐘,每分鐘60秒,每秒鐘24幀,等于一共是19.9萬幀。其中特效藝術家需要在軟件上創作對洪水場景,所有動畫、陰影、燈光索具/皮膚系統、硬表面建模、外觀、修飾、頭發模擬等逐幀渲染,工程量極大。著名特效公司MacroGraph承擔了《流浪地球》中約500個特效鏡頭的工作,主場景包括了引言、濟寧補給站、遇見王磊、上海中心、洪水、馬尼拉補給站六個場次,投入了超過300臺服務器的渲染農場,近九個月才完成場次搭建。
種種數據的背后,是導演郭帆、編劇龔格爾以及所有幕后工作人員付出的前所未有的努力。在有限預算下,演員吳京零片酬客串全電影并參與投資,導演啟用大部分新人并倒貼身家等方式,集中財力保障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科幻視效,成為華語電影工業化的見證者,給不自信的觀眾和電影市場打了一劑“強心劑”。
二、《流浪地球》敘事倫理與技巧
《流浪地球》通過整個世界科幻史上足夠新鮮且頂尖的世界觀,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建造1萬座行星發動機,耗費2500年和100代人,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流浪遠方、尋找人類的新家園的故事,以獨到的表達技巧抒寫了其內在的基本倫理。
(一)塑造英雄形象
不同國外“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流浪地球》中采用中國式的團結和合作,完成了拯救地球的任務。無論是電影中設立的聯合政府、國際空間站、行星發動機,還是地球偏離航道后,全球各國150萬球員人員拼搏犧牲的宏大敘事,都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5億人為了“讓地球和人類活下去”這同一個目標,集合成一個名為“地球人類”的集體,來思考命運的問題,來爭取物種的生存。
(二)演繹人性情感
電影將科技與人類情感的矛盾無限放大,當災難來臨時,通過描繪人性對比冰冷的科技,傳達人類獨有的希望與愛?!读骼说厍颉返膹姶笾幵谟冢捌O定雖然在科幻世界,卻都能對應到現實中的人,故事節奏與每一步情感的升華和釋放都難得的恰到好處。小人物在看似無力抗衡的巨大災難前的殊死抵抗中,父子情、友情、兄妹情、爺孫情、家國情和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愛,似乎都能在電影中找到影子。因此,這些特點鮮明的小人物最終將情感能量匯集并一同傳達給觀眾,引起心靈上的共鳴。
(三)敘事的藝術技巧
《流浪地球》采用了雙線敘事,一條是以劉培強為主的領航員空間站線,另一條是以劉啟為主的地球救援線。兩者通過人工智能moss實現雙時空對話與行動,推動情節發展。還采用了插敘方式追溯記憶,使故事更完整,情節更合理。除敘事方式外,電影中的重工業美學風格也吸引了大量受眾注意力。極具質感及未來感的高科技防護服、炫目的特殊道具和酷炫的機甲構成了獨特的“流浪美學”。輔以災難電影中獨有的大場面的破壞美感,給與觀眾一場視覺盛宴。
傳統科幻災難電影類型化敘事的基本倫理主要以塑造英雄形象、演繹人性情感和添加“好萊塢元素”為主。但《流浪地球》提供了一種新的敘事視角和表現手法,更符合中國敘事倫理及思維方式。
三、《流浪地球》文化符號及意義
一部成功的電影不僅以表象內容取勝,貫穿影片的文化內涵、價值觀、世界觀更值得思考?!读骼说厍颉肥且晕磥頌楸尘?,探討科技發展、人類生活、災難中的人類社會抉擇和個人情感表達,坦誠表達中國文化傳統和價值觀,描繪濃重的中國色彩。
導演郭帆坦言:“我先服務中國觀眾。”
《流浪地球》便以春節開啟故事的時間線,穿插兔女郎、打麻將和舞獅子的市井場景和麻辣零食、藍白運動校服等系列中國符號,織羅出了一個共通的意義空間,每一個象征符號都使觀眾迅速產生代入感與文化認同感。
正如三聯生活周刊在一文中這樣點評:“多年來,我們已經看了許多像《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星際穿越》這樣一些優秀的作品,但卻是第一次在賽博朋克風格的地下城中看到了自己熟悉的城市和文化元素,并在一場關于整個地球的生死存亡救援行動中,不斷尋覓并發現自己的家鄉坐標。哪怕是那句被許多人批評出現太多的‘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開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也因為文化語境上的認同感而一時間成為了互聯網上的熱門?!?/p>
當全球災難到來之時,人們不是選擇獨自逃離太陽系,而是選擇對家園不棄不離,帶著地球一起流浪。選擇的背后是中國人數千年來沉淀下來的文化價值觀和家國情懷。這種集體英雄主義和故土情結是專屬于東方文化的一種深深扎根靈魂里的執念,足以深深打動國人。同時,制作團隊在電影中每一個細節都表現了用心與誠意。無數救援隊奔赴各地重啟行星發動機和CN171-11救援隊在奔赴杭州途中力戰冰塌雪崩等頑強抗爭正如1998年抗洪搶險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大救援場景;韓朵朵發出最后求助信息后,各國救援隊陸續到達幫助中國救援隊對接撞針,其順序就是按照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隊到達的順序排列的,日本、俄羅斯、英國...這種與自然斗爭的精神和對援助的感恩之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深厚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的結果。最后,《流浪地球》全程都在詮釋著希望的力量?!跋M?,是這個時代比鉆石還珍貴的東西”,這句話首位呼應,卻在最后爆發出催人淚下的力量,穿透銀幕直達心底,幫助被“喪文化”綁架的年輕一代人找到生活的新方向。
因此,具有正確價值觀的科幻災難電影不僅可以傳播科學知識、國家文化,使人尊重科學、篤信科學并獻身科學事業,還具備著更重要的社會功能,可以有力的批評社會、反思警醒現實生活并促進社會發展。
四、結語
《流浪地球》自公映以來,硬核科幻的作品底子、電影工業的歷史性突破、大片特有的史詩感、考究瑰麗的畫風以及家園希望的中國元素等,讓該片一經放映就口碑炸裂。但隨著原著黨不滿、科技愛好者質疑和一些娛樂事件的風波,《流浪地球》多次卷入輿論漩渦,毀譽參半。就電影本體角度分析,《流浪地球》美中不足的是故事層面上確存在一定的敘述問題和破碎感、后期重配的臺詞與口型不匹配、眾多人物塑造模糊等,卻也達到了最高科幻水準,顛覆了好萊塢的套路,塑造了中國式的“科幻浪漫”,以承載共同的情懷的象征符號傳達了中國文化背景下價值觀。如《紐約時報》等的傳統媒體評價到:“中國電影業終于加入太空競賽”?!读骼说厍颉奉A示著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黎明,為中國電影界亮起一束光,至于光通往何處、持續多久,都要根據受眾市場、制作水平和文本內容等因素共同決定。
本文來源:《視聽》:http://www.007hgw.com/w/xf/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