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體如何創新性地講好地方故事
一、堅持正確的新聞報道觀念
(一)聞風而動搶占先機
地方性的新聞媒體更應該對地方的新聞事件有靈敏的感知力,能夠敏捷快速地抓取線索,洞察事件的新聞價值。尤其是在突發事件當中,新聞記者更應該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現場,通過各種方法收集第一手材料,第一時間將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傳達給受眾。在后續的報道過程中,記者也應該針對相應的線索,提前進行充分地研究,針對報道的角度、效果和公眾關注度,不斷思考如何實現新聞報道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實現地方新聞報道的傳播力。
正如在岳陽戰“疫”過程中,岳陽日報作為市級主流媒體,按照對疫情新聞“大事件”的精準判斷,迅速組織新聞工作者前往一線,回應社會關切的問題,把岳陽市各級各部門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行動傳播到每一個角落,把一個個先進典型的暖心故事講述給每一位市民,生產出《致敬勇士!記者實地探訪岳陽市一醫院感染科隔離區》《她在隔離病房里寫下了入黨申請書》等大量現象級新聞產品,取得較好的宣傳成效,贏得社會各界贊譽。
(二)注重新聞報道的趣味性
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報道的吸引力,如何更好地突顯新聞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這是對新聞記者寫稿的一種考驗。一篇充滿趣味性的報道,能夠得到受眾的點擊和收藏,甚至促使受眾自發地在社交媒體上進行轉發,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新聞報道的二次傳播。與此同時,對事件的要素進行巧妙布局,將受眾最感興趣的要素著重突顯,同時做到新聞報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受眾的思考。例如很多會議新聞在新聞報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因開展形式的嚴肅性和單一性,會議新聞的寫作形成了固定的套路,很難得到受眾的認可。新媒體時代,地方媒體紛紛加大會議報道轉型的力度,挖掘有價值的熱點、亮點素材,增強新聞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三)深耕內容優化報道質量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新聞報道的內容、格式和篇幅都發生了改變,但“內容為王”是媒體發展不變的鐵律。新聞記者進行報道,要考慮不同受眾的不同需求,實現對新聞報道內容的精簡,讓受眾在閱讀新聞信息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直接快速地獲取想要了解的信息。優化新聞報道內容,除了在報道內容上花心思以外,還需要創新內容表達方式、方法,提高新聞報道質量,使得報道能夠更加突顯主題,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
因時而動,順勢而為。三年來,岳陽日報大力推進新聞內容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制作、發布,通過策、編、采等流程再造和內容形式的規范完善,綜合運用音視頻、VLOG、MV、VR、漫畫等多媒體手段,精心策劃多媒體產品,引發受眾強烈反響。
二、講有深度的地方故事
(一)利用深度報道,打響媒體品牌
一直以來,學界有一種聲音,那就是深度報道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新聞媒體
存在的價值。很多媒體都是在一系列深度報道中成長起來,也正是憑借著深度報道使得媒體自身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最終成為受眾所熟知的知名媒體。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很多媒體將深度報道作為打響自身媒體品牌的主要方法。
在新媒體時代,深度報道對于地方媒體來說,仍然十分重要。首先,深度報道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公眾的利益,這種公共話語的表達方式,很好地獲取了受眾的信任。其次,深度報道除了其深刻的思想性以外,還能夠很好的滿足人們獲取知識的需求。最后,深度報道除了可讀性強之外,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也是廣大受眾青睞的一大重要原因,這種有溫度的新聞報道能夠很大程度上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除此之外,深度報道的專業性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一個媒體機構的專業性。因此,做好深度報道對于地方媒體機構提升自身知名度,從而更好地講好地方故事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二)運用深度報道,彰顯媒體責任
當前,新媒體資源泛濫、信息繁雜,地方媒體可通過強化深度報道,堅持新聞的原創特征,堅守互聯網陣地的新聞原創力和公信力。深度報道相比于常規新聞報道而言,擁有更嚴苛的選題篩選和更深層次的價值取向。就新聞立意而言,深度報道更多的著眼于社會中出現的還未進入公眾視野的現象,新聞記者在進行深度報道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采訪、調查,最終挖掘出事件的來龍去脈并通過觀點性的評論來引發受眾的思考,最終促進問題的解決,從而推動社會進程。這些深度報道在突顯新聞記者專業素養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彰顯新聞媒體機構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也正是一篇又一篇的深度報道使得地方媒體的“社會守望者”角色得以突顯。
(三)挖掘獨家新聞,加強深度報道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報道呈現“微報道”的特點。海量化、碎片化的新聞報道使得受眾置身于信息洪流之中,受眾精準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在這種大環境之下,優質的深度報道恰恰是受眾所急需的,這些深度報道中的客觀、理性的觀點和見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導受眾的價值判斷,讓受眾在接受信息的同時能夠多一份思考和理性。
作為優質的新聞報道永遠是不缺傳播力的,地方性的媒體想要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說到底就是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所生產內容的質量。[2]這就需要新聞記者能夠不斷深入基層,充分發揮自身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去捕捉新聞線索,發現不一樣的感人故事,客觀全面地將這些地方所特有的多彩而又感人的地方故事呈現在更多的受眾面前。
三、有技巧地講好地方故事
(一)新聞報道堅持以人為本
人是社會的主體,也是新聞報道的主角。在這個媒體融合的時代,融媒體新聞已成為當前新聞報道的重要報道形式,微博、微信、QQ等各種新媒體平臺也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在這樣的報道環境下,新聞記者和編輯更應該肩負起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實事求是的新聞報道原則,盡量為受眾傳達他們最為關心的真實客觀的信息。
與此同時,要樹立正確的新聞導向,對于公眾號、新聞客戶端以及報紙上發出的新聞,不斷關注受眾的動態,尤其在新媒體平臺中,及時地回復受眾的留言和反饋信息,不斷增強受眾的用戶黏性。
(二)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
隨著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平臺的發展,地方媒體和新聞從業者在看到挑戰的同時,更應該轉變思維,從挑戰中看到機遇。新聞媒體機構在不斷打造新媒體平臺的過程中,作為新聞從業者,也更應該認真學習和了解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平臺在新聞報道過程中的優勢所在,在日常的新聞報道過程中不斷地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新聞報道當中去。
岳陽日報在宣傳上發揮“時效靠客戶端、深度用微信、感性發視頻”的多平臺優勢,實現差異化傳播,今年來其微信公眾號岳陽日報和江湖那些事在85天的時間里生產出26篇10w+文章,并且岳陽日報的官方抖音號更是生產出了2條過億短視頻,11條千萬+視頻產品。這些成績都是得益于岳陽日報對新媒體技術的充分運用,使得更多優質的內容能夠更好地到達受眾,最終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
(三)新聞報道善找共鳴點
新聞傳播有其自身的規律,如何找準與時代的對接點,與群眾的共鳴點,一直是新聞報道的重中之重。地方媒體是以地方特色為依托,地方化是其立足之本。尤其是黨報黨刊,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既要宣傳好黨和政府的主張,又要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呼聲。新聞記者在采訪和報道中,既要抓住新聞的獨特性,又要抓住新聞的共通點,用“接地氣”的細節描寫、精致巧妙的現場描寫等手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采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在字里行間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 例如一些地方媒體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針對地方特有的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傳統美食進行報道,這些都很容易引起受眾的興趣和關注,在傳播地方文化的同時,更好地助力講好地方故事,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地方性的新聞媒體要創新性地講好地方故事,必須將正確的新聞報道觀念、堅持內容為王和有技巧地講述地方故事緊密結合起來。新聞記者在努力踐行“四力”的同時,更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注重講故事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創新宣傳方式,加快創新步伐,有效地提升地方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在激烈的媒體大戰中立于不敗之地。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